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寺庙联境组织变迁之研究∵∵

作者:汪明怡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台南师范学院,***文化研究所,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4年

【文章标题】台南寺庙联境组织变迁之研究

【文章作者】汪明怡

【指导教师】管志明∵

【文章页数】307页

--------------------------------------------------------------------------------

【中文关键词】联境组织|台南|寺庙∵

【中文摘要】在社会环境的改变之下,府城联境组织由清末时期的境域防卫体系,转变为庙宇之间的交谊互动。现存的联境组织,除了透过庙宇之间的交谊维系联境关系,其中,更有部分的联境组织,进一步透过传统的境域组织,发展出新的文化模式。

由于境内各庙宇经济因素、人为因素等的考量,造成现存联境组织境内庙宇交谊关系转变,此交谊关系的转变,影响各联境组织的发展。除此之外,联境组织庙宇活动形式及属性的部分,四安境的“∵自发性模式”与六合境“∵非自发性模式”的发展型态,促使联境组织转型、意义再生。

现存府城各联境组织所表现的,是地域群体的交谊关系,但是交谊关系持续或转变的背后,则牵涉了各庙宇不同的因素;虽然目前境内各庙宇的交谊行为,显示联境关系的持续,但是对于部分联境组织而言,联境关系与一般的交谊庙宇关系并无太大差异,真正表现联境关系意义的联境组织,仅存四安境、四联境与六合境。因此,府城联境组织,在时代的变迁下,由于各庙宇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境内庙宇的相互关系作用,表现出的文化活动,使现存联境组织,呈现不同的发展型态。∵

【英文摘要】Under∵the∵change∵of∵societal∵environment,∵united∵organizations∵of∵temples∵in∵Tai-Nan∵have∵evolved∵from∵being∵a∵regional∵defensive∵mechanism∵in∵the∵late∵Ching∵Dynasty∵to∵acting∵as∵means∵of∵social∵interaction∵between∵temples.∵Besides∵keeping∵all∵their∵members∵on∵friendly∵terms,∵some∵of∵the∵existing∵united∵organizations∵also∵seek∵to∵develop∵new∵modes∵of∵culture∵through∵their∵traditional∵predecessors.

Current∵united∵organizations∵of∵temples∵in∵Tai-Nan∵have∵caused∵internal∵transformations∵of∵communal∵relationships∵due∵to∵financial∵and∵artificial∵factors.∵These∵changes∵have∵effected∵the∵development∵of∵them∵all.∵Within∵the∵united∵organizations,∵the∵“spontaneous∵mode”∵of∵Si-An∵organization∵and∵the∵“not-spontaneous∵mode”∵of∵Liu-He∵organization∵both∵display∵superb∵characteristics∵which∵revive∵the∵genuine∵purpose∵of∵united∵organizations∵of∵temples.

On∵the∵surface,∵the∵existing∵united∵organizations∵merely∵demonstrate∵the∵camaraderie∵within∵regional∵groups.∵However,∵behind∵its∵relationship∵and∵evolution,∵various∵determinants∵pertaining∵to∵each∵inpidual∵temple∵are∵involved.∵While∵social∵interactions∵among∵united∵organizations∵continue,∵for∵some∵of∵the∵members,∵this∵particular∵type∵of∵allied∵association∵is∵no∵different∵than∵a∵common∵inter-temple∵gathering.∵Si-An,∵Si-Lien,∵and∵Liu-He∵organizations∵are∵the∵only∵surviving∵organizations∵that∵manifest∵the∵true∵ideals∵of∵united∵organizations∵as∵they∵were∵once∵meant∵to∵be.∵Therefore,∵over∵the∵years,∵united∵organizations∵of∵temples∵in∵Tai-Nan∵have∵all∵flourished∵in∵perse∵directions∵due∵to∵inpidual∵deviations∵in∵development∵and∵interrelationships∵between∵all∵chapters.

--------------------------------------------------------------------------------

【论文目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1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2

第三节∵文献探讨5

第二章∵府城联境组织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清末时期府城联境组织的形成8

第二节∵日据时期府城联境组织防御功能的瓦解23

第三节∵光复后府城各联境组织的情形35

第三章∵府城联境组织的发展现况

第一节∵现存联境组织内庙宇的互动关系59

第二节∵庙宇互动关系维系的力量81

第三节∵庙宇互动关系转变的因素92

第四章∵府城联境组织庙宇活动形式及属性的探讨

第一节∵“∵四安境”自发性模式的形成与转变98

第二节∵“∵六合境”非自发性模式的形成与运作方式139

第三节∵自发性模式与非自发性模式的比较142

第五章∵结论145

参考书目∵147

附录∵153∵∵

--------------------------------------------------------------------------------

【参考文献】∵

相关史籍:

