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陈华立志要建设一座服务于老百姓、尤其惠及低收入人群的扶贫医院。在奔波了7年之后,他的医院终于挂上了浙江省扶贫医院的牌子,然而得偿夙愿对他来说并不是终点,一个新的征程开始了。

陈华的电话从不关机,这样,那些病患就能时时找到他。2010年4月12日凌晨4点,睡梦中的陈华又被急促的电话惊醒。千里之外的宁波,一个垂危的病人等待着陈华去诊治。这一去就是一整天,到晚上12点多,陈华才回到家中。这种辛苦,对陈华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帮这些人治好病,用我现在还勤劳的双手,用最大的力量为老百姓多做一点奉献。”从最初履行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到如今将扶贫作为毕生的信念和追求,陈华的这个心愿一直都没有改变。

仙居有一个“仁医世家

陈华出生在浙江省仙居县的一个中医世家。祖上世代行医,到陈华的父辈,伯父是坐堂医生,而父亲则在耕地种田的同时,也精通医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乡里乡亲都很穷,陈华的父亲就经常上山采草药,给去不起医院的乡亲们***看病。花少钱看病,不花钱也看病,并且大都手到病除,方圆百姓都称陈家为“仁医世家”。这在年幼的陈华心里留下了深刻地记忆,他爱父亲,更爱为百姓救苦救难的医生的职业。

陈华14岁那年,家里的弟弟得了脑膜炎,在医院一直没有治好,最后父亲只好把弟弟接回家中,用中草药尝试着给弟弟治病。不久,弟弟的病果真就治好了。这件事情给陈华很大的沖击。陈华对中医从小就耳濡目染,这件事更让他感觉到医生的重要和医术的神奇。于是,14岁的陈华开始和父亲、大伯学习医术,立志要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17岁时,陈华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部队医生,在原本中医的底子上又学习了临床西医。退伍后,陈华远赴北京中医学院,接受系统的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的学习和训练。

在北京学习期间,正值日本电视剧《血凝》风靡大江南北,剧中白血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让陈华立志要攻克癌癥这个难题。此后,陈华更加刻苦研究医术。毕业后,他回到浙江继续跟随大伯学习中医。陈家的祖传中医到了陈华这一辈,就只有他一个人一心向医。于是,陈老先生就把一生的所学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陈华。

90年代初,陈华在仙居就开办了自己的诊所,但是由于当时仙居交通不便,医患就医十分不便。1995年,陈华将家和诊所都搬到了交通便利的缙云县,并开办了中草药研究所,运用祖传中医开展现代医学研究。经过多年的潜心鉆研,陈华在治疗血液病、肝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疑难杂癥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四十年练就神奇脉诊

脉诊在整个中医领域里最具神秘色彩,被人们视为千古之秘。在现代,随着西医的发展,当人们越来越忽视传统中医的时候,脉诊也就变得更加神奇和难以窥测。由于是家传中医,陈华从小就接触脉诊,在长达四十年的医学实践中,以其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脉诊领域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陈华的脉诊被他的众多患者、同行甚至医学专家称为“中华一绝”。

在陈华诊所,早晨是患者最多的时候,除了本地预约好的,几乎每天都有远道而来的患者。∵2010年4月13日一早,景宁畲族自治县检察院的张峰就陪着杭州赶来的朋友来看病。

“陈院长把脉把的很準,大家口口相传,我们检察院好多同事都来看过。”张峰说,“我有一个同事来看病,他的胆做手术切除了,当时陈院长一把脉,说他的胆没有切除干净,我同事说确实是,他的胆部时常会隐隐约约地痛。还有我们检察长的助理,小时候腿摔断过,陈院长一把脉说他的腿受过伤,骨头断过,他说这件事连自己老婆都没有说过。”

对于陈华的医术,张峰也有自己的体会:“我姐姐是20多年的糖尿病,并发癥很厉害。在陈院长这里吃了11剂药,以前晚上睡觉起来嘴巴很苦,现在缓解得很好,血糖控制得也很好。我以前前列腺有问题,现在吃陈院长的药吃好了,不然我也不会带我的朋友大老远过来看病。我不是不相信西医,但是脉络这些西医是没有的。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陈院长的诊治时间比较长,对患者很负责任。”

浙江省妇联副主席金敏在一次到丽水调研的时候,听说了陈华的医术。“听当地老百姓介绍这里有个神医,搭脉很準,不用患者开口。现在的大医院,医生检查一般都让你先去做各种化验,仅凭几根手指头就可以知道病情?对此我是很怀疑的。”

