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问答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2000/8/4

编号:∵第八卷∵档名:∵21-90-08

问:‘受菩萨戒是否六日内过午不食?及六斋日是供菜食?’

答:这个事情在戒坛里面的传戒师父都会为你讲清楚。在菩萨戒本里面也记载得很清楚,一定要认真去读戒本,去学习祖师大德们对戒本的注解。无论是《梵网经》、《璎珞经》的戒本,都有古大德的讲解,说得最浅显是弘一大师的《律学三十三种》,可以提供你做参考。

问:‘请问受菩萨戒以后,能否再受五戒?’

答:菩萨戒就包括五戒在其中,这就等于说,你大学毕业了,要不要再去念小学的意思。

问:‘残疾不能自立,由同参道友代我请老法师开示。念佛五年,刚念时,进入仙道两个月,已经附身。每天读经、念佛、听老法师讲经录音带,并忏悔回向给冤亲债主,到寺院做超度,至今还没有离身。念佛不得力,临终时又怕障碍,怎么办?’

答:这的确是严重的问题。忏悔不得力,是我们的真诚心不够。儒、佛都教导我们,至诚就能够感通,上可感动诸佛菩萨,下可感动天地鬼神。你修忏悔、做超度佛事,都没有感动冤亲债主,这是你的诚意不够,这是一个因素;再者你要再忏悔,以真诚心求三宝加持。真诚心才能修积功德,你的功德让给冤亲债主共享,没有不受感动的。总而言之,是真诚心不够。

问:‘请问人间短短几十年,死后往哪里去?’

答:这个事情应当是你比我知道得更清楚。人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佛经告诉我们:随业流转,完全看自己造作的业力。你这一生造作的是善业,决定在三善道;你造作的是恶业,决定堕三恶道;念佛求生净土,你的去处非常殊胜,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个地方。

问:‘家里常常会有蝴蝶、飞蛾与甲虫飞到室内,我常对虫儿们说:欢迎你们来,来听师父讲经与佛号,但是请不要把家里的窗口凹槽当作你们的坟场。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窗口凹槽里少有昆虫的尸体。它们都去了哪里?’

答:这个事情得问你,不要问我。你用诚心对待它们,用诚心、善意,它懂得,它不会来干扰你。你能看到这种迹象,就晓得小动物也通人情,这一点很重要。

问:‘请问在家居士身穿短裤、衬衫诵经念佛拜佛,是否如法?’

答:不如法,我们对于尊长要礼敬。同样的道理,今天你家里来了贵宾,总统大人到你家里访问,你穿短裤、衬衣可不可以接待他?连我们世间国王、大臣、总统,我们都要穿礼服接待,见佛菩萨焉能不穿礼服?我们见到佛像,应当是见佛如佛在,生起这样的恭敬心就好,这完全是一个敬意,要养成习惯。

问:‘听老法师讲经,谈到佛教艺术、音乐等,艺术和舞蹈是鱼和水的关系。中国中央台播放‘少林武僧’,这个小型的舞剧,把舞蹈、武术、武僧的武功融为一体,搬上舞台与大众见面。请法师指教,今后二十一世纪,佛教艺术中的佛教舞蹈是否有发展?如何发展?我从事舞蹈事业四十余年,又是三宝弟子,很关心佛教舞蹈的未来。’

答:你这个想法很好。我们佛教跟天主教、基督教相比,我们的人才可以说是非常缺乏。我们对于音乐、歌舞,佛法是非常的重视。可是这个时代,大概最近两、三百年,佛教都没有艺术人才出现。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位法师写了一个剧本《归元镜》,那个剧本我们翻印很多,它是平剧,内容是慧远大师、永明延寿大师、莲池大师三个人的故事,我看过,剧本写得很好,古人都能想到,这是把佛法搬上舞台。现在科技发达,我们深深希望能将佛法编成电视连续剧,这个效果很大,每天传送到家庭里欣赏,这是接引初机最为方便。所以从事这个工作的,希望能够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努力来做这个工作,这个理念一定要对全世界弘法。当然除了你本身艺术修养之外,佛法的修养也要相当到家,如果不能在佛法下功夫,这个艺术的型态是有,而内容没有,那还是达不到教化众生的目的。

问:‘每逢星期六、星期日精进念佛,静坐后段快速念佛时,由于中气不足,感到气喘透不过气来。故这个时段必停止出声,改为默念。请问是否如法?’

