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自己家里的人都教不好而能教别人的事情是没有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身边的人都没有受到他的影响,而其它人却受到他的教化,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君子不出家门,就能使天下人受益。是因为,事君和事亲的理是一样的。中国古人讲家天下,天下一家,讲齐家治国,因为大小一理。治民如保赤子,纵然有所疏漏,也可天下同心。人既不须先学养子而后嫁人,故治国也不须先学好治国之方然后即位,关键在乎存心。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我们可从周朝开国时得到印证,文王一家的确可成天下人的典范。这里的“其机如此”,机,是机关,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关键所在。

偾:跌倒,败坏。一句话说得不好,会把事情搞坏。国君一人处事谨慎,就可以让国家安定。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而后,曾子又溯古取证,尧舜率天下以仁,即是用仁术来教化百姓,桀纣用暴虐来教化百姓,百姓都变成了他们所教化的样子。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夭夭:茂盛的样子。灼灼:花开鲜艳的样子。华:花。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之子:指出嫁的姑娘。归:古时称女子出嫁为“于归”,或单称“归”,是往归夫家的意思。宜:和顺,和善。室家:指夫妇。

题解: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诗人看见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片断。《桃夭》毛诗序:《桃夭》,后宫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墼民也。

《诗经》中这首诗是用来赞美出嫁的姑娘的,诗中用桃花开花结果,树叶繁荣的样子来起兴,暗指这个妇人到了夫家之后,一定会生了很多孩子,并会让他们家里和顺,家道会因此而兴旺起来。这是对一个女人最高的赞美。一个国家后宫安定,皇后才可以母仪天下,一个家里,自己的夫妻之道守好了,才可以影响他人。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小雅·蓼萧》原文云:“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蓼(lù):长而大的样子。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零:滴落。泥泥:露水很重。孔燕:非常安详。岂弟(kǎitì):即“恺悌”,和乐平易。《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唐白居易∵《杨造等亡母追赠太君制》:“《蓼萧》之泽,宜自叶而流根。”∵王闿运∵《影山草堂铭》:“山川无允犹之典,草木絶《蓼萧》之泽。”

这首诗讲,一个家里只有兄弟之间和乐平易,就可以给国人去讲团结了。因为他们团结一致的精神已经可以为国人的榜样了。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诗经·国风·曹风·罚骸胞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谏#渥釉陂弧J缛司樱枪恕U枪耍煌蚰辍!敝Pⅲ骸靶苏撸魅司碌本挥谙乱病!焙笥梦匀实麓碌牡涫怠{鸠(shī∵jiū),古书上指布谷鸟。其仪不忒,就是在仪范上没有任何差错,正,即法则,他的行持可以成为四周国人的法则。原文中在下一段中更又起兴说,“正是国人,胡不万年?”这是告诉我们,只有这样,才可以长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