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列表

佛教教育出路何在?

佛教史“佛教教育出路何在?”。佛学院的学僧们2007年4月29日,在江苏常州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加强佛教教育工作的决议》,希望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和各地寺院,要把人力、物力、财力倾斜到佛教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上,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佛教教育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为长期的佛教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奠定...

海派佛教对上海人精神生活的影响

佛教史“海派佛教对上海人精神生活的影响”。一、都市佛教中的海派∵在中国现代化亦即城市化的过程中,都市佛教的地位日益凸现。上海的海派佛教,在都市佛教中扮演着非常微妙的角色。早在1989年,我在香港“太虚诞生百年国际学术会议”上,即预言中国大陆佛教仍不可避免地滑入低谷,这一态势将持续到世纪之末。但触底就得反弹,中国佛教从废墟中崛起,重新走向世界...

格义与比附:播扬佛教

佛教史“格义与比附:播扬佛教”。东汉末年,佛教东来,高僧们为了宣扬教义、扩大佛教影响而进行的弘法起信大业在两晋时期进入鼎盛期,并且其弘法的主要地点基本上囊括了当时主要的政治中心。“格义”作为最早一种融合印度佛教和中国思想的方法,对浸染本土思想甚深的魏晋士人形成广泛的影响。牟子是六朝佛教史上最早用“格义”方法播扬佛教的学者,然而对“...

佛教伦理资源及其与儒家伦理的融变

佛教史“佛教伦理资源及其与儒家伦理的融变”。西汉末年及东汉以来,至于魏晋南北朝是儒学内化为士族家法的重要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诸家说法不一,拙著《佛学与隋唐社会》,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5年重印)。那么士族家法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佛教对于儒家伦理是否有所影响?儒佛融合也为世所熟知。但...

佛教的科学观

佛教史“佛教的科学观”。1、∵就佛教的知识论而言的佛教科学观就佛教的知识论而言,佛教重视科学的真理,这里所说的科学是指德文之中的Wissenschaft一词,∵比英文之中的Science的一般定义包含的更广,Wissenschaft包含了自然科学的知性活动和精神科学∵(Geistswissenschaft)∵的诠释活动。中...

人间佛教的慈悲观

佛教史“人间佛教的慈悲观”。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的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的慈悲。是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的慈悲,又...

佛教在21世纪应担当什么使命?

佛教史“佛教在21世纪应担当什么使命?”。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世界文明正在打破地域及时代的葛藤和隔阂,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将会深层次地整合,互相包容,从而使我们人类的智慧得到质的飞跃,迈入地球一家的“地球村时代”。随着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人类对精神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大,所以二十一世纪将是人类普遍回归宗教的世纪。而...

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佛教史“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佛法是应该契机的(不是迎合低级趣味),了解现代中国人的动向,适应他,化导他,为以佛法济世的重要一着。∵这一时代,少壮的青年,渐演变为社会的领导中心。四五十年前,城市与乡村里,总是四十以上,五六十岁的老前辈──士绅、族长等为领导者,他们的地位优越,讲话有力量。年纪大些,品德高些,或者做过官,如相信了佛...

佛教徒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佛教史“佛教徒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有人说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吹自夸,如果卖瓜的不说瓜甜,那就无人问津了。既然如此,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做生意是否犯了妄语说谎的戒?∵再有人问,学佛的人不应贪心,可是做生意赚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这岂不是跟佛理相违?∵又有人问,佛教徒不可害人,如果做生意赚到钱而使他人亏本,又该如何?∵也有...

正本清源,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

佛教史“正本清源,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佛教公众形象指公众对僧人素质、信仰纯正度、社会责任心、寺院的硬件设施、管理水平、道风与社会行为等综合因素的整体看法、印象和总体评价。它是佛教在社会民众心中的反映。如果民众的认识存在偏差,或真实形象的表现手法存在偏颇,那么公众形象与真实形象就会有差距。就佛教自身来说,佛教的公众形象必须是真实内在的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