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升山灵岩寺小记

善寿

长住福州闹市,满眼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生活在摩肩接踵、人流如注的裂缝中的人们,总想到城外转一转,找个僻静之地,回归大自然,吸吸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

一日春暖花开,莺歌燕舞。叶君来约游升山灵岩寺,说那是“林则徐到过的地方。”嘿,民族英雄都留下了脚印,凭那一句话,让我“一刻钟”;隹备,立刻启程。

车子北行,至新店赤星村,绕新铺就的盘山水泥公路,左旋右转,来到了升山。

升山海拔600米,旧称“飞来峰”,传说是越王勾践时代,山从浙江会稽(今绍兴一带)∵∵“飞”来,故名。灵岩寺距山顶还有二三百米。山体虽不高,但林木滴翠,鸟雀呜啼,野花片片,泉水淙淙……竟在市郊仅七八千米处藏有古寺,一时好像“发现”了新大陆那样,很是高兴。

鼓山涌泉寺建于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距今1221年,算是“最老”的了。但是升山灵岩寺,据宋《三山志》记载,创建于陈天嘉三年(562年),比涌泉寺还要早上221年,所以有“闽中宝刹第一”的美称。

福州是林则徐的故乡,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指挥销毁237万余斤的鸦片,大杀了英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威震全球。林则徐小时候在升山村念私塾,上升山放过牛,进灵岩寺看过古迹。

“寺后的一块山崖上,还有关于林则徐的石刻呢。”这是特大的好消息,经僧人指点,即刻登攀。真的,有5块摩崖石刻,其中一块高140厘米、宽53厘米的岩壁上,自上而下,自右至左,刻着字径13厘米见方的三行楷书:∵∵“道光庚戍夏,邑人林则徐、郭伯苍同蜀李惺游升山寺。”

我们面对这颇不寻常的石刻,肃然起敬。庚戍是1850年,66岁的因病辞官的林则徐,和郭伯苍(钦赐一品封典的举人)与四川进士李惺(曾住詹事府左春坊赞善,后主教成都锦江书院近20年),抱病游升山寺(灵岩寺)。放眼世界的这位民族英雄,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敬佩。

很可惜,只过了三四个月——1850年11月22日(十月十九日)上午8时,林则徐这位奉旨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途中,在广东潮州普宁县逝世。

唐代的周朴,宋代的陈襄、曾巩、钱昱、程师孟、陈铸,明代的徐蚴、石赓、谢肇淛等等古代一大批文人墨客、州府官员,都为升山和灵岩寺留下过诗篇;清代的何求还在巨着{闽都别记》里,专辟《谢仙功工正访长老》一回,叙述了灵岩寺的神奇传说。再看看那“镇寺之宝”——一个长5米、宽1米的石槽,槽壁刻的“宣和甲辰(1124年)当寿僧师达等化缘造”几个楷体字,也会让游人惊得瞠目结舌:∵∵“嗨,800多年啦!”

解放前,灵岩寺是闽浙赣省委的城市工作部的重要地下联络站;由连江、罗源、闽清、古田、林森五县组建的游击队,常在灵岩寺过夜,并获得许多重要的物品。寺僧以特殊的身份支持革命活动,作出过重大贡献。

解放初,土匪尚未肃清。1949年9月18日,源得和尚为保护原先游击队存放在寺里的20多支长枪和十几支短枪,不幸遭土匪残酷毒打枪杀。随后,闽侯县人民***追认源德和尚为革命烈士。他的牺牲是佛教僧人的光荣,他献身新中国的崇高品质令人敬仰。

历史上,灵岩寺兴兴毁毁,难予考定。现存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是1907年重建的。2000年竣工的大悲殿,高16,6米,双层屋顶、三面回廊,设计新颖,雄伟壮观,建筑面积达450多平方米。2002年底塑造的32臂观音圣像,高8.5米,造型独特,形象逼真,深受游人赞赏。

我们站在峰峦环抱的灵岩寺前,只见远处左有鼓山、右有旗山,近处东有狮山、西有象山,形胜无双。居高临下,榕城胜景一览中。鳞次栉比的座座高楼,历历在目;绕城蜿蜒的闽江、乌龙江向东南方奔流。

灵岩寺——不虚此行,确是一个好去处。

(作者工作单位为福建科技出版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