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祺:姑苏城外寒山寺

江苏苏州城西有个枫桥镇,枫桥镇有个寒山寺。寒山寺在我国许许多多的着名古刹中,无论从历史的久远,或是它规模的大小,都排不上前五名。然而,寒山寺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却是名列前茅,每年有百余万计的旅客拥向这里。

寒山寺驰名中外,与两个和尚、一口古钟和一首唐诗有密切关系。

相传唐贞观(627~649年)中或大历(766~779年)中,浙江天台山的寒岩有一个叫“寒山”的怪和尚,骨瘦如柴,穿破袄,着破鞋,戴着自己编的桦皮帽,活像个乞丐。这位衣冠不整的“乞丐”在游天台山国清寺时,谁也不理他。幸好国清寺的“烧火僧”拾得收留了他,寒山才得以残羹剩饭充饥度日。

拾得是个孤儿。有一次,国清寺丰干禅师路经赤城,听见路边有婴儿啼哭,便抱回抚养,故取名“拾得”。

寒山和拾得爱好吟诗作偈,二人很快结为好友。但寒山很不安分,有时高声吼叫,有时对空谩骂,甚至乱涂词偈,极为癫狂——丰干禅师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早有察觉,心中也早有数,认定他们根器非凡,但因疯癫过度,无法“抬举”。

不久,阊丘胤将出守台州,突患头痛,正遇上云游的丰干禅师。这个从国清寺来的禅师,以净水喷洒阊丘胤痛处,即洒即愈,神奇极了。

阊丘胤感于禅师的相救之恩,便问:“台州有何贤能人物?”

“有的,去拜谒文殊(寒山)、普贤(拾得)两个‘活菩萨’吧!”丰干特别提醒,∵∵“见之不识,识之不见,不得取相,乃可见之。”

阊丘胤到台州上任之日后,便急于往国清寺寻访寒山、拾得。找到之后,纳头便拜,众寺僧惊讶大叫:∵∵”郡守怎么拜这两个疯疯癫癫的和尚?”

寒山、拾得见了跪拜的太守,也哈哈狂笑,并说“丰干饶舌,多事。”礼也不回,手拉着手跑出庙去。二人前头跑,太守和随从在后头追。回到寒岩之后,阊太守又送去衣衫、药物,两个和尚见状,便钻进岩石洞穴中,口诵一偈:“报汝诸人,各各努力!”穴洞自合,从此不知下落。

阊太守没有得到两位“活菩萨”的指点,深感遗憾,就遣人把两个和尚题在村野屋壁、山崖洞窟上的诗句和佛偈,计300余首,汇集成《寒山诗集》出版,名声一时大振。

平时,寒山常去苏州妙利普明塔院结茅,众寺僧并不理会他。如今寒山出了大名,既受过太守的拜,又出版清远雅致、超然物外的诗集,于是便把这座创建于天监年间(502-519年)的妙利普明塔院,称为“寒山寺”。

寒山寺外有一座独具江南风格的拱形小桥——枫桥,枫桥下就是京杭大运河。寺内有古钟一口,钟声数里之外可闻,往来运河上的船民、客商远远地都可听到。

唐代诗人张继,当年进京(长安)考试不第归来,途经苏州寒山寺前,在失意中,写下了{枫桥夜泊》一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是千古绝唱。是诗以寺传,还是寺以诗传,一时说不清楚。但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确是事实。

钟,在中国古代是一种乐器。在祭祀、朝会时作为礼器不可或缺。印度的佛教法器中也很早有钟,人们称它为梵钟。佛教传入中国,梵钟与中国传统的礼乐钟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寺院钟。

我国寺院的钟,一般有大钟、殿钟和僧堂钟三种。大钟,∵∵“晓击则长夜警睡眠,暮击则充衢疏冥昧。”在寺庙做佛事,丛林集众时,都得鸣钟。

张继的《枫桥夜泊》诗,讲出了钟与寺的不解之缘,随着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寒山寺的钟,引起了海内外僧侣各界的极大关注。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1007~1072年)在(六一诗话)中指出,∵∵{枫桥夜泊)”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竟怀疑起张继诗“夜半钟声”的真实性,一时引起了纷争。

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年)考证说,欧阳修没有到过吴中(苏州一带),吴中僧寺,夜半呜钟的不少。他举出,吴兴太守阮景仲的诗里,有”半夜钟声后”的句子;唐代诗人白乐天(白居易,772~846年)也有“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的诗句;唐大历、贞元间诗人于鹄{送宫人入道)写道:∵∵“定知别后宫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唐诗人温庭筠(?-866年)也写过“悠悠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的句子。是哟,欧阳修为什么只怀疑张继的诗呢,没道理。

张继在枫桥船上听见呜声的唐钟,据记载:∵∵“炼冶超精,云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鲮。”可惜早已不见踪影。它哪里去了呢?