于是金敏让陈华搭脉,想要试探他的医术,没想到一次诊断的结果竟然就和她的体检报告基本相符。金敏说:“开始也很奇怪,后来我才知道他是祖传中医,这个脉诊没有自小的勤学苦练,没有长期的实践积累是不可能做到的。同时,他能够把中医深奥的道理用西医通俗的语言说出来,一目了然,老百姓一听就懂。这和一个人的信念、悟性、精神、经历都有关系。”

即使医术高超,陈华对待每一次脉诊仍然十分慎重,不但要求患者空腹,以确保脉诊的準确性,还需要经过两次诊断才能确诊。由于脉诊都是在早上,陈华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晚上从来不喝酒,即使有多么重要或是高兴的事情,他都尽量婉拒。逢年过节亲戚朋友们送的酒,更是被他放在仓库里,都已经变成了陈酿。

妙手攻克医学难关

除了脉诊方面的独特造诣,陈华在多项疑难病癥的研究上,都有重大的突破。他撰写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机特点及辩证论治》作为优秀论文入选了《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为血液病的研究和治疗又找到了一把钥匙;论文《病毒性肝炎、急性黄胆型肝炎的辩证论治与体会》在第二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上,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陈华研制的《灵芝首乌胶囊》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研究所检测,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脂肪肝、肿瘤、高血压、肾病有一定的疗效。并撰写了《首乌灵芝糖尿病300例临床报告》一文,在"第三届百名医学家峰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在肿瘤研究领域,陈华依据清热冷血、扶正祛瘀、补肾健脾的医理,研制出了抗肿瘤、抗癌的方剂。

俞进林是丽水市医药站的一名退休职工,大女儿在18岁时患病住院,当时亲戚找到陈华,脉诊结果是肠部肿块,但是并没有引起俞进林的注意。最后几经周折,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病情恶化癌变,女儿去世了。不料几年前,俞进林的妻子韩美珠也确诊出肝部肿块,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没有治愈。这时候,他们想起了当年最早诊断出大女儿病情的陈华。

“他当初没有相信我的诊断,如果相信,就不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了。”陈华说俞进林女儿特别优秀,听说她去世了,陈华感到特别惋惜。当俞进林再次找到他,他毫不犹豫地立即从缙云赶到了丽水。

韩美珠吃了三个月中药,血象就转为正常,现在两年过去了,她的身体已经逐渐恢复,进入了巩固阶段。

此外,在治疗不孕不育方面,陈华运用祖传秘方和现代医学相结合,也治愈了数百例的患者。俞进林的女儿俞笛就是其中之一。寻医问药多年的俞笛在陈华诊断之后,吃了一个月的药就怀孕了。现在孩子已经快两岁,活泼健康,是一家人的开心果,俞进林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外孙女出去散步。

由于陈华坚持不收取医药费,俞进林一家只好为陈华送去了一面锦旗,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甲状腺结节是女性易发病,患病率高,西医主要依靠手术。陈华从2004年开始了对此病的研究,并已经研制出了有效的治疗药物,迄今已经帮助超过5000名患者恢复了健康。

孙耀琴是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患有甲状腺结节病,曾经一度找不到对癥的药物。她说:“我也去看过别的中医,挂号就要60块钱,而且都是先问你的病情,而陈院长看病,从来都不问,他就是给你把脉,就能把你的病都说出来。”经过陈华的悉心治疗,孙耀琴的甲状腺结节已经明显减小,孙耀琴的家人朋友也都经过陈华的诊治,逐渐恢复了健康。

在浙江省越剧团,陈华的名字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年4月初,陈华从杭州路过,越剧团的陈梦薇为了看病,特意到陈华歇脚的地方等他。越剧团的演员们是在一次演出的时候偶然认识了陈华的,从那时候开始,陈华就热心地为越剧院的演员们***看病、送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廖琪瑛患有甲状腺结节,就是在陈华的精心治疗下得以痊愈。

有人不解,为什么要义务给越剧团的演员们看病?陈华说:“这么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你怎么忍心看着她们受病痛折磨?不能及时治愈就很可能要在脖子上划上一个刀疤,为了她们的健康美丽,我很开心这样做。”

医生常怀父母心

“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陈华除了在医术方面的好口碑,正是凭着一颗仁者之心而广受患者称道。多年来,他为家境贫困的病人***诊治、送医送药不计其数,那些从浙江省内外各地纷至沓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就记录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陈华的患者,很多都是病入膏肓,在西药没有疗效的情况下,找到他的。无论是怎么样严重的情况,陈华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患者一起闯过难关。

