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有边与无边》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有边与无边》”。“边”是界限、范围、领域、阶段等的意思。从空间讲,这个讲堂是七千平方英尺,虽然很大,但仍限于此数,四面的墙壁门窗,便是它的边际。从时间讲,这次的演讲,是自下午二点至五点,除了主持人的欢迎词,主办单位的介绍词,还要留四十分钟给诸位发问。我能利用的不足两小时,王明怡君的粤语翻译,又占了其中的一半,真正由...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圣严法师《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我常说:“以智慧处理自己的事,用慈悲对待别人”,一般人会觉得用智慧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好像比较容易做到,但是用慈悲来体察别人的心,就比较困难了。其实,要想同时做到这两方面,虽然并不容易,但也不是那么困难,只要做到其中一项,另外一项自然也可以做到。观察他人的心,用的不是神通、第三只眼、读心术或催眠术,除...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一般人思考事情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所以遇到挫折时,若不是怨恨他人,就是觉得自己很差劲、没有前途,心情因而变得很沮丧、无奈,意志也跟着消沉;但是,遇到顺境时,又觉得自己的福气好、能力强、贡献大,仿佛有着三头六臂,可以呼风唤雨、八面玲珑。其实,这两种极端都是错误的想法。无论在得意或失意时,都不...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圣严法师《无事是贵人》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无事是贵人》”。问:临济义玄禅师说:“无事是贵人。”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养尊处优的人是贵人,而是心中无事、心无挂碍的人是贵人?答: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中有长短、好坏、多寡、善恶之分的是忙人。他们牵挂太多、计较太多;已经做了的好事记得牢牢的,若是坏事则想尽办法掩饰辩护,做多做少都要跟别人比较,有成就即得意,不得...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圣严法师《尊重他人、奉献自己、成就他人》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尊重他人、奉献自己、成就他人》”。所谓高僧或高尼,并不是自己说:“我是高僧”、“我是高尼”,那么自己就是高僧、高尼了。真正的高僧或高尼,也不会说:“我要成为高僧”、“我要成为高尼”,如果是这样子的话,相信他很难成为高僧、高尼。记得几十年前,有一次,中国佛教会在台北善导寺举办护国息灾法会,发动各佛学院的学生大约有一百多人到场诵经,而在...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圣严法师《改变世界,从心安做起》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改变世界,从心安做起》”。世纪青年应该要在不同地区、民族中,欣赏并尊重多元文化的差异性,互相学习彼此的优点,找到全球的共同伦理价值。现今青年人身处于地球村,追求的是全世界的共存共荣,若坚持自己的立场形成对立与冲突,将会影响所有人类。因此我建议青年应该要包容、尊重各文化的差异性,体认全球一致的伦理价值,以奉献社会、服务人群的价...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一头驴 修学指导“一头驴”。一头驴,掉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主人权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走了,只留下它孤零零的自己。每天,还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自己真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他了,就连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他旁边。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它决定改变它的人生态度(确切...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圣严法师《我要活下去》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我要活下去》”。有一位退休的政要向我表示,他这一生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告诉我:“法师,我觉得人生在世的确如佛所说的,像一场梦,是空的。我的身体又不好,真想早点死,因为再活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我说:“你这是愚蠢哪!人的出生即是为了负责任和尽责任。负责任是对自己这一生的行为要负责,乃至也要对无量过去生的行为负责。...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慈悲和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但是它功能和表现不同,以智慧作为菩萨与佛慧命的母亲;以慈悲作为关怀及救济众生的父亲。故称智度为母,方便为父。今天正逢母亲节,我在这里祝福所有的母亲们身心健康、福寿绵长。每一个人都有母亲,还健在的,愿她们长寿健康;已去世的,愿她们往生佛国。佛由人成通常来讲,人有三种...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修学指导“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其中最难的是“放下”,大部分人一旦忧虑,就是时时担心,如何才能做到“处理后就心无牵挂”呢?答:放下,需要智慧。没有智慧,就放不下。有位法师在公车上让座给一位老太太,这位老太太是跟着一位中年人、一个小孩一起上车的。这小孩是老太太的孙子,老太太...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