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微笑,所以你的生意这么好!”一位正在排队等候服务的女士笑着对小摊档的老板娘说。

∵另一对年轻情侣接过刚为他们绘制完成,还呈“油漆未干”状态的一套两个同式同款的情侣包包,看着手中捧着的两人的“定情信物”,彼此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那位男生再三道谢后,对摊主说:“你们的点子很特别,服务又好,价钱还很便宜!如果在新加坡,生意一定更好!”

∵这是马六甲文化街旅游夜市的一个小角落,挂着“手绘包包:***为您加上姓名或心声、寄语”的小告示牌的小摊档围满人潮。摊主正在低头用心为顾客们所选购的小袋子一笔、一笔,一字、一字地用染料和专用笔写上姓名或一些金句、短语。笑脸迎接每一位顾客,并为他们细心记录,详细写下所要求的字句或名字的正是摊主的贤内助。

∵微笑的力量真的那么大吗?

∵答案是肯定的!即便连竞选总统的候选人亦选择了“微笑”来作为他们的“开场白”。据说:当年戈尔与小布什竞选总统时所用的秘密武器就是“微笑”!早在一九八八年,不满四十岁的他第一次竞选总统时,母亲就亲自传授这“六字真言”:“微笑、放松、投入(展开工作)!”戈尔的父亲曾任国会议员长达三十二年,并于一九五六年角逐美国副总统;戈尔的母亲则是田纳西洲最早的女律师之一。这六字箴言可说是来自他母亲的一份“爱的礼物”,堪称“传家宝”。同样的,希拉莉在竞选时,也是满面笑容,让见者皆如沐春风。“微笑”不约而同地成为了他们争取支持者的重要“见面礼”。

∵记得小时候,母亲曾经教我唱一首歌,曲名就叫:《微笑》。歌中唱道:“只要你脸上常带着微笑,人人就会对你友好。微笑代表着你没有烦恼,微笑表示你有礼貌…如果人人脸上都带着微笑,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歌词启示我们:微笑是友善的象征,友好的表示;微笑,让自己感到轻松、欢喜,也让别人对自己留下美好的印象。据说中国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一向认为笑脸是人际关系中可以通行无阻的安全证。”俗话也有所谓“拳头不打笑脸人”的说法。一个发自内心真诚的笑容,带给别人欢喜,也为自己打开一条平安路。

∵按照佛教说法:布施带来殊胜的果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微笑表达善意,消除彼此间的隔膜或恐惧,也可以说是一种无畏布施。微笑是一种身体语言,能够带来欢悦的气氛,传达内心关怀的情意,算是一种内财的布施。以微笑拉近距离,以微笑传达谢意,恭敬他人者必以谦和的微笑展开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此种来自人情练达,接受佛法熏陶或圣贤教诲后的言行表现,是以实践演绎佛法——即“现身说法”,“为人演说”的具体法布施,以躬行实践为传承佛法及圣贤教诲发挥了最好的功效!一个微笑圆满三种布施!能说微笑的力量不强大吗?能说微笑的功德不殊胜吗?

∵佛陀曾经教诲弟子们说:有七种布施,不必花费一分一毫,对财物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却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带来极大的福报!(原文为:“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出自《杂宝藏经》卷六(七六)〈七种施因缘〉)。七种布施中,微笑理所当然地贯穿其中,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一种,是来自眼神的布施。经文道:“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总是以恭敬、亲切、柔和的眼光面对父母、师长,以及一切有道德、努力改过修善和传播佛法、弘扬圣贤教诲的人,不以傲慢、揶揄、怨恨的眼光注视他们。今生来世,就能得到清净眼;将来成佛,得到天眼、佛眼亦肇基於此。这就是第一种大福报!

∵第二种,是脸色上的布施。经文说:“二、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恶色。舍身受身,得端正色,未来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报。”总是以和善、微笑的脸色来对待父母、师长、以及一切有道德、努力改过修善和传播佛法、弘扬圣贤教诲的人,绝不在面对他们时,做出生气、皱眉头,或挤鼻子弄眼睛等鄙视、嫌弃或厌恶的神情。今生来世,就能得到端庄的仪容、正大的仪表;渐渐努力积功累德,将来圆满成佛,必将得到庄严无比的真金色身!这是第二种大福报。

∵第三种,是言语上的布施。经文记载:“三、名言辞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粗恶言。舍身受身,得言语辩了,所可言说,为人信受,未来成佛,得四辩才。是名第三果报。”对父母、师长、以及一切有道德、努力改过修善和传播佛法、弘扬圣贤教诲的人说话时,语气柔顺,婉转表达,姿态要低下,恭敬谦和,配合前述两种的:颜色柔和及眼神关切,绝对不用粗鲁、污秽的词句,没有高声呼喝,更没有含怒或含怨的疾言厉色。如此言语之人,现在直至未来,即能得到言语通达、辩才无碍的语言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良好,言辞敏捷,交代事情清楚,所说的话能感动别人。他的言语为人所信任、欢喜接受。将来成佛时,在法理、法义、法语、法辨等四方面的说法能力的培养即是由此开始。这是第三种大福报!

