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区文物古迹(96项)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项,市文物保护单位14项,区文物保护单位25项,共43项)∵

琉璃河燕都遗址∵

琉璃河镇董家林一带。发掘中发现有当时的居住区、古城墙和墓葬区,并保存了几座奴隶殉葬墓和车马坑,地下遗存丰富。对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琉璃河大桥∵

琉璃河镇。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建成。为九孔联拱实心栏板大石桥,是北京现存少数明代桥梁之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岫云观∵

琉璃河镇洄城村

云居寺塔及石经∵

南尚乐镇水头村。云居寺位于房山区石经山,距市区75公里,是历史上的佛教胜地。云居寺又称西域寺,始建于隋大正年间。寺门朝东,寺的中路原为六进殿宇,最前面是天王殿,拾级而上是毗卢殿,殿的两侧是鼓楼和钟楼,再往上是释迦殿,旗檀殿,药师蓼和弥勒殿。在这些殿堂的两侧建有僧房、文殊殿和方丈院等附属建筑。云居寺的最高处是大悲殿,它与说法堂、藏经阁浑然一体,构成全寺规模最大的殿宇。云居寺最为着名的是该寺对面的石经山所藏《房山石经》,是中国唯一的石刻大藏经。经文都刻在石板上,分别藏在九个岩洞内。《房山石经》始刻于隋,成于明,历时千年,堪你世界杰作。解放后,人民***对云居寺所藏石经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到现在还完好保存的石经就有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块。1961年,国务院将云居寺遗址,两座辽塔、八座唐塔、藏经洞和石经,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先后对辽代北塔进行了加固维修,为保护石经板盖了经板库,并决定在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将石经重新回归地下,以使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贵文物代代相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照塔∵

南尚乐镇塔照村。建于辽代。塔坐北朝南,为八角形七级密檐砖塔,通高15米。此塔当地传说为风水塔。塔基为须弥座,高3米,每面宽∵2.2米。中部塔身高2.2米,每面宽1.75米。塔身正面有券门,其它各面设假门和假窗。塔身之上为仿木砖刻额枋檐椽和砖制的一斗三升斗拱。上边是七级叠涩檐,塔尖为攒尖刹。

镇江营烽火台∵

南尚乐镇塔照村西拒马河西岸镇江营村外

玉皇塔∵

南尚乐镇高庄村。建于辽。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通高15米,塔型秀丽,塔基为须弥座,塔身正面设券门,塔身之上为仿木砖刻额枋檐椽和砖制的一斗三升斗拱,上边是七级叠涩檐,塔尖为攒尖宝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蔡庄土城遗址∵

南尚乐镇蔡庄村。建于战国。城址建于台地上,东西墙各长450米,南墙长270米,墙高4米,宽12米。北临拒马河,地表有大量的红、灰夹砂陶片。是北京地区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好的城址。管理使用单位:蔡庄村委会。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白玉堂∵

南尚乐镇高庄村西。早期开采白玉石的堂坑。堂坑为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120米,南北宽40余米,深20多米。已废弃不用,坑内的泉水用于养鱼和灌溉。水深10余米,四季不枯。有巨大的汉白玉石料阁置在堂坑边。长10.47米,宽2.23米,厚0.57米,总重约10吨。大白玉堂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磨碑寺∵

南尚乐镇岩上村。地近汉白玉产地石窝村,由于石窝采下的汉白玉"荒料"在此地加工磨制成碑形,寺因此得名。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代建筑。寺坐北朝南,现存前、后大殿。前殿名为佛殿,面阔三间14.4米,进深两间10米。前出一步廊,棋盘心顶硬山调大脊,梁架采用粗大笔直的楠木料,三架梁有驼峰。旋子彩画。装修无存,门窗用砖堵上。殿内原有泥塑,正面是三世佛,两侧为十八罗汉佛像。后殿名药王殿,面阔五间,18米,进深三间,6.9米。顶铺灰瓦。硬山调大脊旋子彩画。明间四扇隔扇门,次、稍间菱花隔扇窗。旧日阴历二月十九日庙会,现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镇江营聚落遗址∵

南尚乐镇镇江营村。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50米左右。地表文化遗存大量的红、灰陶片,断壁上暴露出墓葬等。商周遗存发现于50年代,1986年在遗址上又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存。随之发现了一些房址、窑穴,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

