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净土宗祖庭——庐山东林寺∵[作者]普雄法师

2007年5月8日上午8点,岭东佛学院潮州居士班参学团一行四十多人在由本院教务长昌善法师、居士班授课的普雄法师、静善法师的带领下组织了一次名山祖庭旅游参学活动,地点是着名风景名胜区庐山和九华山。庐山东林寺是净土宗第一祖庭,而九华山是地藏菩萨应化道场。我们一行乘坐一辆能坐49座的旅游大客车在经过了一天的长途“跋涉”后,到夜晚将近12点时来到了江西古刹庐山东林寺,东林寺客堂照客师傅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们,并为我们安排了住宿。参访祖庭东林寺是我多年前的愿望,有幸在这次参学活动中能来到东晋慧远大师创建的净土宗第一道场——东林寺,我们参学团一行都感到无比的激动与喜悦。在中国佛教流传的各大宗派中,净土宗是最古老的宗派之一,也是理论体系最广博的教派,因为很多宗派的大德高僧用各宗理论充实弘扬了净土法门。据史料记载:在净土宗公认的十三位祖师之间基本上并无师承关系,而且年代相隔,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净土法门的弘扬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里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净土宗初祖东晋慧远大师创建的净土宗第一祖庭——庐山东林寺。

东林寺客堂知客师傅安排了一位负责文物管理老居士为我们参学团一行当导游介绍了庐山东林寺主要的历史及文物。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属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东林寺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因而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较大。

慧远大师创建东林寺,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净土法门在中国的发展,而且最先造就了中国佛教寺院的山林佛教模式,成为日后十方丛林制度之雏形,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转型,使大乘佛教获得了有效彰显的载体,后人只知道禅宗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而不知慧远大师实为创建大型寺院于丛林化的第一人,就有点儿显得“孤陋寡闻”了。

东林寺在东晋时建寺至今已经历了一千六百余年,累遭兵焚,大多付诸劫灰,经寺院几代僧人的努力,现今已修葺一新。人们把东林寺的慧远大师推为净土宗的初祖,其实慧远大师与东林寺结下厚缘而闻名天下并非全因于此。为了解一代宗师在东林寺是怎样把印度佛教中国本土化的,我们参学团一行因而踏上了来东林寺参学的旅程。

传说慧远大师在此处精读经文,着书十卷,创立了慧远系净土派教义,被后世尊为中国净土宗始祖。唐高僧鉴真和尚曾将此教义传至日本,被日方佛教界接受,创立了东林教派,至今他们还以庐山东林寺为其祖庭,每年有不少信徒前来朝拜。

在民间,有许多虔诚的信徒在家中供一尊瓷质阿弥陀佛像或观世音菩萨像,点着香烛敲着木鱼或捻着佛珠喃喃地念着南无阿弥陀佛,这种称名念佛为主的修行方法即为净土信仰。净土宗认为借用阿弥陀佛的“愿力”念佛,即可临终蒙佛接引带业往生西方净土,免去了深奥理论的学习和繁琐的修行方法以及严苛教律,故念佛法门因简单易行而流传甚广,形成后来的“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民间念佛信仰。净土念佛在历史上形成了三系:一、慧远大师倡导的观想念佛,即修观入三昧、见佛、往生。二、慈愍三藏提出的戒行并行、教禅一致的万善同归净土。三、善导和尚提倡的专称佛名回向往生净土。其实慧远所修的是“般舟三昧”念佛法门,所依的经典是《般舟三昧经》,并非现代流行的称名念佛,而是观想念佛。

东林寺群山环抱,前有虎溪,环境幽绝。它创于晋代,盛于唐朝,最盛时有殿宇三百多间,为我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正殿称神运宝殿,内供释迦牟尼佛及其弟子文殊、普贤、阿难、迦叶等圣像。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佛的尊称。佛有大力能伏“四魔”。但东林寺的主殿称为“神运宝殿”这是什么缘故?相传慧远初到庐山西麓时,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人相告:“此处幽静,足以栖心念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即是由此而来。

正殿两侧还有护法殿、十八高贤堂、三笑堂、文殊阁等建筑。寺前有虎溪桥,相传慧远大师主持寺院时,潜心佛学,曾立志送客不过虎溪桥。可是有一次好友诗人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三人谈得投机,边走边谈,不觉走过虎溪去,老虎大吼三声以示提醒,被“神虎”吼醒,三人相视大笑,留下了“虎溪三笑”文苑佳话,故寺内建有“三笑堂”。

过虎溪桥向北一百多米,是第二道山门,朱红墙上有“秀挹庐峰”四字,其旁有罗汉古松,相传为慧远大师亲手所植,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故被人称为“六朝松”,后人亦誉之为“庐山第一松”。据传说此松颇具灵性,几度枯荣皆与东林寺兴衰息息相关;寺兴树则荣,寺衰树则枯。我们参学团一行很多人在此圣迹前合影留念。东林寺内的名人碑刻很多,寺后还有聪明泉、石龙泉、白莲池、出木池、慧远墓等古迹。

东晋·慧远大师(334~416年),俗姓贾,是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住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了中、外僧俗名士精英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着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

慧远大师在这清山秀水中驻锡中,“影不出山,迹不入俗”,啸游林泉执着出世之法,潜心于佛学,并将玄学与佛教教义嫁接,从而使佛学开始中国本土化,并为封建时代的佛教传播立下了一功。慧远大师“博综六经,尤善老庄”,在开讲时将佛学教义与玄学互参,赢得了时人的信服,每次开讲,听众不下万人,当时庐山已成为江南的一个佛教中心。