郑国生是缙云县东门村村民主任,身患癌癥。刚住院的时候,医生说他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绝望中的郑国生想到了陈华。陈华经过脉诊,依据自己多年研究肿瘤的治疗经验,结合病情,为郑国生配制了药方。

“吃药之前肿瘤有铃铛那么大,瘤的外面都是癌细胞,吃了20多天再检查的时候,外面的癌细胞都没有了。”郑国生没有想到中药这么快就见效了。即便药力发挥出来的时候很痛苦,郑国生还是看到了治愈的希望。在坚持服药半年后,今年3月,郑国生做了肿瘤切除手术,现在已经顺利出院。

“我为什么要救他呢?”陈华说,“是因为他做村民主任的时候,给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社会做了很多贡献,所以我要救他。”陈华不仅将郑国生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考虑到他住院治疗已经花费了几万元,陈华没有收取他一分钱的治诊疗费或医药费。

谢军是浙江省农办的驾驶员,2009年,他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肿瘤,长达几个月的治疗并没有使病情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其实刚知道病情的时候就想到了陈院长,”谢军说,“因为以前就听说陈院长对肿瘤和疑难杂癥,给很多领导都看过病,但是考虑到陈院长很忙,来杭州治病也不方便。尤其自己只是一个驾驶员,觉得自己肯定请不动他。”不料最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在这样完全绝望、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谢军的妻子找到了陈华。

陈华知道谢军的情况后,责怪他们为什么不早点说,他不仅专程到杭州给谢军治病,还把中药煎好,从丽水赶几百里路送到杭州。

三个月过去后,谢军的癥状明显都缓解了,连肿瘤也慢慢小下去了。“主治医生不知道我是服用了中药,都感到很惊奇。”原本绝望的谢军也开始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现在,陈华每隔几天就会给谢军打电话询问病情,问药吃完了没有,精神状况怎么样,恢复得怎么样。最让谢军一家感动的是,陈华给谢军治病都是***的。“以前吃西药,尤其是增加免疫力和肠蠕动的药物,都很贵,吃了中药后,所有的口服西药都不用再吃,省掉了一大笔费用。”谢军说,“而且,陈院长给我治病一分钱都不要,他明确和我讲,你现在什么都不要管,就是放宽心,把病治好。”

“医生常怀父母心,医道须为仁爱术。”这是陈华常说的一句话,他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对待自己神圣的职业。在陈华诊所的病历档案里,有这样一箱特殊的病例,病历上没有诊所的盖章,因为这些都是陈华为经济困难或是远道而来就医的患者***治疗的。在陈华为五保户、重癥患者提供的医疗救助中,仅2008、2009两年间,就为1300多人全部减免医药费170多万元。病例上清晰的一笔一划,都记录着陈华对患者的全心全意的关爱。

对此,浙江省妇联副主席金敏说:“看到陈华医生的那种爱心奉献,兢兢业业为老百姓办力所能及的事,我感到欣慰和敬佩。有时下去调研,看到老百姓缺医少药,得个重病就要上杭州大医院很不方便,而且有多少贫困的人会这样做?一般就是扛一扛就过去了,有的真的发高烧了打点吊针就已经很不错了,有的干脆只喝点姜汤。我觉得不管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如何地步,我们首先都要帮穷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助贫帮困、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的这种精神尤其要发扬。”

在陈华诊所的墻壁上,挂满了别人给他的题词和留言。陈华珍藏着每个人给他写的字,在他看来,这些不仅代表着人们对他医术的认可,也代表了人们对中医的认可。

陈华的医术不仅在浙江有名,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陈华应邀赴京为代表委员保健达200多人次,更得到与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好评。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题词: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而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则称他为“人民的医师”。

在陈华诊所的后面,摆放着二十多个煤炉,上面放着一个个陈华用来熬药的的桶。其实陈华已经买了自动熬药的进口设备,但是经过对比发现,机器熬出来的汤药没有炭火熬出来的疗效好,因此陈华依然沿用古法熬药,为此,他每年就要多支出几万元的费用。

陈华有两个三层的仓库,是专门用来放中草药的。这些常人根本叫不上名字的植物,在陈华看来都是宝贝。陈华经常说,仙居、缙云得天独厚的山水里,遍地都是中草药。一到春夏,如果不是一大早就被患者堵住,陈华夫妇就会去山上采集草药。因为经常上山挖草药,陈华的手和常年劳作的老农一样,老茧的缝隙中怎么也洗不掉泥土的痕迹。