镇江塔∵

南尚乐镇镇江营村。明建,为覆钵式,通高约13米,通体使用豆渣石料建筑而成。塔座方形,须弥座式。束腰浮雕仰覆莲,覆钵南侧有一个不大的佛龛形门;上部是九重相轮,宝珠刹。塔旁一棵古槐有两人合围之粗。

周口店遗址∵

周口店镇。周口店是北京房山县的一个镇,距北京城约50公里。附近的龙骨山是"北京猿人"的故乡。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伴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永寿禅寺∵

周口店猿人遗址北侧椅子山十亩坪

庄公院、刘师尼塔∵

周口店镇娄子水村。创建于辽代,明、清均有重修,始建寺时名超化寺是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道人王太定主持维修的,占地约7∵000平方米。正殿为上、下两层阁楼式样,高约10米左右,有3∵个圆形拱门,雕有龙凤图案纹样,线条流畅造型优美。上层为娘娘庙,木构建筑三间,下层为三清殿,是三间砖石结构的无梁建筑,原供奉三清圣像。面阔12.5米,进深7.8米,高约5米。两侧配殿各5间。院中尚存清刻石碑四座,其中三座为重修三清殿堂碑记,正面为当时房山县令罗在公撰文,背面为捐款人姓名;另一块记载为持受该宇房地产交接事宜之事。三清殿西北约50米处,有一座辽重熙时期∵(1032~1055)建筑,名曰"刘师民塔",高约7米,呈人角形,三层檐,宝珠刹。塔身中间有发券门。建筑保存较好。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玉虚宫∵

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宝金山。由前宫、后宫、塔院三部分组成。玉虚宫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光绪年间所重建。前宫四合院布局。正殿前竖碑两座。后宫地势与前宫殿脊齐平,四合院布局。塔院位于后宫50米左右,有塔4座。其中3座并列成"一"字,相隔约7米。建筑形式相同,八角形,砖结构,高约7米。这3座塔均为清宣统元年(1909)建。另一座距此三座塔30米远,高约7米。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茶楼顶造像∵

周口店镇长沟峪村北岭的大房山主峰茶楼顶上。顶巅有崇圣宫遗址,西侧有古弈台,古弈台南侧断壁并排雕刻着两尊造像,左为武将,右为文臣。武将头戴战盔,身披甲胄,立足端坐,左臂内曲托于腹际,右臂内曲,倒持剑柄,一把短剑树于右膝内侧,剑峰插入地表。武将右侧,一文臣与之并排而坐,文臣朝服衣冠,曲膝立足,左臂内曲,手掌直伸抚于胸际,右手自然下垂,抚于右膝内侧。稳重端庄。白云亭遗址东侧崖壁还有一尊造像。这尊造像头部损坏严重,衣着一副官服。

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

河北镇万佛堂。孔水洞壁有隋唐同代的刻经和雕像,洞上的万佛堂内壁满布石雕佛像,附近山上并有辽砖塔。孔水洞,是北京最大的地下水泉之一,对研究隋唐宗教艺术和水文变迁,均有参考价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堂过街楼∵

河北镇万佛堂村东口。

铁瓦寺∵

河北镇***。明代始建,清代重修,坐北朝南。现存山门、东西配殿及铁瓦殿。铁瓦殿呈圆柱状,顶部有六条垂脊、宝珠及瓦均为铁制。铁瓦长0.31米,直径0.13米,共有458块,大部铸有铭文。是北京地区比较特殊少见的建筑,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连泉禅寺宝塔∵

河北镇南口儿村

石花洞造像∵

河北镇南车营村北,着名的旅游风景区石花洞西侧约50米处。在南崖壁长30米,宽8米的崖面上,有佛教造像7尊。石花洞口向西,有第一尊造像,足踏莲花,安祥自如。崖壁右下侧的另一尊造像,雕刻比较简单,似是依崖壁石势几笔勾勒而成。这两尊造像分别是接引佛和菩萨。第三阶梯田崖壁上有造像3尊,左雕护法天神,侧身直立,双手叉腰,凹肚胸,二目圆睁;中间一尊手持佛尘,端坐于莲花座上,为药师佛;右侧造像则注目着山中小路,第四阶梯田南侧立巨大斜面青石,石面上雕刻着两尊佛像。一尊为弥勒佛,一尊为佛祖释迦牟尼。释迦佛祖慈眉善目,两耳垂肩,二手合十双膝盘坐于莲花座上。根据摩崖造像旁的铭文记载,摩崖造像附近曾有一座古刹,大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圆广法师云游至此,发愿修造佛像。