答:这是如法。念佛,最重要是心里面的佛号不中断。口里念佛,毕竟受我们体质的影响,你念得快、念得慢、默念(古人讲金刚持,金刚持是口动没有声音),你采取哪一种方法自己感觉得舒适就好,所以这个没有定法。

问:‘昨天听经,提到无意浪费常住的水电等等,这个罪连佛都帮不上忙。我马上省悟,用钱布施给常住,来补偿因我的过失而造成的损失,这样可以免我的罪过吗?’

答:这个可以。我想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是小事,不是大事情。这一种浪费,我们自己知道了来补偿,这个应当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是过失不是罪。

问:‘我希望全世界各地来参学的同修,能够把念头一转,把居士林的水电费当作我们自己的,应当要付钱,这样自然就不会造成浪费常住的一分一毫。’

答:这个观念不正确,应当要时时刻刻养成节俭的习惯,这样就好。决不能因自己可以付钱,就可以任意去用,这样还是不好。总而言之,修行是要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行为。佛是教导我们修行,常住是提供修行的场所,帮助你、成就你,主要是改你的习惯,成就你的德行。所以要懂得这个意思,知道自己要节俭、要惜福。

常住尤其重要的,唐朝时候‘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提倡共修,在这以前,共修是有,但是没有规定,也没有任何约束,多半都是自修,只有在讨论、研究、学习经教时共同在一起,确实修行是个人的事情。我们能够想像得到,在那个时候一定有一些人懈怠、懒惰,不能克服自己的习气,祖师大德看到感到非常可惜,所以提倡共修。‘共修’是什么?依众靠众,大家生活在一起都守纪律,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克服。自己没有能力克服,要藉大众的力量,这是个好事情。当年建丛林、立清规,用意就在此地。

我们建筑道场参学,‘参’是参与、参加,‘学’是学习,参学就是我们要参与这个团体,跟他共同学习,你才能得受用。如果我们到这个道场来,自己用一个特殊的身分,不能跟大家生活在一起,不能跟大家一起学习,你就完全错了,而且是错得太离谱了。当然,今天的社会民主自由开放,很多同修是从海外来的,我们不便说,你来几天,何必得罪人?大家结个欢喜缘多好,不要结冤仇。你做得如法不如法,反正时间很短,就不说了。

我们讲经,诸位问到这个地方就不能不讲,不讲对不起你。你不能随顺大众,你要晓得,你的过失在哪里?这个过失要从戒经里面去结罪,这个罪过很重,你破坏这个僧团的形象;这是什么罪?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果报在阿鼻地狱。我常劝导同学,这个道场是正法道场,每天讲经念佛一切都有规矩,上轨道了。我们自己生活已经养成不好的习惯,实在没有办法跟上它,我们自己应当知难而退,‘我离开这个道场,我就是护持道场,我绝不破坏这个道场的形象’,你的功德无量,你做了一桩好事情。你不离开,又不肯随众,这是破坏形象,你的罪过,我们一句话不说,没有一个人讲你,你的果报在阿鼻地狱,这个道理与事实不能不知道。佛法,你们三皈依时都念过:‘皈依僧,众中尊’,这句话怎么讲?‘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团体。社会团体很多,四个人以上就是一个小团体,就成‘众’。我们佛门也是一个团体,众中最为尊贵,今天的话说,是值得人尊敬的,佛法这个团体,在世间所有一切团体中最被人尊敬的。尊敬在哪里?它是和合僧团,这就值得人尊敬。这个僧团里面没有诤论,都能遵守‘六和敬’的戒条,所以它是和睦僧团,是社会一切团体的模范团体。你要是把模范团体形象破坏,这个罪过有多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这个团体里面有许多规矩、习惯,我做不来,我不参加,我不到这儿来’,这行。如果住在这里,住一天就守一天规矩,住两天就守两天规矩。住在这个地方不守规矩,人可以原谅你,你的行业不能原谅你,这个业决定堕三途,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问:‘弟子是修净土念佛法门,弟子有一个女儿嫁给基督教的家庭,女婿与外孙均被其母亲、祖母拉入当教徒,但是他们均在工作学习,没有参与活动,也不信。女儿现在既未信教,未信佛、未烧香(信佛,烧香不烧香没有关系)。这样状况,本人想替他们祈求家庭平安、和睦、工作进步等,是否可以?是否可以替他们的祖先超度,他们祖先当中有一个是非常必要超度的。请开示。’

