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自暴自弃?_明如 佛学答疑“什么叫自暴自弃?_明如”。∵“自暴自弃”这个成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将存在于凡夫心中的极其可怜的恶习一语道尽。“暴”是“损害、残害”的意思,“自暴”就是自我伤害、自我残害;“弃”是“抛弃、舍弃”的意思,“自弃”就是自我抛弃、自我舍弃。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不如意的外境时,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痛苦的感受。当我们内心产生痛苦感受...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
郑永年:为什么道德国度面临道德解体危机_南方网 佛学答疑“郑永年:为什么道德国度面临道德解体危机_南方网”。∵近来中国的媒体在讨论一个在世人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即“摔倒老人,要不要扶?”对数千年之前的孟子而言,“幼童要掉到井里,要不要拉一把?”这是一个不用提的问题,或者说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人类的很多行为和动作,出自人类的恻隐之心或者本能,根本不用作任何理性的思考。因此,幼童落井要拉一...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什么是禅修正确的态度_德加尼亚--雪乌敏 佛学答疑“什么是禅修正确的态度_德加尼亚--雪乌敏”。The∵most∵important∵thing∵when∵you∵are∵meditating∵is∵to∵have∵the∵right∵attitude.禅修时,最重要的事,即是拥有正确的态度。1.When∵meditating:∵Don’t∵focus∵too∵hardDon’t∵contro...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方海权:为什么要祭拜祖先 佛学答疑“方海权:为什么要祭拜祖先”。方海权:为什么要祭拜祖先——摘自《日行一善》书籍问:民间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这很重要吗。答:我们年节祭拜父母祖先、清明扫墓、超渡七世父母、超渡祖先都是一善,功德无量。很多人这样想,年节祭拜父母祖先,他们究竟没有来受供。根据六道转回,我们的先亡若是还在鬼道,未曾转业为人,当然我们祭拜会有作用。若是...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
什么是“随喜功德”? 佛学答疑“什么是“随喜功德”?”。在普贤菩萨十大愿中,有一愿为"随喜功德",佛教不仅讲求布施,更注重随喜。随喜布施的功德,甚至比有钱人捐献财宝更有功德,随喜的功德是广大不可限量的。什么叫随喜功德的布施呢?随喜就是把快乐随时随地布施给他人,譬如早晨起床,遇到人说一声:"你早!""你好!"这就是随喜布施;见到人给人一个善意的微笑,也是一...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
李娜为什么出家 佛学答疑“李娜为什么出家”。李娜,196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当年从河南戏校走向社会,走向北京,没有靠山,没有背景。但是,历经十个春秋的寂寞攀登,李娜的名字终于走向千家万户,红透神州大地。从《好人一生平安》到《青藏高原》,形象地描写出她一步步走向艺术之巅的艰苦历程。而荣获1995年罗马尼亚MTV国际大奖的《嫂子颂》,则是她向世界...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什么叫做顿与渐 佛学答疑“什么叫做顿与渐”。∵∵2011年12月19日∵∵佛学研究网∵顿渐的问题,许多人都要误解,总以为顿教的法门与渐教的法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修行法,许多贪图便宜的人,也都偏爱顿教而妄斥渐教。大家都知道,禅宗是主张顿悟的,是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源的,是主张前念迷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的。除了禅宗之外,没有一个宗派,能像如此直截了...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
佛陀为什么说尚未修证到阿罗汉果,不可信汝心? 佛学答疑“佛陀为什么说尚未修证到阿罗汉果,不可信汝心?”。问:佛陀为什么说尚未修证到阿罗汉果,不可信汝心,原因何在?∵如本法师: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意译作应供、无生、杀贼。诸佛菩萨,乃至阿罗汉皆已证得涅槃妙心,得不生不灭,共登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得此法者,其心已断三毒,六通圆成,自...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1 浏览
为什么要祭拜祖先 佛学答疑“为什么要祭拜祖先”。问:民间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这很重要吗。方海权答:我们年节祭拜父母祖先、清明扫墓、超渡七世父母、超渡祖先都是一善,功德无量。很多人这样想,年节祭拜父母祖先,他们究竟没有来受供。根据六道转回,我们的先亡若是还在鬼道,未曾转业为人,当然我们祭拜会有作用。若是先亡已经转业为人,我们祭拜超渡会增加他们的...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为什么要给佛像开光 佛学答疑“为什么要给佛像开光”。问:佛教为什么要给佛菩萨像开光济群法师答:供养佛菩萨,主要是为了增长佛教信众对三宝的信心,在恭敬中约束身心,培植善根福德因缘。这就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当佛教信众请到一尊佛像时,是否对这尊佛像有足够的认同,觉得这就是佛菩萨?如果佛教信众是从商店请来佛像,往往会将其当做一件工艺品,内心缺乏认同。这就需要通...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