1.不着撰人,《台南寺庙台帐》(上)、(下),收藏于中央图书馆***分馆。

2.日本·∵奥村金太郎、蔡国琳编,《***省台南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地区第261号,台北,成文出版社,日本明治三十年、三十一年排印本。

3.台南州共荣会编纂,《南部***志》,台北,南天书局,1934。

4.佚名,《安平县杂记》,收录于中国地方志集成,第五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时间不详。

5.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庙名鉴》,影印稿,***日日新报社,1934。

6.宫本延人,《日本统治时代***寺庙整理问题》,奈良县,天理教道友社,1988。

7.高拱干,《***府志》,北京,中华书局,1985。

8.连横,《***通史》,卷二十一乡治志,台北,大通书局,1984。

9.***总督府警务局编(昭和八年·十九年),《***总督府警察沿革志》Ⅰ、Ⅱ,东京都,绿荫书房,1986。

10.谢金銮,《续修***县志》,台北,***银行经济研究室,1962。

专书:

1.文崇一,〈报恩与报仇:交换行为的分析〉,《社会与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2。

2.王见川,〈***民间信仰的研究与调查〉,《当代***本土宗教研究导论》,宜兰文献杂志,第36期,1998。

3.王铭铭,〈明清时期区为、行政与地域崇拜:来自闽南的个案研究〉,《空间、记忆、社会转型》,1991。

4.王铭铭,《社会人类学》,台北,五南出版,2000。

5.王梦鸥注译,《礼记今注今译》,上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1。

6.台南县市寺庙大观编刊委员会编,《***省台南县市寺庙大观》,兴台文化出版社,1963。

7.周宪文译,矢内原忠雄着,《日本帝国主义下之***》,台北,海峡学术,1999。

8.江庆琳等译,原着伊能嘉矩,《***文化志(中译本)上册》,***省文献会编译,原着者伊能嘉矩,1991。

9.汪珍宜、何∵翠萍中译,康尼申Ian∵Cunnison∵英译,牟斯Marce∵Mauss撰,《礼物-旧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功能》,台北,允晨出版,1984。

10.何培夫主编,《***地区现存碑碣图志:台南市(上篇)》,台北,中央图书馆***分馆,1992。

11.何培夫主编,《***地区现存碑碣图志:台南市(下篇)》,台北,中央图书馆***分馆,1992。

12.吴文星译,《***惯习记事》第三卷第七号,调查事项-保甲制度,临时***旧惯调查会,1903。

13.李亦园,《文化人类学选读》,台北,食货出版社,1980。

14.李亦园,《文化的图像(上)、(下)》,台北,允晨文化,1992。

15.李亦园,《信仰与文化》,台北,巨流,1978。

16.沙莲香,《中国社会文化心理》,,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17.李真、汪锡奎等着,《当代中国方法论》,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18.侯怡泓,《早期***都市发展性质的研究》,台中,***省文献委员会,1989。

19.洪敏麟,《台南市市区史迹调查报告书》,台中,***省文献委员会,1997。

20.施添福总编纂,王世庆编纂,许淑娟、李明贤、郑全玄、孔庆丽撰述,《***地名辞书》,南投,***省文献委员会编印,国立***师范大学地理系研究,1999。

21.范胜雄,《府城丛谈》,府城文献研究4,台南,日月,1997。

22.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3.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24.马康庄、陈信木译,George∵Ritzer着,《社会学理论(上)、(下)》,台北,麦格罗·∵希尔出版,巨流发行,1995。

25.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6.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1998。

27.张小林,《中华民俗百科》,***,***人民出版社,2000。

28.庄芳荣,《***地区寺庙发展之研究》,台北,南天书局,1989。

29.陈玲蓉,《日据时期神道统治下的***宗教政策》,自立晚报文化出版部,1991。

30.陈绍馨,《***的人口与社会变迁》,台北,联经,1979。

31.黄光国主编,《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台北,巨流出版,1988。

32.温国良编译,《***总督府公文类纂宗教史料汇编》,总督府档案专题翻译(二)宗教系列之一,南投,***省文献会,1999。

33.***省文献委员会编,《***史》,台北,众文书局,1990。

34.阎云翔着,李放春、刘瑜译,《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社会与文化丛书.中国人类学田野考察系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5.戴炎辉,《清代***之乡治》,台北,联经,1979。

期刊论文:

1.文崇一,〈报恩与报仇:交换行为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专刊》,乙种之十,页311·344,1982。

