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中的清静园——福州开元寺纪游

黄秀华

福州开元寺坐落在市中心最繁华的鼓楼区。寺院门前的开元路,大车小车,川流不息。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福州旧城改造加快了步伐,道路两旁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些新盖的楼房大都是商住两用,楼上多层为住家,楼下临街为商店。商店里现代化的装饰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众多顾客,他们进进出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就在这人潮汹涌的市中心,却有一座环境异常宁静的开元寺。完全可以这么说,开元寺是闹市中的清静园。

一走进寺院大门,一阵阵带着淡淡清香的微风徐徐吹来,你会情不自禁地深深地吸上几口,好像要把肺里污秽之气吐出为快似的,使人顿时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寺院里庄严肃穆的氛围,会使你的说话自然而然地变得轻声细语,连脚步都放慢放轻。僧侣们有的坐在案前,阅读经书,有的在轻轻地走动,做着各自应做的事情。而那些善男信女们,带着虔诚,走到菩萨跟前,点烛上香,合十跪拜,祈福消灾,保佑安康。

开元寺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比鼓山涌泉寺还早二百多年,是福州市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已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最初叫灵山寺,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为开元寺,并沿用至今。原先寺门牌匾“开元寺”三个大字,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历经了一千多年的沧桑。不久前新建的寺庙山门上,有“福州开元寺”五个大字,运笔如飞,苍劲有力,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生前留下的墨宝。

寺内有一座铸铁阿弥陀佛,高5米多,宽约4米,重约5万公斤。铁佛叠掌盘足,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双耳垂肩,体态丰满,法相庄严,脸部生动传神,可谓形神兼备,为古代艺术之瑰宝,华夏无双。这里还有一个大石槽,是宋代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凿成的。石槽上刻有62字铭文,此为古代石器题刻所罕见。大石槽往往不被一些游人所注目,以为只不过是粗糙的石制品罢了,其实,这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福州开元寺占地5415平方米,现主要建筑有观音阁、铁佛殿、毗卢藏经阁、宝松和尚纪念堂、禅悦斋、寮房等。据史料记载,开元寺原先的规模应该比现在大得多,闽王王审知曾在寺中建戒坛,度僧三千;其子王钅粦也在寺内设戒坛,度僧二万。宋朝廷南撤时,皇族将祖宗御像奉安于寺中,视之为临时宗庙和皇家寺院。可见,当年的开元寺规模是何等的宏大。寺内原先还有一座“七重塔”。何以见得?有唐代诗人周朴的诗为证:“开元寺里七重塔,遥对方山影拟齐。杂俗人看离世远,孤高僧上觉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与蒙蒙白雾迷。心若无私罗汉在,参差免问日虹西。”不过,七重塔建于何年、毁于何时,已无从查考。此外,寺院里也还应有钟鼓楼,这是一般寺院必不可少的。清代释道霈有诗《福州开元寺大钟铭》:“大口师,时说法;扣无亏,闻普洽。昧者觉,暴者仁;亿万载,日日新。”此可作为佐证,可现在已不存在了。

在宋朝,开元寺僧众曾合力刻印大量的经书,计有1451部6132卷,其中《毗卢大藏经》为最着名。现今的毗卢藏经阁,已没有原版的《毗卢大藏经》,只有一大部分的影印件;原版仅存于世的一套,藏在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开元寺不仅刻印经书广为传播,弘扬佛法,而且是培养高僧的摇篮。千年古寺,历代高僧辈出。在唐代,日本空海大师和圆珍大师,都曾驻锡过开元寺;圆珍大师还向存式和尚学《妙法莲花经》、《华严经》、《俱舍论》等,又向当时也在寺中的印度僧人般若怛罗学梵文和密教。空海回国后,创立日本佛教真言宗;圆珍回国后,大力阐扬天台教义。他们两人均为日本佛教之宗师。

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佛教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任开元寺住持为释本性法师,他是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对开元寺的发展有了新的规划:在寺内建一座天王殿和一座大雄宝殿,仿清代建筑风格,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建造,按古建筑经典《营造法源》所述的蜂垒巢斗拱制作。天王殿高12.8米,宽18.2米,深13.6米,预计造价150万人民币。大雄宝殿高15.6米,宽22.6米,深16米。目前,该寺院正在募集资金。与此同时,已动工的开元寺改建和扩建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今年春节前,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修建了“灵源阁”。灵源阁第二层设置“空海纪念堂”,第一层为药师殿,供奉着药师琉璃光如来佛。坐在莲花宝座上的药师佛,右手执着莲花枝,左手托着百宝葫芦,面部慈祥,双眼注视着朝拜的善男信女,给人以亲切之感。佛背放射出的佛光圈上,塑有十二药叉神像。佛前供桌上站着两尊美艳绝伦的日光佛和月光佛。整个殿堂金碧辉煌,焕发出奇光异彩。在这闹市中的清静园里,红烛高照,紫烟袅袅,是修心养性的好地方,也是人们到福州旅游观光必去之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