答:无论他信什么宗教,只要有真诚心,你学佛为他回向都有好处。现在正好是七月,居士林有超度法会,你可以给他写个牌位一起超度,这样可省很多事,也省很多手续。居士林这几年上下一团和睦,几千人在这个场所活动,这个场所虽不能讲是圆满的六和敬,可以说初具六和敬规模。这个道场没有看到人有争执,彼此都能够容忍,彼此都能够谅解,大家都能够和睦相处,所以社会对我们有很多的好评。这个社会好评感动社会大众,鬼神一样也感动。

有一些同修告诉我:过世的家亲眷属托梦给他,要求到居士林来听经、念佛,所以他们前往到这里为他们立牌位。还有团体的,台北有个同修打电话给我,他说晚上作梦,梦到‘佛陀教育基金会’,基金会顶楼是佛堂,里面有许多同修祖先牌位供在那个地方。因为我们不收费,所以供的人就特别多,多到牌位没有地方放,怎么办?把牌位重叠起来。那些人托梦,希望到新加坡居士林听经、念佛,你看连鬼神都要组团来参加。我们这里听到这个讯息之后,就为‘佛陀教育基金会’立了总牌位,又为‘台北华藏图书馆’,这个老道场里面也供有许多牌位,我们也立了总牌位,这是团体到这边来的。所以新加坡居士林念佛风气确实相当殊胜。

在这个时代,我们道场虽然不是相当完备,所谓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勉强还能过得去,这是三宝加持,龙天拥护。我们要爱惜这个道场,在这个道场认真努力学习,为这个道场增光,这样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诸位在这个地方时间不长,在这个地方学习之后,要把此地修学的精神、方法带回去。也有人提议,最好一年能够来两次,这个意见很好;时间很短来两次,提醒自己。到这个地方来参加共修,这是好事情。

问:‘还受生债是怎么回事情?有的僧人、师父专靠此作佛事,说能转定业,对吗?我曾多次劝一位尼师,一个人的定业不能靠此转,念佛人是诵《无量寿经》,这位师父说:欠阴债需诵《金刚经》多少遍。这给搞夹杂了,但她很难接受,我应该怎么办?’

答:你不管就好了。你要怎么办?我们奉劝别人,别人不接受,你就不要再想怎么办,愈想就愈难办了。劝导她,她不能接受就算了,我们做朋友的本分尽到了,接不接受是她的事。

这个受生债,大概是欠鬼的债,欠过去人的债,我想应该是这样。转定业就不可能,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不能转定业,诸佛如来都不能转定业,哪有能转定业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债总是要还的,还债是好事情,可是不要再欠债,要懂得这个道理。

学佛的同学都能够体会到,纵然我们这一生不欠众生的债务,过去生生世世接触佛法的机会少,没有接触佛法的机会多,哪有不造业的道理!无量劫来,一切众生跟我们结冤仇,债务、纠纷,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菩提道上困难重重,障道的因缘比比皆是。我们要晓得这个因从哪里来,就是无量劫过去生中所造的不善业。我们怎么办?佛教我们,将自己修行、诵经、礼佛所有功德回向给他们,我做的善事统统给你们,这就是还债。回向偈不是念念,这没有用,有口无心没有用处,要从内心里面真正发出忏悔回向,这有用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将无量劫的恩人、冤亲债主都包括在其中了。有恩的,我回向给你,报恩;有怨的,我回向给你,把这个怨结解除。回向一定要出自内心,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修回向。

但是回向,自己要晓得拿什么回向,我们一天当中,真的做好事才有东西可以回向,今天一天都没有做好事,尽干些坏事,坏事怎么可以回向?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一切作为,确实是利益一切众生,有利于佛法,没有做错事情,这一天的功德才有回向的内容。光念回向偈没有内容不行,要有东西回向才行。

劝导家亲眷属、好朋友,劝导一次、两次不听,不能再劝了,三次、四次就变成仇人了。应当要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做出样子给他看,经过两、三年再见面,他看到:‘你比我好!你修学得不错。’他的念头就转了。我在***、中国大陆有不少同学、朋友,都是十几岁就认识的。他们不信这些,一看到我学佛就摇头:‘你怎么搞迷信?’我这个迷信搞了五十年,搞了半个世纪。现在他们见到我,点头了:‘你对了。’我说:‘我对了,你赶快学!’我现在给他佛经,他会念了,教他念佛,他也肯念了。为什么?我们做出样子给他看。我们年龄都差不多,站在一起比比看,这很简单的事情。度家亲眷属不在一时,一时劝他不听,过几年、几十年再来劝,他就会回头。年岁大了,他阅历深,遇到困难也多,容易回头了。年轻时血气方刚、自信心很强,不容易接受,所以我们有耐心去等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