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结缘四祖寺

这是一个千百年来被询问了千万次的问题。当年菩提达摩坐船来中国,二祖慧可断臂向其求法,请达摩祖师打开甘露之门,授予佛法;三祖僧璨最初以居士身份谒二祖,请二祖为之忏悔,后继承二祖衣钵,大集众生,广施正法之雨。这时有位少年僧侣前来膜拜,请求三祖指示一条解脱的法门,三祖问:“谁绑住了你?”,少年僧侣回答:“没有人绑住我。”三祖又问:“既然没有人绑住你,那么你已经解脱,为何还要求解脱的法门呢?”这位和尚当下大悟,他就是四祖道信。今夕何夕,就在这双峰山前毗卢塔下,四祖开设的道场,有位少年双手合十立于此地,一脸的虔诚,向老和尚请教佛法。此情此景,恍如昔日重现!∵

我不想猜测大家一片哗然是出于何意,因为我是不敢也没有勇气在这种场合提这样的问题,所以对这位营员佩服的很。老和尚轻轻笑了笑,和蔼地对他说:“你——过——来。”那营员见老和尚唤他过去,就走上前,站定在老和尚的案几旁。我们坐在下面的营员都屏住呼吸,好静听老和尚开示,机会多么的难得,每个人都怕气呼大了,听漏掉了几句,可就落个终身遗憾呀!

四周寂静无声,一切都仿佛变得静止。夜空中负重行走的浮云驻足不前,连时间也在此时凝固。老和尚话语停顿的间歇,宛如相隔半个世纪。只听老和尚发问道:“是谁要你过来的,你过来做什么?”这一次所有的营员都愣住了,没有一种声音打破这种寂静,谁也没有想到老和尚会如此回答,也包括那位提问的营员在内。我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他是如何应答。他伏下身子,向老和尚又拜了三拜,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老和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没有做任何阐述,这个问题就这样嘎然而止,没有了下文。事实上,至今我也没有弄明白,那位营员到底开悟了没有。我有点后悔,当时没有走上前去近距离的观察一下那位营友。据说:人只要一开悟,外边的气质马上发生改变,整个人会焕然一新。可在当时,我又分明听到人群中传来一阵叹息。“禅机稍纵即逝呀!”是叹息?是惋惜?可能两者兼而有之。我端起茶杯,皿了一小口茶,没感觉到茶味,脑子里只回放刚才发生的一幕。心想若换了是我,该如何回答老和尚的问题:“是谁要你过来的?你过来做什么?”。左思右想不得要领,胸中恼恨不已,暗骂自己愚钝不堪。突又记起,《金刚经》中有一句:“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南怀瑾先生讲述》里,解释为:此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自己正苦思冥想如何回答老和尚的问题,不就“住”在这个问题上了吗?我甩甩头,想把这个问题从我脑子里清除掉,哎呀!这又不对了,因为只要念头一起,就又“住”上了。唉!怎么都是不对了,唯有“放下”。我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茶,苦味中夹杂着一缕茶香进入到了我的五脏六腑。

普茶会继续进行。老和尚应营员强烈要求正用轻缓语气讲述着自己投身佛门的因缘。原来老和尚出家完全出于被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刚生下来,家里穷没饭吃,有的父母把孩子卖给人家换口饭吃,有的父母不忍心卖自己的孩子,就送给了寺院,因为寺院里有饭吃。当时还在襁褓中的老和尚,由一名比丘尼在一座小庵内抚养长大。长到了十几岁,才知道什么是佛,怎么样当一名和尚。18岁时离开湖北投到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至此才真正了解出家的意义。于是潜心演习佛法,自经历了一段从向佛门混饭吃到主动向佛门找饭吃的过程,也成就了我——净慧。我要感恩于父母,感恩于抚养我的比丘尼,感恩于我的师傅——虚云老和尚。”老和尚的一番真情告白,让我们听了唏嘘不已,真是“无难不成佛”。讲述过程中,老和尚至始至终面带微笑。在经受过磨难之后,老和尚还能够持有那么那么明亮、那么那么灿烂的笑容。既使是在这样一个阴暗、潮湿、炎热的夜晚,我相信他的微笑也能唤起在座每一个人隐藏在心底的佛性,感受到佛法的清凉。这不正是禅的生命力经久不衰的最好体现吗?

老和尚用手指指他身旁的弟子,现任四祖寺的主持明基法师对我们说:“别光我说,也让他说说,他是怎样出家的?”从普茶会开始到现在,一直沉默不语的明基师,腼腆的笑了两声,用手摸摸自己的光头,正要发话。。。。。。,

“他呀,他是被我点了一把火,烧‘出’来的!”

声音传来,语惊四座。我在黑暗中寻找着声音的出处,暗暗纳闷,这烧出来的火,又是怎么一回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