寒山寺有康有为的诗碑,他写道:”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他认为:∵∵“唐人钟,已为日人取去。”因而愤慨万千。

怪不得明治年间,有一个日本和尚叫山田寒山(本名山田润,因仰慕寒山寺,故改名山田寒山),遍访日本列岛,搜寻寒山寺唐钟,最终没有找到。于是他发心募化,铸了二口铜钟,一口留在日本,一口送给寒山寺。

送回寺里的这口钟,铸有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撰的铭:∵∵“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钟声,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转入我邦,今失所在。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乃将新铸一口,赍往悬之……”时间是“明治三十八年(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十八日。”这钟形如腰鼓,口缘平直,今悬于大雄宝殿。

(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那碑因屡经战乱、寺被焚毁而不存。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又重新书写,刻于石上,后因寺又数遇大火,诗碑漶于荒草瓦砾之间,现在只剩“霜、啼、姑、苏”等几个字的残碑,嵌于寒山寺的廊壁间。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化,便请着名学者俞樾书写了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那时,86岁高龄的俞樾,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作书后数十天,俞老便倏然长逝。

第四块{枫桥夜泊》诗碑,是一位与唐代张继同姓同名的书法家所书。书诗后跋道:∵∵“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乞未一游。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沧州张继。”现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由刻碑名手黄怀觉刻石,立于寒山寺内,一时传为佳话。可惜现代张继书后第二天即作古人,他的这件墨迹遂成绝笔,这是前生“文缘”,令人慨叹。

有人说,了解中国历史去西安,研究中国的儒家文化去曲阜,感悟中国的佛教文化来寒山寺,我深有同感。

寒山寺并不富丽堂皇,掩映在黄墙绿树丛中的大雄宝殿、罗汉堂、客堂、寒拾殿、弘法堂、藏经楼、钟楼、枫江楼等气势亦不雄伟,但那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却在1000多年的坎坷、兴衰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唐代以儒入禅的诗僧寒山,使古寺增添了传奇色彩。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又使这座地方寺庙,一跃而升为颇具全国知名的寺庙,诗也以寺庙流传开来。

诗的核心是钟声,古往今来多少人奔走于利禄之途而执迷不悟,霜天静夜,一声钟响,击罢冥顽,顿时彻悟。

寒山寺的钟房里悬挂着好些大钟,其中有明代天启三年洞庭山福源寺铸的天启铜钟,重约1吨;有乾隆五十四年葑溪天宁寺铸的乾隆铜钟,重约2吨;有1986年苏州建城2500年南阳叶密辉赠送的大铜钟,重约50屯等。

二层六角重檐亭阁式的钟楼上,悬挂着1906年陈夔龙所铸的大铁钟,钟高1.30米,径1.24米,重约2吨。一批批游客信众,或许是出于对千年古寺的景仰,或许是出于它的非同凡响,登上钟楼,敲响寒山古钟,伴随着清扬远传的钟声,祈求幸福,是人之常情。

寒山古寺的钟声太有名气。1979年除夕举办了第一届”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电视台向世界40多个国家进行实况转播。寒山寺方丈秋爽法师,步履稳健登上钟楼,23:42分,在{击钟偈)的吟诵声中,准时敲响了108响钟声的第一晌。接着每隔10秒一响,这时寺内外广场上的几万人,屏息静听,或打开手机,把钟声传给远方的亲友。零点零时,正好是108响钟声,钟声响起,庄严宣告充满希望与喜悦的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欢呼声、祝贺声响成一片,此时礼花腾空,不分国籍,不分老幼,群情沸腾,互致祝福,寒山寺成了欢乐祥和的海洋。

2003年第24届寒山寺除夕听钟活动,中外宾客超过了8000人,其中日本游客达3000多人。

“钟声祝君新年好,年年相逢寒山寺。”中国不少寺庙除夕都有敲钟,唯独寒山寺的钟声最响、最有名,因为寒山寺独有张继的唐诗。

《枫桥夜泊》的诗早已选八日本小学读本,除夕日本来寒山寺听钟声的特别多,这是因为日本侵略者杀害过很多很多中国人,真诚的日本信众要以佛教仪式祈祷和平,表示他们的内疚,忏悔超度亡灵。

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寒山寺时,特为大雄宝殿题楹联一副:

千余年,佛土庄严,

姑苏城外寒山寺;

百八杵,人心警悟,

阎浮夜半海潮音。

赵朴老的楹联,生动完整地阐明了寒山寺钟声的深刻含义。如今,我们登上修葺一新的寒山寺院内那座青蓝色的塔顶时,寒山寺已不在“姑苏城外”,新区老区开发区连成一片,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米黄、乳白色大厦与苏州古色古香的典雅风貌,结合得恰到好处。

寒山寺与张继,寺以诗名,诗以寺传,共同构筑了一个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超越宗教的当今境界,成为改革开放时代的一段佳话。

有朋自远方来,寒山寺欢迎你I

(作者工作单位为福建科技出版社)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