禅境——佛学与管理者的养心之道 禅宗“禅境——佛学与管理者的养心之道”。禅是洞察生命本性的一种艺术。我在资料上配了一幅南怀瑾先生的题词: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诸位如果对禅有兴趣的话,我建议大家可以阅读一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怀瑾文集》。我把南怀瑾先生的禅学定位在帝王层面,用以教化帝王将相……宗教是人类文化之母。自从人类有了思维意识起,最早人类文化的表现形... 禅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少林寺:禅宗还是武宗? 禅宗“少林寺:禅宗还是武宗?”。∵“禅”和“武”不是“熊掌”和“鱼”的关系,而是水乳交融的整体。∵∵∵∵∵素斋特别简单。席间没有花样百出的“素鸭”、“素蟹粉”之类,但是炒茄子、炒藕节、凉拌黑木耳都非常可口。我们自然就想到少林寺僧人的日常生活和释永信修禅的规律。∵∵∵∵∵少林寺僧人一天的生活很有规律,他说,几乎像军队一样刻板。早上5... 禅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少林方丈:谁是真少林? 禅宗“少林方丈:谁是真少林?”。∵“北少林寺”指位于天津附近的一座寺庙,嵩山少林寺的分院。我们正式承认的还有位于熊耳山的我们嵩山少林寺的“下院”。∵∵∵∵∵喝茶的时候,我们对下面的这段文字注目很久——……嵩山少林寺内涵“禅”、“武”或者“医”的核心竞争力几乎不能糅合或并存。而从嵩山少林寺的历史干系来看,因为莆田南少林寺的客观存在,... 禅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南少林之谜:从天地会到火烧南少林 禅宗“南少林之谜:从天地会到火烧南少林”。∵“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称的南北两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义,历次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然而,少林寺难逃被焚烧的命运。一千多年过去了,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北两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却销声匿迹了。为此,人们开始了历史的追踪。∵∵ ∵∵相传,公元1674年... 禅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西方人所寻找的“禅” 禅宗“西方人所寻找的“禅””。∵“Zen:∵禅、禅宗: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强调以静坐沉思企求进入精神集中的境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Zen∵,是日文“禅”在英语里的音译。∵ ∵∵西方人为什么寻找Zen?∵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博士余海礼有一个令人感到奇... 禅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左志南:文字禅是禅教合一发展的必然产物 禅宗“左志南:文字禅是禅教合一发展的必然产物”。禅宗与其他佛教宗派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自中唐以来,中国佛教诸宗互相诘难和论争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禅与教的关系。教家以理论、法义为重,实践为次,主要有华严、天台、法相、三论诸宗。禅家则注重实践悟证,标顿悟为帜,主张直指心源,以探究阐发理论为轻,主要有... 禅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戴继诚:“文字禅”并非是独立的禅宗派别 禅宗“戴继诚:“文字禅”并非是独立的禅宗派别”。禅是一种体悟,一种修持境界,本来是需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但自从慧能大师将参禅悟道不再固定在某一特定途径之上,而是强调“担水砍材,无非妙道”之后,文字的“禅”运用已是题中应有之义。“文字禅”是禅宗内部因时因机而施设的一种权宜变通助发学人开悟的手段。禅师们“事不获己,曲为方便”,不惜眉毛扫地,苦... 禅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魏道儒:文字禅的兴起与禅僧生活方式有关 禅宗“魏道儒:文字禅的兴起与禅僧生活方式有关”。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论述宋代文字禅兴起的社会条件、思想根源、理论依据、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本文认为,宋代文字禅的兴起和发展,与禅僧生活方式、修行方式的改变直接有关,与宋代士大夫普遍喜禅紧密相连。它演变的诸种形式,都毫无例外地与禅宗的公案之学结合在一起。禅宗从注重直观体验的证悟转向注重知性思维的解悟,是... 禅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吴甘霖:禅宗的智慧用于现代管理有独特优势 禅宗“吴甘霖:禅宗的智慧用于现代管理有独特优势”。摘要: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管理阶层和社会精英分子,从苏东坡到雍正,都格外重视禅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禅宗又名心宗,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管理和禅,一个追求效率,一个推崇心性;一个偏结果,一个重过程;一个以纪律为上,一个以自由为魂。其实,禅也在管理中。如果用本真之心对待工作... 禅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六祖的生活禅因为大众平民化才有生命力 禅宗“六祖的生活禅因为大众平民化才有生命力”。导语:毛泽东曾说广东出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六祖慧能。很多人都知道慧能那则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对于慧能如何使佛教本土化,又如何使佛教平民化,都只有个隐约的印象。作为岭南文化史乃至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六祖慧能的智慧如何生发、成熟、流传,对... 禅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