庄亲王墓∵

河北镇磁家务村北。据史书记载,和硕承泽亲王葬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三合土宝顶下砌两层大理石高台,前有碑石和供桌。石牌楼设在墓前。和硕庄慎亲王葬于乾隆年间,有两个宝顶,一个用三合土夯实,一个用砖砌筑。两个宝顶前各树一碑。和硕庄襄亲王葬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三合土宝顶下用大理石筑座,高4米,直径6米。墓前有螭首龟趺碑。庄亲王墓石牌楼是四柱三门形式。通天柱为方形,高7.5米,宽0.48米,柱顶上雕刻着望天吼,柱脚两侧有抱鼓石,共8对。牌楼通面宽为9.8米,中门宽3.2米,两侧门宽为2.8米。梁、枋上浮雕海水江崖,祥云图饰。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窦店清真寺∵

窦店镇

窦店土城∵

窦店镇西。城作长方形,分为内外两层,内城为夯土打造,外郭是堆积的土围。内城东西长1100米,南北宽860米,外郭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960米。城与郭之间距离约20米。西南转角尚保存有高达8米的城墙,顶部宽约2.5米,底部宽约17米,夯土层次明显,厚度多在12-17厘米之间,层间有铺草的痕迹,夯窝圆形,直径5-6厘米。城内靠西墙有子城一座,也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西墙即借大城城墙,其余三面只南北转角处尚有遗迹可寻。城址地基稍高于四周地表,子城又高于城内地表,从地表散布的碎陶片和城墙夯土中包含的篦纹和绳纹灰陶的情况来看,城垣的建筑年代初步断定为战国末期到西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于庄塔∵

窦店镇于庄村南上坡。又称和尚塔。塔建于金代。砖结构,为六角形三级密檐式,通高约8米,周长4.8米。

弘恩寺∵

窦店镇望楚村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清乾隆七年(1742)毁于大火,后又重建。寺坐北朝南,五层院落,碑刻林立,是明清一座规模宏大的重要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和五层殿宇。山门旧有汉白玉石匾,额曰:"敕建弘恩寺",今山门无存,匾移置第二层殿前。钟鼓楼亦废。第一层殿三间,是哼哈殿,内供泥塑哼哈二将,面阔三间;第二、三层殿各五间,二层殿为天王殿,三层殿称弥陀殿,均前出一步廊。前面三殿保存完好。第四、五层殿各五间,亦前出一步廊,但已顷圮,从殿基柱础判断,规模大于前三殿,四层殿为观音殿,以第五层殿最宏伟,为释迦殿,俗称白皋,为两层楼阁建筑。白皋往东有黑皋,为八角楼,毁于民国九年(1920)。寺内原有东西配殿、庑殿各27间,现仅存16间。寺前是塔院,分为南北两院。南塔院有50余座墓塔,北塔院有100余座。现塔已无存。整座寺院围以高大石墙,乾隆帝曾至此。现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良乡文庙∵

良乡镇良乡南街路东。是明、清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庙坐北朝南,山门处有一座石拱桥,两侧配以石栏。桥旁有泮池。池内栽种多荷花。桥前的两旁有石狮一对,左右对称;中间石碑记录着文庙兴衰的历史。穿过石桥是3间大殿,两侧有配庑各5间。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明三暗九,重檐完殿顶,顶铺灰瓦,里面放置孔子的牌位。殿前有月台。两旁配殿各为5间。"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大成殿、配殿幸存外,其他建筑及文物均被毁。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良乡塔∵

良乡镇昊天公园。塔为五级楼阁空心式,高大雄伟,是良乡的重要名胜古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郊劳台∵

良乡镇大南关外。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俗称接将台,即皇帝迎接出征将士奏凯归来之地。现存汉白玉碑亭有16根石柱,两层,每层8根,亭内有石碑,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所立。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辛庄行宫遗址∵

