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四集)∵∵2000/2/27∵∵香港九龙∵∵档名:12-031-0004

请看讲义。昨天我们讲到善财童子请教的十一个问题,这十一个问题问得非常圆满,把我们学佛重要的次第、程序都说出来了。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这十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做修学的参考。昨天给同学们介绍到第十一句:

【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

『普贤行』要细说,就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圆满』的意思,是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道理、方法、境界,如何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要不能落实,那就不叫圆满。如何落实?换句话说,菩萨的意思是要我们过佛菩萨的生活,那就是转凡成圣,这才是真正的究竟圆满。如何『速』?速是很快的得到圆满,这就一定要依教奉行。世尊在一切经里面常常叮咛嘱咐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如果我们把世尊这一句的教训真的做到了,你就能够速得圆满。这句话的意义很深很广。受持,受是接受,佛跟我们所说的,我们是不是真的懂得、真的明白、真的相信,认真努力去学习,这叫受,我们真的接受过来了。持,要有恒心、要有耐心,不是做一天、两天,永远这样做下去,持之不失,不能够失掉。天天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一切众生看,这就是自行化他,这才能到圆满。

昨天跟诸位提过「礼敬诸佛」,这个东西绝对不是天天念念而已,我们对于一切众生那个恭敬心怎么能生得起来?现在是真难,为什么?对父母不恭敬,对老师就更不必说了。从前讲恭敬心好讲,为什么?人都尊敬父母、都尊敬师长,提到你要尊敬父母师长,大家有概念。今天人说尊敬父母师长,父母理都不理他,你说怎么办?一生当中,心目当中有没有恭敬?没有恭敬。实在讲连佛菩萨也没有看在眼里,都是自己以为了不起,自己以为比佛陀大,你说这有什么法子!这是今天学佛难,太难太难了。

今天这个世间人业障重,所以招来天灾人祸。基督教说世界末日,他们来告诉我,我点头。问我相不相信?我相信。我凭什么相信?观察世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敬父母、不敬师长,灾难就来了。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教学,教什么?就是「孝敬」这两个字而已。诸佛菩萨教人也是孝敬两个字。为什么要孝?众生跟我是一体,一个人能够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爱护自己,就应当尊重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为什么?一切众生是自己。这个事实真相谁知道?佛菩萨知道,法身大士知道。但是我们距离证得法身那是相当的遥远,既不能证得清净法身,又不相信佛菩萨的教诲,那只有造业受报,辗转轮回,就干这一套。佛在经上常常感叹的「可怜悯者」,真正可怜悯!可是我们这些愚癡恶劣的众生,佛菩萨依旧是慈悲,并没有舍弃我们,还是为我们做种种示现、种种教诲,总是希望我们有一天省悟过来,回头是岸。

我们修行从哪里下手?从恭敬下手。你能做得到吗?你们在佛经,佛门里面常常有忏,展开忏本第一句话「一心恭敬」,口里头念,你有没有做到一切恭敬?常常看到这些字样,天天念,滑口而过,无动于衷,这怎么办?我今年难得在澳洲跟同修们一起过农历年,我们请当地的老人跟我们一起过年,我们请了八十五个人,这也留着有录相带在此地,诸位将来都可以看到。八十多位外国人,全部都是基督教徒,他们也怀疑我们为什么要请他。我在致词当中,我们请他们是敬老尊贤,我们没有别的用意,我们尊敬老人、爱护老人、供养老人,大家欢欢喜喜聚会一堂。

他们走了以后,我告诉我们净宗学会的同修,我说***人、日本人不会做人。布里斯本这个城市***移民很多,黄金海岸日本人移民很多,当地的人对我们侧目而视,因为移民过去的都有身分、有地位、有财富,在那边住的房子比当地人好,开着高级的轿车,当地人看了心里难过,不平!这个事情古今中外都一样,中国谚语常说,「一家饱暖千家怨」,这一个地区人家生活都很平凡,你一个人像暴发户一样,人家心里头怎么会平?一有种族动乱,你们头一个倒楣。你们看看印尼的动乱,华侨倒楣。所以我说不会做人。