2.石万寿,〈台南府城的防务〉,《***文献》,第三十卷第四期,页140·166,1979。

3.江灿腾∵,〈日本帝国在台殖民统治初期的宗教政策与法制化的确立〉,《中华佛学学报》,∵第十四期,∵页91·134,2001。

4.李丰楙,〈建庙作醮的社会-宗教性〉,《木棉杂志》第二十三期,页19·22,1998。

5.李丰楙,〈***庆成醮与民间庙会文化-一个非常观狂文化的休闲论〉,《寺庙与民间文化研讨会》,页41·64,1995。

6.李丰楙,〈***东港安平祭典的王爷绕境与合境平安〉,《民俗曲艺》,第八十五期,页273·323,1993。

7.林政逸、辛晚教,〈庙宇文化空间与社群互动之关系-三峡清水祖师庙的个案研究〉,《都市与计划》,页107·125,2001。

8.林美容,〈***区域性宗教组织的社会文化基础〉,《东方宗教研究》,第二期,页345·356,1991。

9.金耀基,〈关系和网络的建构-一个社会学的诠释〉,《律师通讯》,八月号,第一六七期,页29·40,1993。

10.洪秋芬,〈日据初期***的保甲制度(1895·190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一期,页437·471,1992。

11.范胜雄,〈台南市区里变革初探〉,《***文献》,第三十四卷第三期,页21~60,1983。

12.张小军,〈阳村的境社与宗族-一个文化场的观点〉,《民俗曲艺》,第一三八期,页199~238,2002。

13.梅慧玉,〈“∵交陪境”与礼数:以台南市安平区的二次醮仪为例〉,《***与福建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三)》,页145·177,1994。

14.许嘉明,〈祭祀圈之于居台汉人社会的独特性〉,《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一卷第六期,页59·68,1978。

15.陈玲蓉,〈日据时期***宗教政策研究-以神道为中心〉,淡江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

16.乔健,〈‘关系’刍议〉,《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专刊》,乙种之十,页345·360,1982。

17.黄光国,〈也谈『人情』与『关系』的购念化〉,《本土心理学研究》,页215·248,1999。

18.董芳苑,〈***民间信仰社会功能剖析〉,《历史月刊》,页74·80,1995。

19.刘横妏,〈日据时期***之保甲制度〉,《法律学刊》,第二十四卷,页169·189,1994。

20.潘英海,〈热闹:一个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现象的提出〉,《本土心理学研究》,第一期,页330·337,1993。

21.蔡相辉,〈从历史背景为***庙宇寻定位(上)〉,《国魂》,第六○八期,页35·39,1996。

22.蔡相辉,〈从历史背景为***庙宇寻定位(下)〉,《国魂》,第六○九期,页75·74,1996。

23.郑志明,〈***民间宗醮的文化意识〉,《专辑》,第八十六期,页69·73,1995。

24.萧百兴,〈清代***(南)府城空间变迁的论述〉,国立***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

25.钟振坤,〈城市中祭祀圈地域变动研究-以中和地区为例〉,国立***大学建筑城乡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

26.颜世桦,〈民间庙宇庆典在旧市区再生中的角色-以台南市为例〉,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论文,1993。

庙宇资料:

1.〈六和境各街奉纳芳名〉(碑文),昭和八年。

2.〈台南市龙山寺沿革志〉(碑文),1985。

3.〈祀典武庙建醮落成碑记〉,昭和四年。

4.不知着撰者,〈仁厚境庙宇沿革〉,不知着撰年代。

5.不知着撰者,〈六合境仁厚境福德祠福德正神安座大典∵述略〉,不知着撰之年代。

6.不知着撰者,〈六合境柱仔行全台开基永华宫沿革〉,不知着撰年代。

7.不知着撰者,〈神兴宫重修碑记〉,1949。

8.不知着撰者,〈开山宫简介〉,不知着撰年代。

9.不知着撰者,〈开基昆沙宫沿革〉,不知着撰年代。

10.台南市四联境老古石集福宫管理委员会,〈四联境老古石集福宫沿革〉,《简介》,不知着撰年代。

11.台南市市仔头福隆宫管理委员会编印,〈台南市市仔头福隆宫简介〉,2001。

12.台南市神兴宫第十五届管理委员会,《四安境牛磨后神兴宫沿革简介》,不知着撰年代。

13.四安境台南市财团法人南厂保安宫董监事会,〈台南市代天府保安宫沿革〉,1985。

14.帆寮李敏丰,〈慈荫亭简介〉,2001。

15.金安宫管理委员会,〈金安宫庙志沿革〉,《碑文》,2000。

16.梅政清撰文,《大埔福德祠简介》,不知着撰年代。

17.梅政清撰文,王莉芬编辑,陈丽妃监制,〈四联境普济殿简介〉,财团法人台南市私立沈黄紫袖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不知着撰年代。

18.梅政清撰文,陈梅卿编审,〈六合境〉(简介),页12,台南市***。

19.庄财福撰文,《东岳殿简介》,东岳殿管理委员会,2002。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