良乡镇黄辛庄村

大南关烽火台∵

良乡镇大南关村

广阳城遗址∵

良乡镇广阳城村

黑古台遗址∵

良乡城南黑古台村。遗址以黑古台为中心,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北至纸房村,南至小营,东至鲁村、常庄,西至大南关富庄一带。台高约6米,长、宽各约40米。1962年10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勘察,曾于纸房村南约200米断崖处,开探沟两条。试掘所得大量残瓦,与地面采集标本一致。瓦分两种,一为灰白色掺有大量蚌屑者,凸面印有相互交错粗绳纹,凹面印有布纹,个别瓦片烧成红色,似为手制;二为青灰色胎质纯净者,凸面印有粗绳纹,凹面印有粗布纹及隐约的粗绳纹,制工规整。这些残瓦又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类。板瓦均为大型的,其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青灰色瓦凸面一端或有棱线纹;筒瓦宽约18厘米,一端有子口,灰白色者在子口转角处作圆角,青灰色者作为直角。有的筒瓦一端带有圆形钉榫或连接半瓦当,半瓦当上皆饰兽面纹。在遗址中还采集到一些陶器残片,有夹蚌屑的红、灰陶釜、瓮、鬲,泥质灰陶豆、高领罐及井圈等。此外,在常庄村西还发现了数座烧瓦窑址,在窑址底部及附近所出的残瓦,与探沟中出土者相同。根据遗址中出土的残瓦、各种陶器残片及兽面纹半瓦当的形制与纹饰特征,判定遗址的时代当属东周∵

金陵遗址∵

燕山区车厂村龙门口。共葬金代"始祖"至章宗17个皇帝、后妃及诸王,是北京地区第一个皇陵,比明十三陵早约200年。对于金陵,史书记载不多。金海陵王完颜亮从贞元三年(1155)三月开始至十月,在云峰寺旧址建3个墓穴,安葬了他以前的3个皇帝。第二年又将金朝建国之前的10个祖先之灵迁来此地安葬,各立称号。至章宗末年,金陵各地下宫殿和地上建筑均已建成。金陵区分帝陵、纪陵及诸王兆域3部分。大定年间陵界为78公里,大安年间为64公里。陵域设有围墙,每隔一定距离建有土堡。金以后,陵墓无人守护,地上部分逐渐残毁。明天启年间,因后金政权倔起,明皇惑于术士之说,认为后金兴起与金?quot;气脉相关",遂拆毁了金陵地上建筑。清初对有的陵墓进行了修复,还特设守陵户,春秋至祭。乾隆时又进行修复,但后来遭到严重损坏,金陵地上部分几乎无迹。从1986年开始,北京市文物部门对金陵进行踏勘,测定出金陵在大房山支脉云峰山的具体位置,找到金睿宗的景陵。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水寺石佛∵

燕山区蝎息岗。白水寺(俗名大佛寺)已毁。现存一佛二胁侍石像,造形古朴,高达丈余,是北京现存元明时期最大的石雕像。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亭∵

燕山区凤凰亭路北。是一座重檐攒尖顶的石砌碑亭。亭内竖有清雍正九年(1731)石碑一方,阳书"圣德光昭西山仪凤碑铭"。

长春寺∵

燕山区歇息岗村。明天启六年(1626)重修。寺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均有东西配殿。前殿3间保存比较完整,前后出廊10.3米,进深1间,上部是硬山筒瓦箍头脊,有垂兽和五小兽,带排山勾滴。二、三进殿均面阔5间,已被拆毁。寺内有清同治年间(1866)石碑一方,记述了村民集资修此寺的经过和捐资人姓名。此寺初建时,为一所佛教寺院,清同治年间整修后,改为娘娘庙,年年举行庙会,并有送娘娘避暑等仪式。20世纪50年代末,改为敬老院。寺内有一株约700余年的银杏树,现仍年年结果。长春寺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燕山造像∵

燕山区燕山公园内。原在房山区燕山街道迎风六里旁的花岗岩山上,轮廓上宽下窄,呈磨菇状,雕刻轮廓高1.85米,周长6米。龛上端左右各打一结,下垂飘带,一佛二菩镌于龛中,佛高1米,体态匀称,两耳垂肩,面部已剥蚀不清。左臂下垂,右臂弯曲,手扶胸际,赤踝双足,立于须弥座上,左右二菩萨高0.50米,左侧一躯拱手而立,右侧一躯左手扶胸,右臂下垂。据有关专家鉴定,为隋代作品。1990年,移到燕山公园内加以保护。

姚广孝墓塔∵

崇各庄乡长乐寺村东。八角九级密檐式塔。塔前有明宣德元年(1426年)所立成祖棣"敕建姚广孝神道碑"一座。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常乐寺明太监墓∵