会做的人,做人应该怎样?应当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得当地人的欢喜心。如何令当地人生欢喜心?你再有钱、再有身分、再有地位,你的生活要跟他差不多、接近、平等,大家看起来心就平了。住的房子,我们大家一样,当地人住的房子,一栋房子差不多十几万,我们***人、日本人住的房子,大概总是一、两百万,最高级的房子我去看过,五百万,你说人怎么能平,心怎么能平?我们居住一样,开的车子也一样,他就欢喜了。再有力量应当多做社会福利事业,帮助对方、帮助贫困的人,这一个地方的人感恩。遇到有什么困难,他不会害你,他来帮助你。我们住在这个地区,跟邻近地区的这些人处不好,你就错了,做人第一!佛菩萨教我们这些大道理、教我们这些方法,岂不是都是教我们做人?舍己为人,你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社会大众的敬仰,社会大众爱护你。这个道理古今中外都相同,没有例外。从内心里面尊敬一切大众,称赞、供养,我们在这个社会才有立足之处。

「忏除业障」,这是弘法利生,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一切众生都有业障,我没有业障,佛菩萨哪有业障?也要装作有业障,也用种种方法去忏除,表演给大众看,给那些业障众生看,让这些众生看到之后,他觉悟了。他要改过,我也应当改过,他行善,我也应当行善;做给别人看,做个好样子给别人看。后面「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普贤十愿实际上这七条是愿,每一条里面意义深广无尽,没有边际。后面三愿,给诸位说是回向。「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回向是什么意思?是把自己修学的成果,奉献给我们这个目标、方向。恒顺众生,我修学一切成果,今天讲的归于众生,这个成果不是我自己享受,成果给一切众生;宗教里面讲「荣耀归于上帝」,在佛家讲「荣耀归于众生」。「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普皆回向」是回向法性,就是实际。常常讲回向三处:众生、菩提、实际,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就是回向自性。所以后面三愿是回向,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修行,为什么要这样做,后面三个把目标、目的显示出来了;一切为众生,一切为菩提,一切归自性。这个样子我们在佛法修学,才真正获得大圆满、究竟圆满。

我们不能不懂这个意思,善财问的这十一句我们要能够体会到,善财童子的智慧、善财童子的学问、善财童子的德行,这一问就晓得了。实际上我们明了,善财是不是凡夫?如果是凡夫问不出。我们见文殊菩萨能问得出这十一个问题吗?于是我们明白善财是佛菩萨示现的,文殊菩萨也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两个唱双簧,一问一答是让我们听,表演给我们看,不是凡夫,凡夫哪里问得出这么深的意思。所以《华严经》自始至终全是诸佛如来慈悲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示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法得度就说什么法,我们在《华严》里面统统都看出来了。我把这十一句问的意思跟诸位说出来,完全落实在我们现前的知见,以我们修学的这种程度,我们今天修学的环境,我跟诸位的解释,大家能听得懂、能明了,知道我们从哪个地方下手。

儒家教学也是从礼敬下手,《礼记》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世出世间圣人,从迹象上来说,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没有通过信,没有往来,两个人的见解、思想、教育学生的理念方法完全相同,正是谚语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不是大略相同,完全相同,都是从恭敬下手。礼称为「曲礼」,这个意思好,「曲」是什么?委屈。自己要肯受委屈,才能谈得上礼;自己不肯受委屈,礼就没有了。「礼」是什么?礼是委曲求全。你看看孔老夫子一生、释迦牟尼佛一生,是不是委屈自己?世间人所争取的名闻利养,他们都舍去了,不是没有能力争,他们有能力、有学问可以争,不争,忍让,这就是委屈自己,给世间人做一个好榜样。所以礼称为曲礼道理就在此地。我们看看诸佛如来、菩萨,乃至声闻大众,哪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不委屈自己求全,全是什么意思?求社会安定,求世界和平,求一切众生幸福,这是全的意思,不为自己。自己如果不能够放弃自己的利益、名闻利养,要想求得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就做不到,必须自己放弃,你才能够成就别人。我们今天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不肯放弃自己的名闻利养,于是就不能放下贪瞋癡慢。虽然学佛,虽然出家,依旧造业,别人不说,我们自己心里要明了,要认真反省。佛常常警惕我们地狱恐怖、三途可畏,慈悲到了极处,提醒我们。我们的毛病习气如果还不能够改,辜负了佛陀的教诲,转眼一失人身,三途果报现前,到那个时候后悔晚了。