∵第四种,是身体行为上的布施。佛在经中教诲我们:“四、名身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起迎礼拜,是名身施。舍身受身,得端正身,长大之身,人所敬身,未来成佛,身如尼拘陀树,无见顶者。是名第四果报。”对父母、师长、以及一切有道德、努力改过修善和传播佛法、弘扬圣贤教诲的人,总是竭诚欢迎、恭敬行礼。旁人见到这种场面,亦会因感动而油然生起恭敬仰慕,激发起向这些善人、贤人的爱好学习之心,或是对其本身父母、师长等尊亲的恭敬爱慕之心,进一步还可产生见贤思齐,努力提升自我人生境界的精进心行。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们对于他们的努力改过修行及弘化一方的功德事业的恭敬礼赞,可以产生肯定及鼓舞他们的作用,勉励着他们继续前进,成就更广大的利益众生的事业!对于双亲和师长的恭敬行礼,是肯定,也是感激他们对我们的付出,还有慰藉他们的作用,是一分温暖亲情的回报。如此之人,不论现在或未来,都具有端正、高大、为人所恭敬的庄严形象;乃至在将来圆满成就佛道时,超出世间一切,为世所尊的庄严相好。这是第四种大福报。

∵第五种,是心态上的布施。佛陀教导我们要心行如一,一切自真心中油然生出,诚恳地恭敬、善待一切,绝不仅是做做表面功夫而已;佛在经文中这样开示我们:“五、名心施。虽以上事供养,心不和善,不名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养,是名心施。舍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痴狂心,未来成佛,得一切种智心。是名心施第五果报。”虽然以上述四种行为来供养,但是心中却没有真诚的谦和善意,就不足以称为真正的“布施”。所谓名不符实。怀抱着善良的愿望,出自于一份美好的期许,希望成全他人、帮助他们,油然地关切着他们的快乐喜悦,我们和颜悦色、眼神、言语、身体的动作行为上,自自然然地欢喜柔和,乐意尽量配合对方的心境和需要,心甘情愿地为他服务,希望带给他轻松、舒适。这是“布施”。“心甘”,就是心里甜甜的,越回味越甜美!“情愿”,就是顺着自己的感情,那是一份来自天性之爱,毫不勉强,没有欲望驱使的压迫之感,没有压力,就是一份天性,一份天职,自己本来就应当要做的,啊呀!当自己这样地去关心人、帮助人,去表达心中的那份善意,传达那份关怀时,心里的感觉真的好舒畅!做了一件自己该做的、想做的、欢喜做的事,感觉真是愉快。这是佛陀在帮助我们,教导我们如何快乐地去修福,去过一个快乐人生,绝不是说他老人家在挑剔我们、指责苛刻我们;实际上,佛是在教我们如何调整心态,让我们去体会、感受到他老人家在教化、服务一切众生时那份快乐、舒畅的心情、这是佛在指导我们布施的心态;也就是所谓“心态上的布施”。具有良好的布施心态的人,今生来世,都有一颗明了之心,看人、看事,清楚明白,能妥善处事,也善于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也就不会有愚痴、狂妄的心态。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这样的人,在他的人生路上,心境坦然,脚步平稳,每天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喜悦满足于周边人的共同成长,每天的生活都安心快乐,甚么忧郁症、失落感…等等负面情绪都会渐渐和他说再见,然后绝缘。由于他的头脑清醒,理智果断,而又态度亲和,有情有义,和他一起相处,非常舒服,也非常有安全感,因为他很有智慧,能帮助我们,带领我们脱离苦难,获得平安幸福。此人如此这般地精进努力,不断继续下去,一直到将来达到圆满成佛的境界时,就证得“一切种智”。丁福保居士编撰的《佛学大辞典》中在“一切种智”的词条下说明:一切种智为“(术语)三智之一。言能以一种之智,知一切诸佛之道法,又能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佛佛道同,诸佛之间确实是心心相印的,彼此惺惺相惜,互相了解对方所证得的境界,以及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彼此心领神会,是真正的知己。对于众生的根性,诸如:为何他们还在苦海中挣扎?应当通过甚么样的途径,以甚么样的方式来帮助、引导他们?对于众生的苦痛感受,诸佛能够明白,也可以感同身受,因为他们自己也是从这条轮回生死的路上一路走来;对于解脱苦难的渴望和思慕,那份迫切的心情,诸佛完全可以体会得到,因为他们就是因为这样一份恳切的仰慕渴求解脱之心,推动着自己努力精进,终至于圆满成道。一颗善解包容的宽大慈悲心,是圆满生命智慧不可缺少的必备动力,是萌生智慧的必须品。能够体谅别人的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再进一步,才有可能去为对方着想,替他思考、寻找一条出路,谋求解决之道。为了更具体、清楚感受苦难者的需要,去理解他们的感受,我们可以理解菩萨一次次将自己沉浸在众生的苦难之中,去聆听、去走过,甚至去进入对方的处境之中,深刻地将众生的问题与自己的问题合而为一,彼此携手一起走出苦难。就像重入火场之中救护子女的母亲一样:有大悲,有大智,以大仁,奋大勇!这,就是心态上的布施,第五种大福报。