崇各庄乡常乐寺村

常乐寺∵

崇各庄乡常乐寺村

豆各庄塔∵

崇各庄乡豆各庄村西。始建于明代。八角形,通高约15米。塔基的须弥座束腰间,八面砖雕轮、螺、伞、盖、花、罐、鱼、肠的八宝图像。座上端为上下3层砖雕莲瓣。塔身八角柱形。东面辟券门,其它各面,分别开设砖雕的假门、假窗。塔身之上是9层仿楼阁建筑。第l层檐下装饰斗拱。其它每两∵层榴之间做成仰、覆莲瓣。檐子为叠涩式。塔刹由下大上小的两层砖雕莲花组成。这座塔的特点之一是采用莲花装饰的成分多:整个塔由座上的3层莲花托起,每两层檐中央又装饰上下对称的仰覆莲瓣,共有8层之多;再用莲花封顶。

环秀禅寺∵

崇各庄乡小幼营村北。明成化年间建。寺坐南朝北,占地约3340平方米。正殿完好。正殿面阔12.3米,为3间无梁殿建筑。殿内为写隆顶,高7米。对面的墙壁上有券顶的佛龛3个,下设连通的须弥座。座和佛龛都是汉白玉石垒砌。座高1.1米,长6.3米。∵佛龛各高1.6米,直径1.3米、进深1.2米。殿前有月台,长8.5米,宽2.3米,高1米。其上矗立螭首龟趺碑记一座,为"敕建环秀禅寺碑记"。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金成明牌楼∵

崇各庄乡刘庄村。建于清代。采用艾叶青大理石材料构成,坐北朝南,四柱三间三楼形式。四根方形通天柱顶上雕刻石狮,石狮中间雕刻着3个火梁、枋是方形垫板,垫板中心镌刻铭文"金公之墓",四周浮雕行云腾浪。四根通天柱呈不等边八角形,高4.3米,四个正面长、宽都是0.6米。牌楼前原设有1对华表,1对汉白玉石狮,建有一座高约2米的石桥。牌楼后有螭首龟趺碑记2座,宝顶四面设有围墙,自成一院。据传,是乾隆帝岳父金成明的墓地。后来金家败落,坟地被天主教会买下。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上方山诸寺及云水洞∵

岳各庄乡圣水峪。隋唐以来的佛教胜地,有九洞十二峰名胜和以我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古迹。兜率寺以西八里的云水洞是天然石灰岩溶洞,为上方山胜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应公长老寿塔∵

岳各庄乡天开村。建于元代。为六角五级密檐式砖塔,通高12米,造型秀丽挺拔,须弥座上砌三层莲花,柱形塔身正面开拱门,门楣上端嵌铭文:"应公长老寿塔",各层檐下均有仿木结构的砖制斗拱。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开塔遗址∵

岳各庄乡天开村东南。建于辽代。塔南向,坐落在山岗中腰,为八角形3层空心楼阁式,高约15米。须弥座装饰斗拱,束腰浮雕团龙、行龙等。塔身4个正方向每层均开发券的拱门,其它4面则辟为直棂假窗。每层檐均装饰斗拱。塔刹已毁。塔内设中心柱,柱与外墙之间是回廊。上下各层有爬梯贯通。

周吉祥塔∵

岳各庄乡孤山口村。建于明代。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通高约18米,塔基由汉白玉石砌石垒,须弥座塔基束腰间砖雕花卉、人物故事等,形象逼真。塔身为八角形,每角有砖砌圆柱,塔上各层檐均采用正反叠涩做法,各层檐角梁重挂方形铜铃。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伊桑阿墓∵

岳各庄乡皇后台村。伊桑阿是清满洲正黄旗人,顺治进士,授礼部主事,康熙时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墓东西向,现已无存。墓前存有雕刻精美的华表、碑、石狮、五门石枋等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艺术价值。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蟠桃宫遗址∵