我把这段的大意说明了,清凉大师他在注解里面为我们讲的这几句,我也要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免得将来诸位看到清凉大师的注解:法师,你讲的跟他不一样!我讲的是现实,就现实来说的;他讲的是法身大士,那个境界高。清凉对这十一句的解释,第一句「云何起菩萨行」,是十住菩萨,法身大士。初住菩萨,在大乘经里面讲是初发心的菩萨。我们不能算是初发心,初发心是初发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一发你就是初住菩萨。我们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菩提心是真心,我们今天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用真心,菩萨用真心。菩提心,《大乘起信论》,你们想想「大乘起信」,这是入门,跟你讲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三心圆发。三心是什么意思?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也讲菩提心,《观经》上所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把这两个讲法合起来看,意思就比较明显,就能够体会到。

至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深心、大悲心是菩提心的作用,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就是说你用什么心对自己,用什么心对别人。经论两种讲法都不好懂,我把它变成这上联写的也是菩提心。什么是直心、什么是至诚心?真诚。真诚是体,我们要用这个心,用这个心跟诸佛菩萨用的心是一个心。诸佛菩萨用真诚心,十法界里面的众生都是用虚妄心,不用真诚心,这是体。下面四句,清净心、平等心就是深心,自受用。用什么心对待自己?清净、平等对自己;用什么心对待别人?正觉、慈悲。正觉、慈悲就是大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我这个说法大家好懂。我们要常存此心,这十个字诸位做到了,你就不是凡夫,你是初住菩萨。你真正做到,完全做到,恭喜你,你是发心住的菩萨,你不但超越六道,你已经超越十法界。所以三心圆发,圆满的发了。

第二句「云何行菩萨行」。这是十行,正行。你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所表现的决定是圆满的六波罗蜜。我们将六波罗蜜写成下联。看破,看破是般若波罗蜜,放下是布施波罗蜜,自在随缘是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所以我们要讲六波罗蜜也不好懂,这样用的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究竟圆满的般若波罗蜜,你这一生决定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是法身大士的正行。

第三句清凉大师讲的是十回向的菩萨,广大圆满,「应云何满菩萨行」,清凉讲得高,完全随顺华严境界来讲,我们要懂得。我跟诸位讲的是随顺我们现前实际生活环境来讲,我们都能得受用。但是,清凉讲的我们一定要懂得、要知道。十回向的大义就是十住的菩提心,十行的菩萨行,全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我们今天讲为社会、为国家、为众生、为世界,所以才发菩提心,才修菩萨行。我们在这边讲演的总题目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

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都是讲初地菩萨,这登地了。前面三句是三贤位,第四句以后这登地了。第四句是初地,初地开始「净二障」,烦恼障跟所知障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得清净。我们今天虽然是破二障,不干不净。菩萨要到初地,圆教初地二障清净;换句话说,微细的烦恼都不生,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微细的烦恼都不生;我们换句话说,分别执着完全断尽,到初地的境界。

第五句「云何转菩萨行」,转劣向胜,转尘出世,这句话什么意思?妄想分别执着尽了。所谓世间、出世间界限在哪里?没有界限。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叫世间,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叫出世间,换个名词而已。到这个时候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所以这个时候才真正超出世间。

第六句「深入菩萨行」,这是证入真如才叫深。我们晓得明心见性,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初住菩萨见的真性,像初二、初三的月牙。无明分分破,像月亮一天一天光明增大,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掉三十品,差不多应该是什么时候的月亮?大概是初十、十一的月亮,应该是这个,月光相当的盛。祖师判这时候才真正证得真如。四、五、六都是讲初地。

