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名胜奇观(牛首佛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在龙则灵。”正是这灵山秀水,造就了牛首山奇观——牛首佛光。这是一个大自然的、十分罕见的、奇异独特的世界奇景。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它出青海,穿甘肃,到宁夏。流到中宁县下半段牛首山西麓时,又转了一个弓形大弯向北流去。据古书记载,黄河在广武地区曾有九条支流汇集帽子后流入青铜峡口。由于泥沙的大量淤积,在牛首山西麓瑚成了三条主河道和片片芦苇荡及大小湖泊、草滩。这为牛首佛光的形成提供了自然条件。

1983年7月31日下午,太阳快要落山时,中宁县志粉的三名班干部,在牛首山西麓考察文物。向西望去,看见殷红的太阳似悬在贺兰山顶,库区河谷里雾霭霭朦胧,黄河如银蛇屈曲在滩树野草之间。当他们的目光触到河中的落日景象时,突然发现一个未曾见过的奇特现象——牛首佛光。

后经一年多的反复观察,县志办公室的班干部和净土寺的僧尼还作了观察记录,初步搞清了这一奇观的基本规律。牛首佛光显现时,多呈三种形态:

一种是连接东西两岸的正河与岔河,形成了一条几十米宽的金色光带,如同在黄河上架起了一座金桥,熠熠生辉。有时还反射出强烈的金光,把牛首山西麓十多平方公里的峦照得异常明亮。

二种是河水中有正品字形或倒品字开的三个太阳景象,如金盘入水。有时景象颜色不同,甚至现出“身影”,似乎隐含着释迦牟尼和他的左右胁待显圣的象征。有时河水晃动、又似碎金闪烁或金蛇嬉舞。

三种是河水中有时出现一长串景象,像一串彩灯落入水中;有时又是一大片光团,宛如天女散花;有时如一条光柱,像独木桥架在河上。

太阳映入水中,一般呈条带状。“长河落日圆”本不多见,而牛首佛光奇观就更为罕见了。经观察证实,奇观出现须有三个条件:

一是在每年4月下旬到8月份,这段时间是太阳位置偏北,傍时太阳影子映到水中,金光正好反射到牛首山上,所以光带特别明亮。二是库区上空要有雾霭,列风或微风。天气晴朗时见不到。三是在日落前1小时内,映出的景象,瞬息变幻,经约一刻钟便消失。

1985年6月,一个日本的黄河考察小组在青铜峡库区考察黄河时,知道了这一景观,竟在牛首山上等了一个星期,才拍摄到一组佛光的照片,走时留给中宁县委宣传部一张。

佛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峨眉佛光比较神秘,那是因为峨眉山空气潮湿,常有云雾缭绕,每当早晚太阳光线斜射到云雾层中的小水珠上时,经过衍射作用,就会映出一圈神秘鲜艳的彩虹,游客们便可把身体投入到彩环中间拍照留念,以示吉祥,如同许多佛像的半身投在彩色的光环里一样。

牛首佛光形成的道理何在?根据牛首山地区的环境、气象情况分析认为:牛首山下的青铜峡库区盆地呈方形,边长约30公里,东西两山相对高度600米左右,南北两山略低。在这个小盆地里,黄河又拐了一个弯,造成河汊密布,水渚交错,加上两岸灌区的作用,在盆地上空往往形成小气候区。牛首佛光可能是偏斜的太阳光经过盆地上空暮霭的作用,反映到特殊形态的黄河水面上而产生的各种景观。如果没有河谷上空的暮霭,在睛朗的天气条件下,往往是看不到的。牛首佛光与其他各地的佛光不同,所以弥足珍贵神秘,乃世上少见。

古书上曾对牛首佛光有过片段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的《重修牛首寺碑记》上说:“时而现灯河曲,天花散彩,遇之者恒以遭际难逢”。崇祯六年的,《重建药王殿施茶碑记》中也记载说:“下则河放毫光,常显照应。”有一首,《河带睛光》的诗中也写道:

天际奔流到此平,日董摇浪色精莹。

金蛇倒掣鱼龙伏。素练横披水石明。

牛首佛光奇观出现在黄河弓形主河道处,此处古时名为河曲,即黄河千里一曲之意,所以也有人把牛首佛光叫做“河曲映日”。又因黄河在牛首山西麓,又叫“西河映日”。

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峨眉佛光等自然景观都是人们很熟悉的世界奇景,然而牛首佛光的奇特景象与各地的佛光不同,是又一种天下少有的奇观。

悠久的佛教历史与文化,给牛首山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按说“牛首佛光”应该给那些佛徒们开启智慧、坚定信念、净化灵魂、绝断尘思、引发追求、伴随腾飞到极乐世界。然而这里却是山高路险,佛光空对青天,姗姗来迟,直到8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但愿牛首佛光的罕见奇观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