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中国近代的佛教女众教育

佛教史“中国近代的佛教女众教育”。在中国近代的佛教文化复兴运动中,僧伽佛教文化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除了在清末积极进行佛教振兴活动的一些年高德劭的开明寺僧外,民国时期成为佛教文化复兴运动之主力的寺僧,几乎都曾经接受过近代新式的佛教文化教育。而在近代僧伽佛教文化教育中,佛教的女众教育虽不及男众教育那么有影响,但是,作为近代僧伽...

佛教的断惑证真与儒家的存理去欲

佛教史“佛教的断惑证真与儒家的存理去欲”。佛教的断惑证真与儒家的存理去欲恒毓*世界弘明哲学与宗教研究院院长华梵大学∵第七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09∵)p473-479华梵大学哲学系,∵∵[***∵台北]-----------------------------------------------------------...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1)

佛教史“南传佛教基本教义(1)”。译者的话佛教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系统。流行于斯里兰卡(古称狮子国)、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的的佛教,被称为南传佛教;流行于中国、越南、朝鲜和日本的佛教被称为北传佛教。本书是专门谈南传佛教的基本教义—四圣谛和八正道。本书作者毗耶达西法师(Ven∵.∵Piyadassi),斯里兰卡...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2)

佛教史“南传佛教基本教义(2)”。第四章∵∵第二真谛──集为人治病之前,首先了解其病因是很重要的事。治疗的功效,有赖于去掉病因。佛陀说苦,进一步指出苦因,这是给与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轻率地批评说佛陀是悲观主义者,是不公正的。乐观主义者当然会很高兴听到在四真谛的解释中,有一条“厌世主义者”的出路。根据佛陀的教导,什么是苦因集谛呢...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3)

佛教史“南传佛教基本教义(3)”。第八章∵∵正思惟八正道的第二个因素是正思惟,它是正见的结果。此二者在八正道的关系中,构成“慧”。正思惟是如实看待事物的结果。思想是重要的。因为人的语言和行动,均以思想为根源,是思想转化成语言和行为。我们语言的善或恶的结果,唯一依靠的是我们的思想,依靠思想,依靠思想方法。所以用正确思考代替错误思考是重...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5)

佛教史“南传佛教基本教义(5)”。还有,幽静深思花费的时间并不是浪费。增强一个人的性格要走很长的路。假若我们能找到时间离开日常工作,花一天或两天的时间来安静地沉思,这对我们每天的工作和进步是一种有用的财富。这肯定不是逃避主义或生活懒惰,而是增强我们的心和精神品质最好的方法。这是有益的对思想感情的反省。通过考验一个人的思想和感情,他就...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1)

佛教史“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1)”。江灿腾中华佛学学报第二期(1988.10出版)页267~323--------------------------------------------------------------------------------267页提要李卓吾的一生,和佛教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最切近他的生活经验,...

李唐名相姚崇与佛教(1)

佛教史“李唐名相姚崇与佛教(1)”。陈祚龙巴黎东方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佛学学报第二期(1988.10)页241--264--------------------------------------------------------------------------------∵241页∵提要∵唐朝名相姚崇是否对佛教有所贡献,学者们各有...

试论佛教“六和”与团队建设

佛教史“试论佛教“六和”与团队建设”。两千年来僧团因标举佛陀“六和”精神而和乐清静,虽历经劫难却发展不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国企业建立的各种“团队”因缺乏符合国人特质的“团队精神”而往往以失败告终。本文回顾佛陀关于“六和”精神的教诲,认为在建设团队中,唯有以“六和”精神为导向,方可实现建立团队时的初衷。∵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实践只有...

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1)

佛教史“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1)”。∵释慧严∵中华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提要∵此论乃发表于《中华佛学学报》第八期拙作“***佛教史前期”的续文,∵由“其宗派多传自福建,衣钵实授自黄檗”为引文,∵探讨台南黄檗寺的兴亡与政界军事的关系,并将触角延伸到闽台佛教交流的福建丛林,∵如(一)福清黄□寺,(二)怡山长庆院──西禅,(三)鼓山涌泉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