第七句是讲二地、三地、四地。第七句「出生菩萨行」,世出世行圆融自在。这话怎么讲?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生活、工作,跟我们一般凡人没有两样。我们吃饭,佛菩萨也吃饭;我们穿衣,佛菩萨也穿衣;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交际应酬,佛菩萨亦复如是,没有两样,这叫世间。即世间出世间,并不是世间法之外还有一个出世间法,那你就错了。世间出世间要是二法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不二法。什么叫「即世间出世间」?佛菩萨不着相,佛菩萨不分别、不执着,不分别、不执着叫做出世间。佛菩萨吃饭不着吃饭的相,什么叫不着吃饭的相?我们吃饭讲求色香味,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着相,你在世间。佛菩萨是好坏平等,他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就超越世间。我们穿衣服、干什么都要选择,佛菩萨没有选择,一切随缘什么都好,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叫出世间。世间跟出世间是一桩事,用心不一样。我们穿衣吃饭、衣食住行,我们里面有贪瞋癡慢,有分别执着。他们跟我们一样,他们在生活当中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贪瞋癡慢;换句话说,他永远保持着清净平等觉,这叫出世间。二地、三地、四地,这才到究竟,连痕迹都不落。

第八句观察性相。五地、六地对于世出世法清净,真正清净了,《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圆满称性的般若智慧现前。所以六地菩萨叫现前地,什么现前?真实般若智慧现前。第九句「增广菩萨行」,这是讲七地,古大德说「功用行满,得增广故」,这是七地菩萨。七地叫远行地,增广令多,功用圆满。

第十句是圆满成就获得了,这是讲八地、九地、十地,「无功用行,任运成故」,这话不好懂。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跟我讲这一句,他用比喻,让我们从比喻当中去体会。七地以前还用功,他比喻我们坐船,在内地可以常常看见划船,我们划船要用力划,船才往前进,这就是七地以前的菩萨,修行还要用功;到八地、九地,不用功,不需要用这个,好比船快要到岸,你们想想船快要到岸,那时候划船的桨放下了,用什么?用竹竿撑船,船自己往前进。这还不是无功用行,无功用行是什么?船快要接近岸,竹竿也放下了,船慢慢的自自然然往前面,往岸边上靠,这一段时间就彷佛是菩萨无功用行。所以到最高级的修行,连修行的念头都没有。这是讲八地、九地、十地,他们用功的方法是这样的,没有一个念头我要用功、我要精进。有这个念头,不行!你还是在七地以前,七地以后这个念头没有了,但是他真精进。

十一句是讲等觉,从十地法云地,再往前进一步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普贤行愿得大圆满,这就是圆满成佛。无论横说竖说,善财童子的问义如是。从他的发问,我们体会他的学问、他的德行,如果行持、学问达不到这个水平,问不出来。所以从他的发问我们明了善财不是凡夫,是诸佛如来化现,这哪里是凡夫能问得出来。这一段经文,我跟诸位介绍到此地。我们再看底下第三段,善财问,提出问题,当然文殊菩萨要答覆。答覆的文很长,我们也把它归纳为四条,这是最重要的开示,我们听了之后要用心的学习。请看经文第三小段:

【文殊答中,先教其求行,再教其近友。二处皆赞发菩提心。】

这一句非常重要。大乘的修学是以菩提心为中心,菩提心不发就不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一定要发菩提心。净宗念佛法门是大乘法,佛在《观经》里面跟我们讲三种菩提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如果不发这三种心,念佛就不能往生净土。可是这个事情麻烦,这三心怎么发法?如果不会发,我们念佛都不能往生。可是我们看看许许多多不认识字的、没有念过书的老太婆、老阿公,念了几年佛,站着往生,坐着往生,告诉我们他看到阿弥陀佛、西方三圣来接引他往生。他也没有学过经,问他什么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能往生?我们看了大惑不解、疑虑重重。念佛往生到底要不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怎么发法?这个问题,到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提出了答案。印光大师对于蕅益大师这个说法赞叹备至,蕅益大师怎么说法?

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心想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叫无上菩提心。印光大师说这个讲法是古来祖师大德都没说过的,蕅益大师说出来了。他称赞《弥陀经要解》,即使诸佛如来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是赞叹到顶头了。我往年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来问过我,就问这个问题。他说: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的赞叹,是不是太过分了?他问我。我的答覆,我说:印祖赞叹得不过分,赞叹得恰到好处,我们要深信不疑。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亲口这样赞叹,那么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那笃定是观音菩萨再来,否则的话,当不起大势至菩萨这么赞叹。所以我们要相信,我们这才明白为什么没有念过书、没有学过教的这些人,人家教他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死心塌地念念求生西方,原来这三心他发了他自己都不知道,我们这算找到答案了。仔细想一想蕅益大师讲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