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滦县神秘的龙兴寺

龙兴寺

九百户∵∵阚树权

龙兴寺在青龙山东坡山脚下的老龙潭北岸,也叫龙湾庙。她背靠一带山涯,面临数丈高崖,左绕潺潺溪流,右环青龙深潭。高崖、溪水、古寺、枯柳,使龙兴寺显得肃穆而古朴。

据说,寺旁的老龙潭是北海龙王秃尾巴老李的出生地。当年,一名村姑上山锄地,走到潭边,不觉昏昏睡去,,仿佛龙盘玉体,自此之后,身怀六甲,十月怀胎,生下一个肉蛋,团团围转,转到潭边,钻出一条小小青蛇。村姑精心喂养,渐渐长大。后来因为私自降雨解救百姓被天庭斩去尾巴,发配去了黑龙江。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施雨之恩,在潭边选址建庙,并盼望他在天庭步步高升,取名为龙兴寺。

龙兴寺前后两座大殿,前排是门房,后排是龙王大殿,两殿之间有配殿和钟楼,配殿居住僧人,钟楼悬钟一口,僧人早晚敲撞,念诵黄听。钟声悠悠,使沉寂静谧的山谷焕发出生气。

龙兴寺的建筑年代当在明弘治十一年(1499)以前。《重修清凉禅寺碑记》的背面刻着四邻各地捐款人的名字,同时还刻了6个寺名,即龙兴寺、云居寺、兴隆寺、清凉禅寺、颜古寺、龙泉寺,可以说明公元1499年,重修清凉禅寺的时候,龙兴寺已经建成了。

龙兴寺建筑在老龙潭边,自然十分灵验。旧时天旱,十里八香的人们都到这里来乞雨。乞雨是民间一大盛事,有很多讲究。本来行云布雨是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事,但这些神仙都是做具体工作的,一方协调不好,就会出现灾害。国人历来有“擒贼擒王,求人求皇”的经验,知道“官越大权利越大”,所以,乞雨就向玉皇大帝、龙王这些神头仙主去乞,不在理会那些雷公电母,风婆雨师。怕他们权小办不了大事。龙王是自家的老乡—秃尾巴老李,自然网开一面,但人们仍觉不妥,还要请出那位至信、至义、至仁、至礼的关圣帝关云长二老爷,让他去找老乡秃尾巴老李,这大概也是“肩膀齐了好说语”的意思吧!否则,关老二凤眼一瞪,卧蚕眉倒竖起来也不是好惹的。

九百户村当时是南三北四西五东六共19庄的会首,乞雨这样的大事自然落到会首的肩上。为了减轻百姓肩上的负担,会首们别出心裁,在九百户村东的关圣帝庙里专门塑化了一尊“竹胎老爷”。何谓“竹胎老爷”?就是关圣帝的全身用竹片编成。脑袋用楠木刻制,外面披上红袍,戴上红帽,化上凤眼蚕眉,贴上三绺长髯,手提青龙偃月刀,看上去十分威严。据说,抗战时期,有一群日本鬼子进入庙中,一脚踩到机关上。这“竹胎老爷”竟手提战刀突然站了起来,晃晃悠悠的似乎要举刀格斗,吓得日本鬼子哭爹叫娘狼狈逃窜。

竹胎老爷虽然显圣,但到龙兴寺乞雨,还是要人们抬着走,一般泥塑的关圣帝要八个人或十六个人抬,这“竹胎老爷”只要人四抬着就可以轻松上路了。但为了“讲气派”,仍然用八人抬的大轿。

乞雨的典礼就在关帝庙前,十九个村推举出上千人的代表,整整齐齐地跪在庙前,焚香叩首,礼拜之后,由会首说明乞雨的原因:“久旱不雨,民心慌恐,特请关老爷显圣,救民于倒悬”之类,便把穿戴一新的“竹胎老爷”请出殿内,安放在一乘大轿上。随后鼓乐齐鸣,吹吹打的打,鼓乐队开路,簇拥着“竹胎老爷”向龙兴寺进发,关老爷轿后是和尚、道士、尼姑列队根随,后头是保长、会首、及香绅,百姓列队其后。一路上所经过的村庄,百姓都要往“香锅”里续香,保障香火不断,所有乞雨人员一律光脚绾腿,戴柳枝帽子,还要异口同明声念:“弥佗佛,下雨吧,弥佗佛,下雨吧!”所经各村,由村里事先用黄纸书写横幅:“五湖四海,九江八河,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用绳子悬挂街心。家家门口张贴黄纸,竖写:“供奉兴雨龙王之神位,”两旁贴对联:

为四海保八方,三分赐雨;

树五谷养万民,四指甘霖;

到了龙兴寺,由一位有学位的乡绅或秀才或举人读“黄表”,就是写给龙王爷的奏章,大意如下:“为我泱泱华夏之东北一隅,直隶省津海道永平府卢龙县九百户19庄合会人等,一秉虔诚,斋戒沐浴,伏乞龙王之神位前,跪而祝曰:天将五月,滴雨未降,地未下种,百草已干,黎民百姓心急如焚,恐年来家家饿殍,户户鬼哭。乞求龙王大发慈悲之心,大开方便之门,怜悯众生,救民倒悬,显神威,驰灵檄,会五湖四海,九江八河,油然作云,沛然作雨!

念“黄表”的都要感情真挚,声泪俱下,在场者听之联想天干地旱,颗粒无收,饿肚之日,妻儿老小嗷嗷待食,触景伤情,泣不成声。

“黄表”读后。焚化于庙前。这时,整个乞雨就告一段落,大家依然列队肃穆而归。

有时,西北天空还真的乌云滚滚,雷电轰鸣,下起瓢泼大雨,连关老爷和乞雨的队伍都淋得精湿。

当然,这都是旧社会的往事了。人们的祈求是否真的感动了龙王且放在一边,人们渴望求雨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就足以让你相信是有神灵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