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三教寺山门楹联

杜志刚

三教寺位于兴城西北山区的药王庙乡五股泉屯,是儒、释、道三教讲学的场所。始建于大同元年(1932),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到三教寺的人,无不为这里清幽的环境而赞叹。它背靠兴城市的第二高峰五顶山,面朝女儿河的源头五股泉。在山下,从任何角度都不会看见三教寺的任何角落,颇有“深山藏古寺”的味道。但是,当你从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上去,走着走着,一个宽阔的平台展现在眼前,平台上两棵古槐高耸入云,古槐的后面便是闻名遐迩的三教寺。

三教寺的周围梨树、桃树、杏树环合,每当早春三月,山下的所有花木还在寒气里休眠的时候,三教寺的四周已是繁花似锦,蜂蝶乱飞。三教寺在古槐鲜花的掩映下,更显得巍峨雄伟。近年来,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三教寺的香火大盛,来自省内外的游客络绎不绝。

说起来,我与三教寺之间还有一段有趣的因缘呢。

2002年秋季的一天,我接到同村的一个木匠从三教寺打来的电话,说是三教寺的修建工程已经竣工,请我为三教寺的山门题一副楹联。说实在的,我当时真的很吃惊,因为自古以来为名胜古迹题联,乃是名人学者的事。我一个名不见经卷的小人物怎能担此重任呢?于是我百般推脱。可是电话的那一端却不依不饶,以至于后来寺里当家的老和尚亲自和我说话,听那口气,是我的那个木匠同乡在老和尚面前极力的推荐了我。出于无奈我只好答应试试。

第二天,我拿着笔墨纸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三教寺。一路上,我在想:题一副什么联呢?是五言、七言还是更长的联?核计了一路上,也没有一个成型的东西。

到了三教寺,经过一番的寒暄之后,我便到山门前边量尺寸边构思。经过一番的考虑,我想出了这样一副楹联:

儒释道和谐三教,∵天地人自然一家。

因为我觉得这副楹联既合乎三教合一之意,又融入了中国国学的天人合一的理论,题在三教寺的山门上是比较合适的。于是,我走到斋堂里把它写作宣纸上,围观的工匠们都一致叫好,只有当家的老和尚看过后没有任何表情。过了一会儿,他很礼貌地把我叫到外面,对我说:“施主,你看,虽说称作‘三教寺’,可如今已没有儒师在这里讲学,也没有道士在这里修行,老衲是想能不能往佛和善这方面靠一靠。当然……”我明白了他的意图,便对他笑着说:“原来出家人也是有私心的。”不料玩笑开大了,只见老和尚满脸通红,双掌合十,口中念叨:“阿弥陀佛﹗”经我再三解释,老和尚才消除误会,露出喜色。

后来,经过一番酝酿,又作出一副新联:

慈念无杂听钟鼓,佛心有善向菩提。

这时候,在一旁的一个年轻的出家人向我提意道,联中的“向”字不如改做“是”为好。还对我说了这样改的想法和理由。我很欣赏他的见解,便按他的提议修改了这副楹联。所以,现在,刻在三教寺山门上的题联便是:

慈念无杂听钟鼓,佛心有善是菩提。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