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佛教的“仁、义、忠、孝”形成

佛教史“佛教的“仁、义、忠、孝”形成”。∵佛教的“仁、义、忠、孝”形成宋代在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开辟了很多古佛教所没有的教义新领域。佛教的世俗化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大趋势,到了宋朝,又有了很多新的特点。宋代初年,王朝以儒治国,当下儒学大盛,一代文豪在其修撰的《本论》中,认为中国佛教为患,是“王缺政、礼义废”的结果,他认为只要“王政...

《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序

佛教史“《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序”。∵《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序佛教传人汉地伊始,就受到封建帝王的关注。从东晋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对佛教采取的政策、策略,制定的各种管理原则、法规,实施的各项措施、办法,不仅为其整个宗教基本政策定下了基调,而且成为其整个宗教事务管理的主体部分或核心内容。一千多年来,与土生土长的道教,外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

浅论中国佛教的孝道

佛教史“浅论中国佛教的孝道”。∵浅论中国佛教的孝道惟行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土时,就感受着中土深厚的重孝传统的压力。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儒家孝道与封建宗法制度紧密相连,“百行孝为先”成为中土根深蒂固的观念。汉王朝四百多年中,由“孝惠皇帝”起,到汉朝末代皇帝刘协“孝献皇帝”止,绝大多数统治者都在谥号中冠以“孝”的字眼,孝道与...

叶恭绰与佛教——佛学贡献

佛教史“叶恭绰与佛教——佛学贡献”。∵叶恭绰与佛教——佛学贡献一九三〇年,朱子桥居士在西北放赈,于西安城内的卧龙寺和开元寺,发现了宋版的《碛砂藏》,叶恭绰在上海,与沪上居士发起影印。其间克服种种阻碍,终于一九三五年,影印出宋版藏经五百部,在版本文献史上有极大的贡献。叶恭绰一向重视佛教经典文物的保存,早在一九二三年,他在北京即发起影印日...

泉州佛教与海外交流

佛教史“泉州佛教与海外交流”。∵泉州佛教与海外交流□吴远鹏佛教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在古印度产生后,大约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吴晋之际经由北方传入福建。西晋初年,在今泉州—丰州一带已有中原汉人沿江聚居,太康九年(288年),泉州有了最早的佛教寺院———九日山建造寺。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精于大乘佛教的西天竺高僧拘那罗陀...

潘宗光:我所认识的佛教(上)

佛教史“潘宗光:我所认识的佛教(上)”。∵潘宗光:我所认识的佛教(上)曾经有人问我:“作为科学家,也是大学校长,你为什么信奉佛教?”我想,要是我信基督教或是天主教的话,可能就没有人提出这疑问。这反映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大了解,甚至认为佛教是不科学的、是迷信的、是消极的。这类误解依然很普遍,当看到拜佛求福,杀鸡还神等仪式,人们就认为佛教是迷信...

潘宗光:我所认识的佛教(下)

佛教史“潘宗光:我所认识的佛教(下)”。∵潘宗光:我所认识的佛教(下)十二因缘、四圣谛则是指修行的方法,无十二因缘和四圣谛,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方法是固定的。不要觉得现在所修的法是最好的,其他人的就不好。修行没有好或不好之分,只要能帮助我们顺利改变心理状态的就是好的方法。所以,《心经》强调不要执着任何修行的方法。了解佛法后,就要将其融入生活...

部派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

佛教史“部派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部派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潘桂明佛教创立初期,以及在佛陀逝世后的近一百年内,佛教弟子们严格奉行佛陀的教法,教团内部比较统一,还没有出现意见分歧,这在佛教史上被称为“原始佛教”时期。但在此后,佛教教团内部因对教义和戒律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了分裂现象。先是分裂为“上座部”(以资深的长老为主,比较保守)和“大众...

杜牧对佛教和会昌灭佛事件的态度

佛教史“杜牧对佛教和会昌灭佛事件的态度”。∵杜牧对佛教和会昌灭佛事件的态度《樊川文集》卷七之《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一文向被认为是杜牧反佛的檄文,有论者以为此文“与韩愈的《谏迎佛骨表》,堪称双璧”。一般认为,杜牧此文揭露世人佞佛之危害,盛赞会昌灭佛之英明,正切中佛教发展到当时的种种弊端。就事论事,杜牧对于会昌灭佛事件之本身当然是持赞许态度的,这...

佛教起源

佛教史“佛教起源”。∵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后分化为大乘、小乘两派。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称“巴利语经典系佛教”。约在公元3至6世纪,佛教由印度或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再从缅甸传入西双版纳。佛教传入之初称“摆坝派”,没有被傣族群众∵接受。后传入的一派称“摆孙派”,即被群众所接受,成为普及派。由于佛教宣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