慧远大师不是因袭拘泥于印度传来的大小乘佛学理论,而是结合中国人的心理有所创新,比如他阐释的“三世轮回报应说”就是一例。将因果报应分为现报(现世受报)、生报(来生受报)、后报(后二、三生之后受报),追求以今世之缘结来世果,着眼于未来世的幸福,把来世看成此世的延续。认为人生在世“无明为惑网之渊,贪爱为众累之府”,揭示了人类的诸种烦恼源于愚昧无知和贪欲。人的思想凝滞于外物,放任自己,使得生生相推,祸福相袭,轮回报应也就相继而生。若想摆脱轮回,不受报应,必须“反本求宗”,不随世俗流化,情感不为外物所滞,断绝妄心的思维活动,才能做到“冥神绝境”。他着的《沙门不敬王者论》调合了佛教义理和儒家各教纲常之间的矛盾,通过理论的建树奠定了他在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微波荡漾的莲池边我们参学团一行神往东林寺建寺时的盛况,无限崇敬怀念慧远大师在此的盛举。

东林寺后有“聪明之泉”。聪明泉原称古龙泉。相传慧远初到庐山,拟择地建寺。但不知何处为好。于是慧远在此以杖叩地,祝愿道:“若可居,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泉果然涌出。后遇大旱之年,慧远在泉边诵念《龙华经》,以祈甘霖降世,见神蛇腾泉而出,大雨即倾盆而下,此即古龙泉泉名之由来。江州刺史殷仲堪来寺,与慧远谈论《易经》于泉旁。殷仲堪博学善辩,口若悬河。慧远大师非常钦佩他的口才,有感于殷仲堪的博闻雄辩,便指着身旁的流泉说,君之辩若此泉,滔滔不绝,从此,这口泉水被称为聪明泉。今天我们一行来寺中参礼的居士班居士们有的用泉水洗脸或淋洒在头上,还有的用空瓶灌此聪明泉带旅途中饮用,有的竞相用双手掬一口泉水,一饮而尽,冀望沾上一点灵气,能顿开茅塞,大彻大悟。我们看见现今有很多的游人对聪明泉备感兴趣,往往投币许愿,冀求佛佑,使自己变得聪明。沾饮此泉,蔚然成风,成为此地的一处人文景观。

我们参学团一行亲眼看见了东林寺过堂用斋的场景,在用早饭、午饭时,僧众、居士、香客们口念佛号依次序排队步入斋堂,男先女后,男居左,女居右,齐齐而坐,不能紊乱,不能出声。食前由众僧诵经祝愿。住持方丈坐于佛祖像前,其余僧众左右排列,随法器节奏的音声,大家齐声诵念经咒,一时之间充溢着独特的佛国气氛。斋饭均为素品,但制作精细,别有滋味。食时不可有声,不可剩余,添饭时以筷子示意,在碗内划圈,自有专司添饭的循堂之人为你添饭。膳毕,碗筷摆放整齐,僧众又在维那师傅的带领下再次诵经回向,之后住持方丈向“俗客”道一番祝福,然后依次退出斋堂。

唐代鉴真东渡扶桑的故事,恐怕尽人皆知,但了解鉴真到过东林寺的事未必都知。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在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日本僧荣睿和普照祈请东渡传戒。鉴真接受邀请,六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取得成功。鉴真第五次东渡时在唐代天宝七年(748年)春,从扬州出发,经过无数险阻,竟被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东行经万安州(今万宁),渡海至雷州。经广西藤州、梧州至桂州(今桂林市)。是时双目失明。天宝九年,经大庚至江西虔州、吉州,北行至江州(今九江市)。途经东林寺,在东林寺停留,与东林寺僧人智恩志同道合,最后一次东渡时与智恩共行,将东林寺教义传入日本。因此,东林寺在中国思想文化交流史上,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这次来到祖庭东林寺参学,我们岭东佛学院参学团一行有幸聆听了庐山东林寺首座代住持大安法师的净土念佛法门的精妙开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大安法师开示我们这些佛弟子,此生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念佛求生净土,从佛法的角度来说:持守佛戒中杀、盗、淫、妄、酒五戒圆满才能维持人身不失,现代末法中几乎没人可以完全做好,那就意味着下一生要堕落到三恶道中去轮回生死,只有念佛求生净土一门,能帮助我们获得生死的解脱,乃至成佛。念佛好比经商营利,譬如你只投资十元做生意,却赚到一亿元,乃至更多,这个念佛法门就是这么殊胜,今生念佛就能感召弥陀接引带业往生净土,永出轮回,这种好事情又哪里能找到?净土念佛法门就是投资最少,而收获的回报却是无量无边,念佛终极就是使一切念佛之人都能成佛,反观其它八万四千难行道法门更突显了净土念佛法门的易行殊胜之处,参禅、修密、修止观等等法门一般根器的人都修不了,修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成就,根本就是解脱无期。大安法师希望我们大家能珍惜这个宝贵的人身,今生念佛获得解脱。他建议我们念佛之人最初开始念佛一日之中佛号不得少于一万声,渐渐达到一天念五万声弥陀圣号。这是为将来往生净土预备的资粮,资粮不足则不能往生净土,那么还是要到三途中去受报,不知何生才能再一次重新得到这个宝贵的人身,又何生才能再次学佛。因为在轮回中每个人都会迷失本性,忘记学佛,重造恶业,那就真是“苦海茫茫,解脱无期”了。……最后法师慈悲希望我们大家能各自珍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