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为何拒绝三次∵

关于盘圭禅师有这么一则逸话。故事节录自《正眼国师逸事状》一书。正眼国师即盘圭禅师,此书是由他的弟子湛然所编纂而成,记述有关盘圭禅师的生活言行。

故事发生于禅师居住山科地藏寺这时。

某日,禅师吩咐他的侍者上京买一批上等的纸材。这位侍者向来被称许具有“子贡之资材”,可见是个相当聪敏伶俐之人。众所周知,子贡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不仅才智陪聪敏,而且长于辩才,周旋于鲁、卫两国之间折冲樽俎的第一把交椅就非子贡莫属。此外,子贡也长于现财之道。禅师差遣这位“资材堪比子贡”的侍才去买纸,原因也就在此。

当然,侍者不敢掉以轻心,终于在千挑万选之后风尘仆仆地带了一批纸回来。

不料:当禅师看过纸以后却说:

“这个不行!”

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因此侍者只好再度上京去买另种纸。

“这个也不行!”

禅师看了第二次买回来的纸,很冷淡地说道。

结果,侍者只得硬着头皮再度上京。从山科到京都距离相当遥远,而当时又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所以数度往返的确是件苦差事。仅是买个纸,就要弟子再三饱受旅途劳顿之苦,又不知道师父要的是什么样的纸……,看到这里不禁让我们同情起这位弟子的遭遇。也联想到公司里的小职员工也是常常为替那些不好伺候的上司购买私人信纸而来回奔波吗?

不过,禅的故事随着情节发展,往往令人意料不到的结局,所以还是告别妄下断论,再继续往下看吧!

话说当侍者第三次将纸买回来以后,禅师依然还是冷冷地说:

“不行!”

弟子心想:“真是一点也不体谅弟子的劳苦啊!”

但弟子随后一想,才猛然发觉自己的过失,赶紧向师父道歉。

“明白了吧!……嗯,其实最初买回来的纸就行了。”禅师如是说。

不要强求完美

故事到此结束。

但是,我们要如何去解释这个故事才好?故事中叙述当侍者第三次回来以后发现自己的过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侍者到底那里做错了呢?真是叫我们犹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如果换成我们的话,恐怕又会再一次上京吧!

不妨让我们大胆地为这个故事下一番注脚。诚如本书第一篇里所提过的,禅宗公案亦没有标准答案,读者们但凭自己的心意去解释就行了。如果能达到六十分更是难得。

有些过分地要求“完美”,不管在职务工作上,甚至在兴趣专长方面也要求达到“十全十美”。这种“完美主义”用来要求自我尚无可厚非,但若对别人也处处要求完美的话就未免过分了。往往不但未能如己所愿,还会招致天怒人怨。

举例来说,有些人在要求自己的妻子儿女方面的确有些不近人情。虽然完美的贤妻、优秀的儿女是人人所望的,然而世间能有多少为人妻者能够兼具漂亮贤淑、聪明温柔,既对丈夫忠心耿耿又勤于扫地洗衣,甚至在丈夫晚归之时,还能守在门口鞠躬哈腰地迎接?恐怕上述条件若能达到一半就算是个相当不错的妻子,假如是我的话,只要三十分就很满意。

再看看对子女的要求也中如此:不但要求国语、数学、历史、地理等要得满分,还有体育、音乐、美术样样不落人后。我想就算有这种小孩存在,也无异于“超人”了。然而世间就是有这样的父母巴不得自己的儿女就是个“超人”。

再说公司里的上司对待部属也是同样的心态……

但是如果是一个连自己都无法达到这样的标准,如何去要求别人呢?虽说一心一意地力争上游是很好的,但是何必非要做到百分满点不可呢?一旦达到了六十分,大可停止下来喘一口气,让自己过一个有余裕的生活不是很好吗?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无非是想藉此点出禅的真义。原来禅就是脱离不了日常生活的。人虽不是因禅而存在,但是禅却为了应人的生活方式而生。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谈到禅,都应该与日常生活相应才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