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离八风之患——人间佛教经证

佛教史“离八风之患——人间佛教经证”。利衰和毁誉,称讥和苦乐,斯皆非常法,何足致忧喜。∵——《摩诃僧祗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种境界,因为能煽动情绪,让人心动荡不安,所以名之为「八风」∵。这首偈语让我们了解「八风」∵的本质,进而体悟根本的对治民方。∵一、利衰和毁誉∵利,即利益,凡有利于我的顺境,称之为利。衰,即衰减,凡有...

进德之道——人间佛教经证

佛教史“进德之道——人间佛教经证”。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法句经》∵一、节身慎言∵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自处?节身与慎言是最基本的应世接物之道。节身就是进退得宜,行止合度,也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而懂得用慈悲的眼眸等视天下众生,用智慧的耳朵倾听苍生的呐喊,用慈悲的口说抚慰苦难...

佛教经典论著选读基础

佛教史“佛教经典论著选读基础”。许多同修在阅读了一定的初机入门读物,对佛法生起信心后,往往就会有下面这些困惑。佛法的经论那么多,古今大德的开示亦不计其数,虽然我们研读了都有一定的受用,但是往往还是不能十分清楚了解修学佛法的实际次第应该如何?又应该以怎样的思维来引导自己,加强修学佛法的信心与决心,直至发起真实无伪之菩提心?∵《佛说大...

布施的方法——人间佛教经证

佛教史“布施的方法——人间佛教经证”。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如人饲猛兽,无不伤害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一、布施贤者的功德∵在佛经里,将布施比喻成为农夫耕田,好的田地能获得丰收,同样的,多布施给贤德之人,能为大众创造更多的福利,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福德,所以,《四十二章经》中说:「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

端正的真义——人间佛教经证

佛教史“端正的真义——人间佛教经证”。所谓端正非色如华,贪嫉虚饰言行有违;谓能舍恶根源已断,慧而无恚是谓端正。∵——《法句譬喻经》——∵一、世人所求的端正——所谓端正非色如华∵端正姝好是人人梦寐以求的事,因此为了这个色身,许多人不惜花费时间金钱做种种梳洗打扮,装饰严身,甚至美容整形,标新立异。其实端正并不是指色相的华丽俊美,而是一种从内...

魏晋新学与佛教思想的问题(上)

佛教史“魏晋新学与佛教思想的问题(上)”。魏晋新学与佛教思想的问题(上)张曼涛中国文化学院教授∵p.∵1一∵总论1∵新学之兴起在我们未正式讨论到魏晋新学与佛教思想的问题以前,让我们先对新学(亦即一般所谓玄学)的内容和发展作一简单的了解。新学的起始,概略地说,是来自汉末反经学、反训诂、反阴阳五行等谶纬之学的道家运动。此运动发生的原因很多,但归...

学术的佛教

佛教史“学术的佛教”。p.∵1佛教的目的,虽不在于为人类的文化增加财富,但是,由于佛教的出现及其流传的过程中,确为人类的文化史上留下了一笔极为丰富的遗产。因此,佛教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其传播地域的扩大,为了适应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佛教的内容,也在继续不断地成长再成长,开发又开发。几乎每遇到一次新环境或新时代的激扬,佛教的内涵...

佛教与佛学

佛教史“佛教与佛学”。概念的厘定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开启的关于人们如何通过一定途径,以脱离生死苦海、求得解脱的言行教法。佛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它包括教主、教义、教规和教团组织,以及有关行持实践方法和仪轨制度等各项内容。佛学,从广义上讲就是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总体的分析。一般所说的佛学,以经、律、论三藏为核心,及历代学...

湖湘学派与佛教

佛教史“湖湘学派与佛教”。王立新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华梵大学∵第七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09∵)p467-472华梵大学哲学系,∵∵[***∵台北]-------------------------------------------------------------------------...

佛教的神灵观

佛教史“佛教的神灵观”。佛教的本质是不承认神灵的。∵这要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谈起。∵佛教最基本的理论是"缘起论"。"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佛给"缘起"下了一个定义:∵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