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名胜井堂寺

∵李运强

∵出肥乡县城北行一公里,有一座寺庙,红墙绿瓦,古木参天,建筑雄伟,每天前来参观游玩的四方游客络绎不绝。这就是素有“南有白马寺,北有井堂寺”之称的冀南名胜———井堂寺。

∵据《肥乡县志》记载,井堂寺始建于公元138年,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寺内有一口水井,遇旱不干,遇涝不溢,井水甘

∵甜,沁人心脾,被誉为“圣井”∵。2006年“圣井”被河北省人民***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周游列国路过此地,远看此处瑞气冲天,近前更觉神志清爽,遂对颜回与子路两位学生说:“此处地下颇有灵气,如挖一口水井,可对周边庶民大有益处。”于是,孔子亲自选定位置,设计水井图形犹如水瓶状,下端内壁直径一丈零二寸,向上逐渐收拢,至瓶口处内壁直径为六尺一寸。当时孔子白天指挥弟子和民众一起挖井,夜晚在附近村庄为百姓讲学演礼,至今在井堂寺附近的梁庄、常耳寨和龙堂堡等村庄还有孔子的讲学遗址和孔圣人演礼的传说。农历六月六日,水井挖成出水,附近四邻八乡的村民一大早便赶来此处,欢呼庆祝,品尝井水。此井水清澈甘甜,沁人肺腑。人们为纪念孔子,将此水井取名“圣井”,后来又因一只三足蟾在井中居住,故又称为蟾井。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也成了此井的固定纪念日。

∵公元138年(汉明帝永和3年),印度高僧达摩祖师云游至此,感觉圣井处灵气十足,便在圣井一旁打坐参禅。并决意在此处建造寺院一座,度化十方众生在此参禅悟道。达摩祖师曾数次往返于长安(今西安)、洛阳和肥乡之间,化缘募捐不到二年时间,一座巍峨壮观的寺院建成。因蟾井远近闻名,故命名井堂寺。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统一黄河流域,下旨对井堂寺大加修茸。当时全国各地广建佛寺,佛教空前兴盛,诗人杜牧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写的就是当时寺庙的鼎盛繁华。唐代时佛经大量传入我国,更加促进了佛教的传播,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曾敕旨维修井堂寺。武则天更是崇尚佛教,执政期间敕命建造了井堂寺的藏经楼(今后殿),藏佛经一千余卷。宋太祖赵匡胤敕令雕版刻印佛教经典《大藏经》,并藏于井堂寺藏经楼。此时的井堂寺已金碧辉煌,规度严整,有庙地120余亩,僧众500余人,在每年的圣井纪念日(农历六月六日)举办规模浩大的传经法会,并一直沿袭至今。

∵明朝时期因漳河泛滥,洪水曾一度将井堂寺淹没。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均曾下旨维修井堂寺,但在以后的二百年间,逐渐失去了原来的规模与庄严。日本侵华前,井堂寺尚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水陆殿、韦陀殿、达摩殿、伽兰殿和山门殿,僧房8间,占地约13余亩。据梁庄村91岁的老人吴连仁讲,他们小时候在寺内玩耍时,曾爬到过大雄宝殿的楼顶,发现上面的东北角藏有历代敕修井堂寺的牌匾13块,其中最大的一块是大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敕修井堂寺的记载。日军占领肥乡县城后,我八路军三八六旅和冀南抗日游击队经常以井堂寺为掩护,对城内的日伪军进行打击和瓦解。之后,井堂寺被拆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给井堂寺的重建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肥乡县委、县***对井堂寺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十分重视,重新规划设定了保护范围,重修了藏经楼、水陆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陆续建造和翻修了水陆殿、韦佗殿、山门殿、伽兰殿、达摩殿、蟾井八角亭和僧房,景区道路和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建成了如今较为着名的旅游景区。

∵来源:邯郸日报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