史家营乡柳林水村北莲花山。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由道士蔡义先主持修建。坐落于断崖朝阳的平台,分为三层院落,有房约100间。一、二层院之间的院门门楣嵌有匾,阳面为"洞府",阴面为"真有堂"。院内有民国十三年立"京西莲花山蟠桃宫落成碑记""创建莲花山蟠桃宫碑?quot;两座碑。在正殿后有水洞,长约10米,宽约8米,高约3米,水深2米多,称为圣水洞。正殿东北端,有一个天然洞穴,进深十余米,宽约12米,高约4米。中正有3尊泥塑彩绘神像。主像高约4米。正殿西侧是老爷庙。老爷庙往北为独立成院的娘娘庙,此两座庙宇为曹锟的妾和段琪瑞的儿子兴建。从蟠桃宫西门下山路段"十八盘",是蟠桃宫第一景观。蟠桃宫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瑞云寺∵

史家营乡曹家房村。建于辽,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该寺历代为佛教胜地,民国初改为道观。山门是单间无梁殿,"瑞云观"3字由曹锟所书。寺中保存元代"故大行禅师通圆懿公功德碑并?quot;碑。碑记文字有2600字之多。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圣米石堂∵

史家营乡柳林水村北莲花山

张坊城∵

张坊镇

张坊村塔∵

张坊镇。辽天庆六年.(1116)始建。为八角形五级密檐石塔。通高6米。塔座分上、中、下三层:上部是圆形的石雕仰莲托;中、下部为两层须弥座,周身浮雕人物、动物图案。塔的中部是独石制就的八角幢身,因上面刻有经文,所以俗称"经幢"。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张坊地下古战道∵

张坊镇

片上村烽火台∵

张坊镇片上村外

中山寺遗址∵

张坊镇北白岱村北山腰。中山寺已不存,可观音像却完好保存。它面向东,坐落在石洞内,用艾叶青石精雕而就。始建于明末清初。观音像高1.9米,∵蜷足端坐,一只手五指向上置于胸前;另一只手平伸在腿面上,手心向上,赤足。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像前有清泉

黄廷桂墓∵

张坊镇北白岱村。现只存碑记,两碑并列,一为汉文,一为满文。首龟趺。高4米,宽1.15米,厚0.5米。

下寺石塔∵

张坊镇下寺村北山顶。始建于唐代。石塔坐北朝南,方形,高3.7米。通体采用汉白玉石制成。基座用块石垒成。中间用四块厚板石组成方形佛龛。龛的南面设券门。门两侧,各浮雕金刚力士,反映出唐代雕刻技艺。自门向里,正面石壁上又一组浮雕:释迦牟尼端坐中间,两侧各有他的弟子1个。这组雕像高0.4米,宽0.44米。佛塞西壁石料脱落,上部是仿楼檐7层,各层檐采用叠涩做法,每两檐间线刻缠枝花,宝珠塔刹。塔的整个造型呈笋状。此地原有上寺和下寺。下寺村就是以寺命名的。上寺就在石塔旁。塔北侧发现了大量的唐代砖瓦、瓷片等,塔西悬崖问有羊肠小径,石壁上有打凿的文字"上天桥"、"仙仁水"、"如来愁"。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大峪沟摩崖造像∵

张坊镇大峪沟村东北。在面朝南的青石断面上,有造像两龛。右侧一龛高0.88米,宽0.98米。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坐像,两侧各为其弟子或金刚力士,顶部为二飞天。共有造像9尊。龛的两侧有题记。左侧一龛高1.7米,宽O.85米。有释迦牟尼垂足端坐造像。右侧一直为唐代;左侧一龛较之前者稍晚。与云居寺唐塔上人物浮雕同属一种艺术风格。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三合庄摩崖造像∵

张坊镇三合庄西北的深山中。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造像宽5米,高2.1米,造像群以三世佛为主体。造像下面是利用山石打制的供桌。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唐古城遗址(房山)∵

张坊北15公里。又称东关上城。创建于唐代。面向南,三面环山。原来的墙长200米左右,宽4.4米,高约6米。残存墙体长65米,宽4.4米,高2米左右。这座城西不远是西关上城(关口),而在它的东南面(现在的前石门村),又是一座城(关口)。三城呈"品"字形,各据山口。

西关上城遗址∵

六渡西关上村北,现在公路从城墙穿过,由于城墙所剩无几,城三面环山,只南面用鹅卵石筑墙,当时城墙约4米高。现存长度150米,宽3米,高2米。山顶上有一座块石垒成的炮台,高7米,宽6米。

