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三大寺

露沙

慧济、法雨、普济是普陀山三大寺。

从轮船码头到佛顶山的慧济寺,有公车可以通达,票价二元五角:但从此下落,到其他两寺,必须走数干石级;若再想到其他胜地,则等车费事误时,徒步前进,恐怕得花二天时间,才可游玩普陀各重点。为了下想在这儿停留二天,而且我们有一老人家,也不适宜长途跋涉,决定雇车前往各处,以节省时间与精力。

海军招待所的大门,必须八点才开启,我们想要提早出发亦不可能。用罢早餐,只得坐在那儿等待。上车后便直驶佛顶山的慧济禅寺。到达那儿,但见摊贩汇集,根本不见寺的踪影,于是勉力爬上山顶,伫足眺望面前是汪洋一片,视野甚为辽阔,不由得人心旷神恰起来。

询问慧济禅寺所在,经路人指点,在一片郁郁森森的古木林内,顺着一条嵌有莲花雕刻的石板甬道前行,两旁是黄墙黑楞瓦。远远望见一块“同登彼岸”的石碑,以为已到尽头,谁知到达碑前,发现另有一条道路拓展开去,其曲折幽深的程度,由此可见。既云“同登”∵∵,我们便三三两两地在碑侧合照。

最后,终于发现了殿宇所在,首先看到一个圆洞门内有熊熊烛火,这是善男信女朝礼的初步,进入庙门,首先是四大金刚守门:大雄宝殿上不外弥陀佛、韦陀、观世音菩萨、二十***等佛像。

所以称为慧济,是明代圆慧和尚在此劈山筑寺,因而取名而得。

从慧济到法雨寺,必须经过一条石级小道,称为香云路,全程约二里路,共一千余级。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三大香会期间,这条路上,行人摩肩接踵,途为之塞。他们多半背着黄色布袋,在那儿三步一叩,口中念念有词地前进。也有一步一跪拜的,那种虔诚的模样,根本旁若无人。

我发现这些跪拜的信徒中,以女人为多,尤其五、六十岁的。我好奇地站在一边,仔细听她们所念的词,只记得里面有“一加一,七加七”,后来我在路边摊买瓷做的小小十二生肖,问摊贩她们是否有一定的颂祷词?据说好像并无定规,完全由她们自己的心愿来编的。

这条路上浓荫遮道,藤萝攀延,到处足银色的小白花;再加上有涧水自山巅流向山麓,淙淙之声,时断时续,有似聆听仙乐。在香云亭不远处,有一块略呈方形的巨石矗立道旁,上刻数尺见方的四个大字——“海天佛国”,相传这四个字是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

奇特的是,在“海天佛国”大石上又叠了一块巨石,题为“云扶石”,由于它高掸青云,尤其在云雾缭绕时,更为贴切。一九六二年郭沫若游普陀,在佛顶山上以“佛顶山顶佛”句求下联,同行的人苦苦思索,都无法应对,后来有一山民以“云扶石扶云”,可谓绝对,一时传为佳话。

到达法雨禅寺,它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座落在白华顶左,锦屏峰下,千步沙之上,清末唐有为来此曾题联曰:“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发”,可见法雨寺实具山海之胜。

法雨寺依着山的形势而筑,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直到方丈室,显得殿殿升高,气象超凡。寺内的建筑以九龙观音殿最为金壁辉煌。据云,康熙三十八年,朝廷发金陵城内琉璃瓦,拆明故宫九龙殿盖成。观音像顶端有九龙藻井,一龙盘顶,其他八龙环绕八根柱子,昂首舞爪,造型古朴典雅,十分优美,现被列为浙江省重点保护文物。其次是玉佛殿,有一亘佛横卧殿后,只露出一个慈眉善目的头颅,身子用彩巾盖住,足足有一丈乡长。

再往下走,便是普济寺了,它座落在灵惊山麓,是“不肯去观音院”的前身。唐时始建,宋朝末年先后称为“五台圆光寺”与“宝陀观音寺”;迨至清康熙年间,始定名为“普济禅寺”。这座寺院的规模极大,共有大小殿堂,楼轩三百一十二间,而它的主殿叫“圆通宝殿”,又有“活大殿”之称,怎么说呢?相传从前有个官老爷,作恶多端,罪孽太重,深怕来世不得超生,于是来到普济寺大圆通殿打“千侩斋”,本来用一千个和尚绕佛而行即可,他却偏要用三千个和尚。那天殿上供桌高搭,香烟缭绕,鼓钹齐鸣,这三千和街双手合十,口颂佛号,绕殿而行,伹说也奇怪,平常五百个和尚绕佛并不显得宽敞,而今三千和街绕佛,也不觉得拥挤,这一情形看得殿外所有香客都目瞪口呆,连老方丈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信口说道:“这真是佛力无边啊!大圆通殿可称为活大殿了”,于是这一名称不胆而走。

殿中所供奉的观音高达六点五米,妙相庄严,就连像前的善财、龙女也雕塑得神态十分灵动。而在中山门与天王殿间的通道两侧,耸立着钟楼与鼓楼,分别悬挂着七千余斤的巨钟与直径五尺的大鼓,每到夜半,钟声远扬,清越之声,远超过姑苏的寒山寺,钟声远扬,并非虚言。难怪普济被称为普陀第一大寺了。

《狮子吼》第30卷第10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