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经典的公案叫做《他不是我》,故事是这样的: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禅师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带斗笠,全身汗水淋淋的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赤日炎炎,热浪逼人,连廊荫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况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轻的留学僧顿生怜悯之心,于是趋前探问:

∵∵“请问老师父今年贵庚?”

∵老和尚稍微直直腰,答道:

∵“老衲今年68岁。”

∵道元关切地说:

∵“老师父年岁已高,这种工作就让院里其他僧人来做吧。”

∵哪知典座头也不抬,严肃地回答:

∵“他不是我。”

∵∵“他”当然是“他人”,而不是我,此话的意思显然是指他人的修业并不能代替自己的修业,他人的体验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原来老和尚把“晒香菇”也看作是参禅的功课呢。道元在那电光火石之间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苦苦思索多年的禅法一下子明了了。

∵“他不是我”,绝妙的禅机。对于生活中的我们来说,也是“他是不你”,尽管“三人行必有我师”,但你的世界哪个“老师”都无法根本了解,除非可以互换角色,真真切切去对方的“世界”体验一番,而这个目前科学技术尚达不到。当然高明的“老师”会观照、感知,尽量缩短他与你之间的距离。但学是我们学,不是被学,就像炒股,是我们炒股,不是我们被股炒;再比如生活,是我们过生活,不是生活过我们。所以关键之处在于我们自己,靠别人是不行的,因为“他不是我”,唯有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总结,主动...方能学而不至于被学,方能过好生活而不至于被生活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