扶贫医院,陈华的新事业

在几十年的行医过程中,陈华看到最多的,就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疾病和最窘迫的贫穷,很多山里的乡亲都付不起医药费。随着陈华在浙江乃至福建、江西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这里求医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病床上那些瘦弱的患者,在陈华的诊治下,重新焕发了生机,那种对生命的渴望和感激,时刻震动着陈华的心,也让陈华有了开办一家更正规的扶贫医院的最初动力。他之所以这样想,就是因为眼下两个诊所的医疗设施和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很多远道而来的患者,由于诊所没有住院部,只能住在旅店里。

一直以来自己为患者***送医送药,为什么不兴办一所更大的医院,将以前的很多做法规范化、制度化,让更多贫穷的人能够看得起病呢?

同时,陈华也认识到,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甚至因病致贫,这是老百姓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大病救治政策并进行了医疗制度改革,但是对于广大贫困地区急需救治的患者来说,制度改革的推进进度并不能和实际的需求相适应。同时,目前的医疗扶贫,更多地是送医送药下乡,并不能让贫困地区的群众长期受益。陈华希望自己的医院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丽水这个欠发达地区的老百姓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于是2003年,陈华萌生了兴建扶贫医院的想法。

从医学传承的角度考虑,陈华也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和研究成果,如果不开办医院,让更多的人受益的话,那对社会、对患者都将是一个损失。曾经有外国的投资商听说陈华在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出高价想要把他的技术买走,但是陈华没有那样做。"如果我把技术卖了,外国人利用这些技术制成药物再高价卖给我们的话,那对于我们国家也是一个损失。"

很多人都说,如果陈华愿意,只要在杭州开一个小门诊,也能门庭若市,赚个盆满钵满。但陈华没有那样做,而是苦心孤诣,依然将医院建在了缙云,一个欠发达县,他觉得只有在贫苦老百姓的身边,才是名副其实的“扶贫”。

开始,陈华的想法让很多人不解,有人说,建扶贫医院是国家的事,你只是一个医生,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扶贫医院不仅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也伴随着极大的风险。陈华现在经营的都是诊所,他将来能够运作一家三甲级医院吗?缙云地处山区,医院能够吸引那么多病患吗?数亿的投资能够收回来吗?

“扶贫究竟应该是谁做?做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企业捐款、富豪解囊,那我是一个医生,就该救死扶伤,很多贫困的老百姓有病没钱治,我不应该去为他们做点事情吗?所以扶贫医院,是我作为一个医生的职业理想和事业追求。”

正是为了这个理想,他和他的妻子、儿女,放弃了原本舒适的生活,为此奔波劳碌,倾尽所有。

从个人梦想到万人期待

由于没有审批扶贫医院的先例,在申办之初,各级部门对于陈华能不能做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医院,也有一些疑虑。但是,当陈华为了这个项目,一趟又一趟地上杭州,将自己的想法陈述给有关部门,大家都被感动了。最终,陈华的构想得到了认可,扶贫医院得到了各级***、扶贫办和发改委的大力支持。

在听了陈华的构想后,金敏以自己多年从事群众工作的职业敏感,认为陈华扶贫医院的定位非常準确。她说:“医院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托付的地方,我们社会无论怎么发展,都要以人为本,为老百姓造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救死扶伤。浙江省是经济大省,这几年浙江经济发展的快,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年年降低,但是我们还有60多万户160多万的贫困人口,这部分人看不起大医院,只能去小医院,如果有扶贫医院,这就是他们最想去的地方。老百姓欢迎,我就觉得这条路就应该走下去。”因为这个项目,丽水市扶贫办副主任陈银龙经常和陈华沟通交流,他十分明白陈华此举对于丽水医疗乃至扶贫领域的意义:“现在丽水市只有一家三甲医院,各县的医疗条件有限,不能很好地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到杭州或是大城市的医院看病,路费药费很贵,也很不方便,支持这个医院首先我们是想改变老百姓的医疗条件。”陈银龙希望能够通过扶贫医院让医疗优惠政策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农户。

