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孟浩然涉佛诗中佛教词语诠释

诗词对联“孟浩然涉佛诗中佛教词语诠释”。∵孟浩然涉佛诗中佛教词语诠释唐明生内容摘要:孟浩然诗歌中有许多涉佛诗,对涉佛诗中的佛教词语进行诠释有助于理解孟浩然涉佛诗的风格特点。关键词:孟浩然∵涉佛诗∵诠释孟浩然的涉佛诗,主要是指孟浩然寻访、寄赠山人、游历、题写兰若与山房的诗歌。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此类诗共有25首,约占孟浩然诗歌的十分之一。通过...

五台山游记诗

诗词对联“五台山游记诗”。∵(注:予五台人,生于斯,长于斯,而此前因求学忙碌竟无机缘一游五台山.虽幼时于二三里外尊胜寺多次游玩,惟觉其寺庙建筑华丽,有佛家情调而已.∵今年(2004)七月,∵蒙友人树亭相邀,乃偕妻同往游之,乃知其处诚人间仙境焉.∵树亭与予脾性相投,款待极为盛情,吾与妻日常起居尽皆承揽,∵游毕又以车送归,心甚感...

诗情与道性

诗词对联“诗情与道性”。∵诗情与道性余恕诚关键词:∵诗僧;僧诗;诗情;道性摘∵要:∵作为诗人,诗僧们不能回避诗歌的本质要素——情,而作为僧人,他们的创作又要引人见“性”,但“情”与“性”对佛教修行者来说势如水火,因此诗僧经常处于诗情与道性的矛盾之中,僧诗的合法性也成为唐代教内外讨论的热点。“诗情”与“道性”之间的张力,在僧...

长老尼诗偈:悟莲

诗词对联“长老尼诗偈:悟莲”。∵海棠初种竹新移,流水潺潺入水池。春雨乍晴风日好,一声啼鸟过花枝。秋夜即事西风飒飒动罗帏,初夜焚香下玉墀。礼罢真如庭院静,银缸高照看围棋。∵∵∵...

儒道释视野下的盛唐山水诗

诗词对联“儒道释视野下的盛唐山水诗”。儒道释视野下的盛唐山水诗刘之杰发轫于东晋的山水诗到了盛唐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盛唐时期儒道释三教并存,影响所及,山水诗呈现出多元审美形态。同为山水之作,由于作者尊崇不同的思想学说,因而审美倾向各异其趣,表现形态各有千秋。作为代表,就一般而言,杜甫尊儒,李白崇道,王维奉佛,孟浩然则三教并重,他们的山水诗...

咏东林诗三首

诗词对联“咏东林诗三首”。∵拜祖庭∵净宗始祖慧远公∵净土创道庐山峰∵净月彻照莲花地∵净水沐浴罗汉松∵净音日日诵弥陀∵净风阵阵熏凡庸∵净业行人拜祖庭∵净心修持生西翁∵谒东林寺∵邓万宽∵古刹东林寺,∵寺门朝日暾。∵青山栖百鸟,∵佛法度人心。∵世路悠悠过,∵钟声阵阵闻。∵念佛往生事,∵我慕远公吟。∵十月二十八日参访东林寺∵行者∵东...

苏轼诗与《楞严经》

诗词对联“苏轼诗与《楞严经》”。∵苏轼诗与《楞严经》梁银林[摘要]苏轼熟悉佛教经典,多与僧侣禅师交好,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佛学修养达到较高境界。苏轼对《楞严经》尤为推重,并以之作为一生随时奉读的释典。苏诗融摄《楞严经》义理、譬喻、事相而成者较多,其中既有寄寓深沉、了无痕迹的佳作,也有掉弄佛教义理、生套佛语的篇什,但不管怎样,由于《...

长老尼诗偈:无为

诗词对联“长老尼诗偈:无为”。六十四年活计,得个菩萨三昧;今朝撒手西归,依然明月满地。∵...

论盛唐诗的“有我”与“无我”

诗词对联“论盛唐诗的“有我”与“无我””。∵论盛唐诗的“有我"与“无我”胡遂摘要:盛唐诗的“有我”与“无我”,与当时的佛禅思想颇有契合之处。概言之,盛唐诗的“有我”即是“吟咏情性”,这是与此前初唐奉帝王之命而作的应制诗等宫廷诗最大不同,这正是当时慧能南宗禅的理论核心“佛性论”在诗坛上的表现。也正因为禅宗思想的渗入,盛唐诗虽“吟咏情性”,但并...

长老尼诗偈:静维

诗词对联“长老尼诗偈:静维”。∵题春草堂十载重游地,孤城带落晖。西园迷旧迹,北渚长新矶。玉树人俱尽,金庭事已非。何须闻短笛,独立自沾衣。秋宵对月夜静天地凉,凭楼独凝眺。烟树色离离,云山望中杳。万簌寂无声,数萤流木梢。青灯照罗幙,残叶铺池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