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文海

列表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趋乐避苦、追求快乐。但是现实生活中,痛苦却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而且追求快乐到最后,往往又都变成是苦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追求快乐一定要付出代价和成本,否则这种快乐就变成一种“负债”,苦就会接踵而至。就像一个人身上没有钱却想看电影,只有想办法偷偷溜...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处世原则》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处世原则》”。作为在家的佛弟子,除了五戒之外,对于子女,应当善尽抚养的教育之责;子女对于父母应该孝顺忠实,不得浪费父母的财物,父母年老或虚弱之时,应尽援助和敬养之责。学生对于老师要致礼敬,并且深深体念老师的教诲;老师对学生当以恳切之心,将自己的技能和学问,尽量地传授,并给予爱护。丈夫应爱他的妻子,尊敬妻子,并且对...

圣严法师《先接纳别人才能沟通》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先接纳别人才能沟通》”。一般人所认为的沟通协调,就是让别人接受自己,往往忘了体察别人真正的需求。例如,我有一个弟子,他在与人沟通协调时,常常会说:“我是为你设想,所以你一定要接受我的建议,你非这么做不可。”然后才问对方:“你会不会觉得很难接受?”如果对方表示很困难,他便回答:“这不困难,只要你接受我的想法,困难自然就会解决...

圣严法师《拥抱孤独,拥抱亲密》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拥抱孤独,拥抱亲密》”。有时候,接触到一些人,他们对我诉说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生命故事,我听完后很难过!人为什么老是这么「放逐」自己,把自己丢在角色之中?即使一天二十四小时,仅有一分钟时间可以安静地想想:「我今天有没有为自己做一点点事情?」那么仅仅这一分钟,就足以拥有自己。在这一分钟里,你可以诚实地告诉自己:「我和我...

圣严法师《居士的社会生活》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居士的社会生活》”。从佛教的立场说,一个在家的居士所活动的范围,可比一个出家的僧侣深广得多,他所隶属的社会,也比出家的僧侣繁复得多。所以,就居士而谈社会生活乃是必需的。一个居士在家庭中有着很多的身份:对父母而言是儿女,对儿女而言是父母;对弟妹而言是兄姊,对兄姊而言是弟妹;对配偶而言是夫妻;对父母的父母,对儿女的儿女,乃...

圣严法师《居士应具的条件》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居士应具的条件》”。一般的居士,应具备一些什么条件呢?《杂阿含经》中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第一、信具足: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题都是不必谈的。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中心是佛法。佛法能使我们离难得乐,所以要信仰。佛法是由佛说的,佛法是由僧众结集(编辑)、传流...

圣严法师《温柔对待亲爱的人》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温柔对待亲爱的人》”。对待家人,我们习惯成自然地不懂礼貌,不会温柔,不是大呼小叫,就是懒得搭理。因为太过熟悉了,而不知珍惜。“你快点行不行!?大男人这么会磨蹭,像个老婆子!”便利商店内柜台前,妇人对抱着儿子选购饮料的丈夫吼叫,转过身却软了嗓:“先生,请帮我挑三个茶叶蛋,要入味一点的喔!”类似的情景应该常看见。比如,丈夫在...

圣严法师《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简单的说,所谓大慈悲心,就是要让众生离苦得乐。大慈悲心不是佛陀和那些大菩萨们才有,我们凡夫俗子,人人本来都有一颗大慈悲心。这跟孟子以梁惠王“不忍见其觳觫”、一般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说明人人心中都有“仁”的根苗,想法是...

圣严法师《死亡并不可怕》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死亡并不可怕》”。佛教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一般人很容易误解这是在散播悲观主莪。事实上,在佛教的观念中,身体上生老病死的变化,只不过是假相而已,学习并实践超越这些假相的方法,才是佛教教义的重心所在。释迦牟尼之所以能够成佛,是因为他观察、体会到,所有人都无法超越生老病死。有生必定有死,生与死是一体的两个段...

圣严法师《永恒的福德智慧》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永恒的福德智慧》”。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造远景,这才是真实而永恒的福德智慧。虽然从佛法的智慧来看,世间的一切,包括妻子舍宅,都是暂时的拥有、虚幻的依靠;但是,作为凡夫,我们还是不得不有所追求、有所依托。暂时的依托,总比一无所托来得好,而且,世俗生活的平凡希望,可以刺激人们心甘情愿努力向上,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