孙国玺墓∵

坨里镇上万村西南

圆通寺∵

坨里镇北车营村

谷积山鞭塔∵

坨里镇北车营村谷积山

灵鹫禅寺∵

坨里镇北车营村北。元代建。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有山门、二进殿宇和4块石碑。山门与第一进殿之间,左边有明正统五年(1440)四月八日碑记一块,额篆书"敕赐灵鹫禅寺"。第二进殿是正殿,无梁建筑。第二进殿后搪墙两旁,立辽、元碑各一块。辽碑为大康四年(1078)四月十五日立。元碑为"大元至正七年(1347)三月"立。寺东配殿南侧有正统五年(1440)四月八日立"敕赐灵鹫禅寺兴建记"碑一块。旁有小石狮一尊。寺后台地上有圆通殿一座。在谷积山中,还有古塔三座。分别立在三座山上,铃档塔建于明代。鞭塔建于辽代,东塔也称和尚塔。明成化十五年(1479)所建,山上还有张公、华公太监墓。

吕祖庙∵

坨里镇大南山谷内。建于明代,清代时重修。庙坐西朝东,依山而建,总面积5万平方米。庙前150米处是过街楼,为明代建筑。街楼下面由红砂石垒成方形台,中间是发券的行人穿堂路。台上面是3间殿堂。穿过街楼,前方约30米处是一座3孔石桥,桥长10米,宽5.6米。∵庙为四进殿堂:前殿面阔3间,进深2间。殿的两侧各建耳房2间。第二层殿有高大的月台,月台有13级台阶。大殿面阔3间,进深2间。第三层殿的月台为9级台阶。殿堂面阔5间,进深2间。第四层殿为两层楼阁,上下各5间,地面辅方砖,楼梯用青砖砌成,殿前的月台有11级台阶。在第四层殿的后面是一片开阔地,是清代奕绘贝勒的墓地,宝顶现已不存。吕祖庙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乐毅墓∵

官道乡富庄村东

关帝阁∵

官道乡鲁村东口。建于明代,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重修。建筑高16米,坐东朝西,为两层楼阁。面阔3间。下层砖发券门窗,双扇板门。阁内方砖墁地。明间靠里墙设木梯。上层前出一步廊,沿廊柱设栏杆。隔窗、门窗已无存。木板地面,脊檩上楷书"大清康熙岁次壬寅仲夏重修"。梁枋施旋子彩画。山墙绘有"战吕布"等人物故事壁画。现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穆柯寨∵

十渡镇穆家口村。经专家考证,这里曾是辽、宋古战场。穆柯寨由三道寨门、聚义厅、习武厅、穆桂英闺房、招亲房、点将台、射箭场、草料场、古寨墙、降龙木、天门阵图等部分组成∵

平西抗日烈士陵园∵

十渡镇。纪念碑宽3米,高1.6米,由3块汉白玉组成。碑座高0.9米,用墨玉贴金。碑基高0.8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四周用花砖镶砌。碑阳金色题词为萧克手书,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五日。十渡镇人民***于1993年在纪念碑附近建立起平西抗日烈士纪念馆。此外还有赵然墓、郭士红烈士墓、郭永生烈士墓。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六烈士纪念碑∵

十渡镇北老帽山下。坐北向南,方首方座,座宽0.7米,高0.8米,碑高1.3米,宽0.6米。六烈士碑是由共青团房山县委会、中共十渡乡委员会、十渡乡人民***于1984年2月26日建。六烈士纪念碑已公布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长沟土城∵

长沟镇东长沟村。汉代建。呈长方形。南北长419米,东西宽263米,高约10米,墙的厚度为25.6米。城东墙早已夷为耕地。西南城靠南侧的一部分毁坏严重,只剩墙基。北墙210米保持完好,高达6米余。城的内外地表,遗存了大量的红、灰加砂陶片,器物的足、口沿等。同时,还发现了单室的砖结构墓葬。长沟土城是北京通往涿郡、易州的交通要道。相传历史上窦建德兄妹分别驻守窦店土城、长沟土城。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严行大德塔∵

长沟镇西甘池村西北。建于金代。为六角形七级密榴塔,全部汉白玉石雕砌,南向,通高5.53米。塔基为六角形须弥座,高1.3米,塔身由莲花座承托。塔身高1.43米,每面宽约41厘米。正南面楷书∵"严行大德灵塔"。上部为七级密檐,高2.8米。各层檐头雕出瓦当。塔刹为仰莲托宝珠。1986年对灵塔进行了整修,并在塔的四周砌了砖台。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顺承郡王家族墓∵

