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寻雅孔望山

张伟业(睢阳区)∵∵来源:商丘新闻网—京九晚报

孔望山位于连云港市中心新浦南5公里处,是国家级景区。相传因孔子曾到此登山观海而得名。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秋天,郯国的郯子到鲁国的国都曲阜朝见,孔子认为周王朝和鲁国的官僚机构臃肿而渎职,就向郯子请教郯国的祖先“少昊之国”的官制建置。不久,孔子就亲自“往见郯子而学”。他来到郯国,向郯子请教关于官制方面的学问,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孔子问官于郯”。所以,孔望山至今还有一个纪念性的“问官台”。明代海州刺史张峰在考证孔望山的由来时说:“孔子问官于郯子,曾经登山望海,世传其崇山峻岭为孔望山。”正因为此山以孔子登山望海而着称,8月的一天我们尽管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仍然兴致勃勃地来到孔子登山观海石刻前以抒豪兴。

孔望山不仅以其历史文化遗存荟萃而享誉海内外,在这儿我们还可以看到宋代为抗金而建筑的土城和始建于唐代的龙洞庵。此庵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乃着名的佛家圣地。龙洞庵坐落于半山坡之上,古树环绕,巍峨壮观。攀越高高的石阶入得庙门,只见香火缭绕,木鱼声声,使人不禁产生虔诚和肃穆之感。过龙洞庵往西便是着名的汉代龙洞石刻群。史载清康熙五十年以前,孔望山以东还是一片浩瀚的大海。龙洞原为海边的一个海蚀洞,板状岩石被凿开后,致使洞门完全暴露。相传很早以前曾有一条黄龙到此修身,后腾空而去,留下这一洞口。洞旁有许多名人题刻,其中尤以明代石刻最为丰富。穿插刻有当时淮安府知府陈文烛的《孔望山铭》,海州知州王同榜书题刻“归云飞鸟”与写景抒情的六言诗刻等,观后无不令人高山仰止。

由龙洞西行200米,便是我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整个画面长17米,高8米,共108尊造像。造像以两个最大的人物为中心,辅以主像、坐像、卧像等几组画面,构成了一个布局讲究、错落有致、和谐统一的丰富画面。俯视造像,虽经风雨剥蚀,画面漫漶,但其古拙的风格、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栩栩如生的舍身饲虎图、涅盘图、佛图和有关世俗内容的图像仍然跃动于石壁之上。它不仅镌刻时间早,体积大,而且技艺精湛、工巧,显示了造刻者独到的匠心和超人的智慧。据考证,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东汉时期的艺术遗存,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200年,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1981年,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曾为此题诗:“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遗憾的是这里游人稀少,只有少数钟情历史文化的斯文之人才有兴趣到这里探幽寻雅,使人又无不为之叹惋!

关于孔子登山望海,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当年孔子来郯子国,准备向东夷人传播“礼乐”,即关于礼貌的学问。当时孔望山为大海包围,孔子登上山顶,看到山下海滩上有无数招潮蟹在不停地挥动大螯,向前爬行。孔子非常惊讶,以为这些螃蟹正在向他挥手致敬。他转过身,对身边的弟子说:这里连螃蟹都知道礼貌,我还有什么可讲的呢?于是便起身回鲁国去了。此时此刻,我登临孔望山顶峰,伫立于孔子望海雕像前,远眺大海,不禁感慨万千:我泱泱华夏之国,堂堂礼仪之邦,其胸怀堪比大海,连这里的螃蟹都知道礼貌,试问天下孰能堪比呢?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