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能量论》题解

刚∵晓

《抉择能量论》一般称为《定量论》,亦称《量决定论》、《决定能量论》、《入抉择量论》等。古印度因明学著作,法称论师著,由善利他、具慧智从梵文翻译为藏文,又由韩镜清由藏文翻译为汉文。

法称论师,约生于公元620年,卒于公元680年,古印度因明学者。其因明学著作有《释量论》、《抉择能量论》、《正理一滴》、《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诤正理论》等七部,常被称为“法称七论”。本论即为其中之一。

本论的藏文翻译者具慧智,即藏地著名的俄·洛登希绕大师,亦称“小俄译师”。善利他,通常译作利他贤,具体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是俄·洛登希绕在喀什米尔求学时的老师。

本论汉文由韩镜清先生(1912-2003)翻译,根据其手稿上注明的时间,乃1981年2月11日(辛酉正月初七日)上午开始翻译,历时两个月,至1981年4月10日(辛酉三月初六日)上午十时译毕。

本论梵文现已不存,藏文德格版自152页下1至230页上7,北京版自250页下7至329页上7。德格版、北京版的文字基本一致,韩镜清汉文译本主要依据上述哪个藏文本译出,译者没有留下有关记录,但据其手稿,这两个藏本他都比对过。

这部论有许多著名的注释,比如印度阐义派大师法上论师(Dharmottara,约公元760-830年)的《量决定论详注》,不过在德格版中,这个注本前后颠倒了,第一、第二两品的注放在了后边,而第三品的注文却放在了前边。北京版这个注释的顺序则是正确的。另外一个比较著名的注释是***智吉祥贤的注释,也称《量决定论详注》,但智吉祥贤的注本与法上论师的注释相比较,特点并不明显。

从内容看,《抉择能量论》其实是《释量论》的缩本,其中很多偈颂与《释量论》完全相同。这一点,在藏文原本中表现得非常清楚,但在汉译本中,由于不同译师的风格各异,故拿韩镜清的这个译本与法尊法师翻译的《释量论颂》对照时,不能完全严丝合缝。

本论共分三品四卷,第一卷《现量品》,第二卷《自悟比量品》,第三、四两卷合作《悟他比量品》。

《现量品》主要讲了现量的定义:无分别、不错乱,并就“现量为什么必须无分别、不错乱”与外人(包括外道及错误理解佛教义理的佛教徒)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在这《抉择能量论》中,我觉得有特色的是现前、隐秘。因为佛教界有些人主张“清净现量(圣者现量)”、“世间现量”两者不同。但《瑜伽师地论》中说:“……一色根现量,二意受现量,三世间现量,四清净现量。色根现量者,谓五色根所行境界,如先所说现量体相。意受现量者,谓诸意根所行境界,如先所说现量体相。世间现量者,谓即二种总说为一世间现量。清净现量者,谓诸所有世间现量,亦得名为清净现量。”(《大正藏》第30册,页0357下栏)按照《瑜伽师地论》上述说法,把清净现量(圣者现量)和世间现量分开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但这种错误观点由来已久,宋元明清各代的著作中都有这种说法。

佛典中确有“清净现量”、“世间现量”这样不同的名相,这并非说它们是两个东西,实际上是在现量唯一的前提下随机说而已:“或有清净现量非世间现量,谓出世智于所行境,有知为有、无知为无、有上知有上、无上知无上,如是等类,名不共世间清净现量。”(同上)这段原典与上面所引《瑜伽师地论》的那段话,其实不是并列关系,前一段是基本前提,是上位,后一段是在前提下的一个异说而已,是下位。世间现量其实是:“谓一切行皆无常性、一切行皆是苦性、一切法皆无我性,此为世间现量所得。”(《大正藏》第30册,页0734下栏)这哪里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世间现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圣者现量。

《自悟比量品》中,主要讲比量实际上只有自悟比量,只有自悟比量是正比量。陈那论师说符合因三相的就是正比量,法称论师则进一步把正因分成了三种:自性因、果法因、不可缘因,只有这三种因能够确立因明论式的因、宗有不相离关系。并且把因三相的后二相解释成相通的二相——这二相可以互推。法称论师为了阐释自己的这一观点,与外人展开了大量的讨论,反复的说明,从各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与他人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法称论师的性格,他不像其他佛教大师那样和风细雨,而是讥讽、嬉笑等手段无所不用。当然了,相比于《释量论》中的首尾皆骂人来说,这部《抉择能量论》已经相当平和了。

最后,还有《悟他比量品》,这一品篇幅最长,讨论得最细致,但实际上只是论述语言技巧而已,是说我们在弘扬教法的时候,不要出现类似的过失。法称论师在第三品中所举的这些过失,都具有代表性,但举例毕竟是举例,实际上到底有多少种过失,难以完全例举,也无法一一穷尽。因为人心是复杂的,各有不同,加上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等等,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只要掌握第二品《自悟比量》中所讲的根本原则,了解符合这些原则的就是正确的,不符合这些原则的就是过失,在论辩中就可以避免过失。当然,过失的具体情况,则是实事求是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另外,在《悟他比量品》中,特别强调语言与思维要一致。因为在现实中,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往往不一致。《悟他比量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我们对典籍的态度。它告诉我们:典籍不一定是正确的!法称论师明确地说:“诸能作论典者,谓由错乱,于诸义中,可有邪显示自体”。这一观点很重要。法称论师要我们一定不要迷信祖师大德,祖师大德不见得都是通达真实义者,他们的著作也会有错误。在《正理滴点论》中,法称论师曾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这一观点:“诸能作论典者,由于诸义错乱,能有颠倒显示为自性故。”法称论师的这一观点对我们今天阅读古德的著作,也有一定的启发。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让读者从多方面理解,我只是把韩老译本的原貌给呈现出来,连标点也没有着意地加以规范,因为即使加标点,也会影响读者的理解。

(作者为杭州佛学院法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