长沟镇西甘池村

北郑村辽塔∵

长沟镇乡北郑村西口

南正行官遗址∵

长沟镇南正村西200米的地方。距北京城约65公里,是北京去河北易县西陵的第二座行宫,行宫坐北朝南,占地约2万平方米,前抵南泉水河,后靠山坡。行宫前是汉白玉拱桥,过御河桥,是小广场。正对御河桥是左右并排的两个月台,左侧月台旁边有一棵梨树,径粗70厘米,它本是两棵树长在了一起,酸梨树怀抱着鸭梨树。右侧月台也有一棵树,在杏树的朽心内又生出一棵繁茂的梨树,这两株怪树,是南正行宫之奇观。小广场上的两眼水井,至今还保存着。广场后面是行宫的主体建筑。中轴线上有两层殿堂。殿前有月台。大殿两翼有厢房。东西长廊的墙壁上,镶嵌着皇帝的石刻御制诗共30首。后院是御花园。南正行宫毁于军阀混战。

王仲民烈士碑∵

蒲洼乡蒲洼村西

蒲洼村兵工厂∵

蒲洼乡蒲洼村

金门闸∵

窑上乡窑上村南

贾岛墓∵

石楼镇二站村。相传为贾岛衣冠墓。墓呈丘状,方圆数丈,高约五尺。墓前∵建有石亭一座,亭中有大理石碣,是明代弘治年间房山知县曹俊所立,碑文为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书。贾岛墓原有贾公祠、宝顶(贾岛坟)及碑亭,占地130余亩。贾公祠是清康熙年间房∵山知县罗在公所建,祠坐北朝南,三进殿宇。后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存清代重修贾公祠碑记两座。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十字寺遗址∵

车厂村西北鹿门峪

大安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大安山乡镇府山坡上

汉代陶井∵

东营乡曹章村

槐抱榆∵

闫村镇南梨园村

常庄清真寺∵

常庄

新街清真寺∵

新街

黄院石窟∵

黄院村∵顾册贞节牌楼∵

房山城西南、顾册村西北之间。坐落在房山城西南、顾册村西北之间。牌楼由单排两柱组成,方柱采用花岗岩石料,上端选用精质大理石。从建造形式、规格上看,是北京地区典型的二柱一间一楼牌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是为顾册村廪生李仲的妻子刘氏所立。牌楼面向西南,高2.67米,宽4.49米。两方柱上刻有对联,隔心板的阴面雕刻楷书。柱上有石刻对联,横梁上是仿木结构的庑殿顶,重檐,四条脊上雕有垂兽。阳面重檐下面有华盖匾,上面楷书:圣者,周围浮雕云朵。横梁上面雕刻石崖。据传,两柱上原来有望天吼,后被人毁掉。柱子下端有用铁箍固紧的夹杆石,夹杆石高0.37米,长、宽各为0.77米,夹杆石的通天柱高2.07米,宽0.42米。

奕绘园寝∵

大南峪

黑龙关烽火台∵

黑龙关村西烟筒尖

桃叶口烽火台∵

桃叶口峰侧峰

长阳烽火台∵

长阳镇长阳村

芦村城址∵

房山城东南约15公里,芦村东北约0.5公里处,∵与窦店村相连。城呈长方形,分内城、外城两层。外城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宽约800米,∵城墙仅南、北、西三面尚断续残存,东面大部分被毁;内城只有南、北两面各存一段,其他部分已无痕迹,城墙现存最高处4.6米。从城西南角裸露的断面看,∵城墙完全是以土夯筑而成,夯层厚10~11厘米。1957~1958年,在城内发现灰坑一处,出土大量陶片,在城外东北角约1里的范围内,均有此类陶片堆积。∵采集的遗物标本主要有:表面饰绳纹内印布纹的筒瓦、板瓦和表面饰绳纹内印方格纹夹点纹的板瓦,细柄碗式豆,半圆形器耳,平底,大口,侈唇、表面印绳纹加划纹的盆口沿,圈足碗,内有几何形纹穿孔陶片,陶尊,大口卷唇盆口,敛口绳纹罐残片等,还有夹砂红陶系器物,有敞口、内卷唇,表面饰绳纹和大口、侈唇、颈部饰瓦纹的大型瓮等。此外,还采集到菱形铁镞和残铜块等。由遗物可知,城址的时代属战国到汉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