浙江省农办社会扶贫处李文胜也对扶贫医院的构想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中国的医院和国外的医院不一样,国外就是分为高端的富人去的医院,和穷人去的、花钱很少甚至全***的医院。但是中国目前的医院除了民营医院外,其实还都是一样的,尤其是现在医保制度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很多穷人都看不起病。开设扶贫医院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很欢迎也很支持。他一个民间的力量,从一种个人意愿出发,在现有的体制下,愿意再给穷人更多一点优惠,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医院建成后,对于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贫困群众的医疗条件,促进贫困群众的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在陈华的扶贫医院立项、申报、筹建过程中,包括向国务院扶贫办申报、到省发改委、卫生厅立项的工作中,浙江省农办都给予了陈华最大的支持。

最终,经过多年的奔走努力、多方的帮助支持,陈华的扶贫医院得以在省长现场办公会上特批为浙江省发改委的重点工程。

本来像陈华这么小的医院,不可能列为重点项目的,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华海说:“陈院长是仙居人,跑到缙云去开医院,这两个地方都是欠发达县。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用的都是祖传秘方和他自己研发的中草药,药材是山上采的,自己加工,没有副作用。药也很便宜,老百姓都吃得起的。陈华的医术是口碑相传的,一传十,十传百,他很多患者都是疑难病癥,都是在大医院花了好多钱看不好的,到他这里看病。这个医院建成以后,可以填补丽水地区医疗领域的一个空白,我想对于全国医疗扶贫事业而言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探索。”

自申办之初,陈华就将自己的医院定位为非营利性医院,并在收费问题上,率先做出了自己的承诺:既然是扶贫医院,那么必须比别的医院收费低,尤其是面向低收入群体的时候,陈华初步的计划是医药费至少减免30%。“甚至可以做到有些特发性事件或是家庭贫困支付不起医疗费的,可以实行***。”这一点得到了浙江省扶贫系统的认可和赞誉,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已经开始拟定。

陈华扶贫医院的建设也得到了众多患者的支持,孙耀琴就是其中之一。在她看来,扶贫医院建起来以后,陈华精湛的医术就能够有一个更加正规的平台,就会有更多的患者得到救助。

同时,孙耀琴认为医院的意义不仅仅是给病人看病,“长远来讲,如果这个精湛的医术能够传承下去,就能够弘扬传统的中医文化;宏观来看,中药是一种可以发展的产业,医院的兴建能够带动一方产业的发展。”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也正是陈华开办医院的另一个目的。缙云乃至整个丽水地区的气候和森林资源都很适合中草药的种植。陈华说:“医院建成以后,需要大量中药材,老百姓就可以利用这里丰富的土地、山林资源,大规模地培育药材,带动缙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发展。”

医院所在地,缙云县七里乡乡长林靖东说:“通过医院的创办给村民群众带来一定的效益,医院建成后,人流量增加对我们的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也是一个带动,这是眼前最直接的。长远来讲,医院附近的即将建设高速铁路,在相关配套设施落实之后,最后整个区块都会建设起来。”陈华说,正是出于这种长远发展的考虑,扶贫医院从原来的25亩到现在的50亩,在征地过程中,县***乡***都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对此,他始终心怀感恩。

2009年10月30日,无论对于陈华个人,还是对于浙江丽水地区广大的患者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浙江省丽水长征医院举行了奠基仪式。经过7年的努力,陈华终于得偿夙愿,然而在他看来,是各级部门、各方人士关心扶贫的合力,最终促成了扶贫医院的构想变成现实。在奠基仪式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夏阿国、浙江省卫生厅党组成员蔡新光、浙江省妇联副主席金敏以及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各级领导都到场共襄盛举。他们每个人都对陈华的医术有切身体会,也都用切实的行动支持着陈华建设扶贫医院的想法。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扶贫医院的建设已经从陈华的个人行为,演变成了各级部门的一个共同的愿景。

如今,医院已经正式动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拥有床位数500张,设置包括急诊医学科、内科、血液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肿瘤科的综合性医院,这些学科也都是陈华多年潜心研究获得成果的学科。医院已经被确定为中国扶贫基金会肿瘤专科资助定点医院、浙江省扶贫医院、丽水市扶贫定点医院。

但是,目前由于资金和贷款方面的问题,扶贫医院的建成还需要一段时间,陈华希望有关方面能够落实一些优惠政策,好让大楼快点盖起来,让那些亟待诊治的患者能够早日获得健康。

从最初一个人悬壶济世的单纯愿望,到现在浙江各级部门对于欠发达地区在医疗扶贫上的关注,陈华建设扶贫医院,以医扶贫的举措,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无疑是开了先河。而浙江扶贫医院,也成为了浙江省探索医疗扶贫的样板,有了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