∵第六种,是卧具、休息器具的布施。佛在经文中教导我们如何落实?佛说:“六、名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为敷床座令坐,乃至自以已所自坐,请使令坐。舍身受身,常得尊贵七宝床座,未来成佛,得师子法座。是名第六果报。”不只是日常起居生活所需用到的器具,如床铺、桌椅而已,我们要为尊亲、师长、仁人、善人,准备休息的用品,服侍他们安稳睡眠或养息,我们更要为他们所关心的兄弟、亲友,其他同学,乃至一切众生、一切生命的安稳休息,我们都要尽力布施,诚心服务,逐一备办。在轮回无止尽的苦难折磨之中,如何帮助尚未理解佛法的双亲和师长觉悟?如何帮助他们自这苦海茫茫的疲累漂泊中脱身而出,登上彼岸的优美园林安稳歇息?就在眼前的,当他们在人生路上颓丧、疲倦,觉得受伤了,我们要如何安慰他们?当他们受到愤恨的折磨而心绪不平,承受着痛苦的感受时,我们要如何帮助他们平息心中的忧恼?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时时萦系在心,逐渐去培养因缘,尽心尽力去服务他们的重要大事。

∵第七种,是房舍的布施,提供住处和庇护,为他人准备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远离危险和干扰。佛在经中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他说:“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使屋舍之中得行来坐卧,即名房舍施。舍身受身,得自然宫殿舍宅,未来成佛,得诸禅屋宅。是名第七果报。”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安稳住处,一个可以远离种种天灾横祸的安全环境是人生平安生活所必需。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去为尊长备办的。帮助善人贤哲安稳起居,解决生活所需,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净化社会和教育引导社会大众的工作,发挥更大的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但是心灵呢?我们的精神生活也需要一个安稳的住处,一个可以让自己落脚生根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归依处”。佛、法、僧,就是我们的真实归依处。以佛为目标,以法为指南,以僧-佛法的实践者,一切微妙善法的实行者,为模范、榜样,我们要唤醒自己,觉悟自己,依靠着这些指引,奋力从轮回的恶梦中惊醒过来!我们要具备无比的勇气,贮备永不颓败的坚定毅力,奋起所有力气,必须是超越过去生生世世所有曾经有过的努力,比这一切力量都要更加强大、坚定的努力,决心一志,绝不左顾右盼,绝不犹豫不决,一心、一意,决心要从恶梦中觉醒过来。只有一个目标:向佛学习,向一切觉悟者学习。只有一个方向:要惊醒娑婆眠梦,做个清醒自在欢喜人,要做一个唤醒旁人走向觉悟、走向幸福美满生活的人!我们要做“闹钟”,先惊醒自己,再唤醒别人。这是房舍上面的布施:从物质环境,到精神环境。

∵最后佛陀再度总结说:“是名七施,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这七种布施,虽然不会损坏、耗费任何财物,却能让我们得到殊胜广大的福报!

∵以上经文所引皆出自《杂宝藏经》卷六(七六)〈七种施因缘〉原文见电子大藏经CBETA,∵T04,∵no.∵203,∵p.∵479,∵a13-b10。读过经文,再回想我们所看过的每一尊塑造得庄严如法的佛像,他的脸庞总是谦和地微笑,如此安然自在,如此亲切,让见者皆感到舒服、安心。

∵镜头重新回到旅游夜市:只见摊位上高挂着一个作为示范样本用的小包包,那是一个手提电话袋,上面写着:“越老越天真,越笑越年轻!”一对游客夫妇走过,目光被吸引,驻足,凝视…然后只听见做太太的疑惑地问:“真有这样的人吗?真有人做得到吗?”身旁的丈夫静听,沉思,点点头,用肯定的语气郑重地回答太太说:“有呀,阿弥陀佛就是!”太太默默注视丈夫,会心微笑同意。摊位的小桌子上,靠里面向摊主的地方,摆着一枚小小圆圆的襟章,上面正是一帧阿弥陀佛的肖像,微笑着,与摊主夫妇默默相对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