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个人的旅游经历而言,三省交界的地方通常是颇有趣味之地。道路、商贸、语言、饮食、习俗的交融往来使得交界地的文化具有更多层次的耐人寻味;交通的偏远与外界的不易到达又使得那里免于游客纷扰之灾,乡亲自然清新可爱些;遂值得一访再访。你到达的时刻整座小城便都是你的,和着当地悠缓的节奏,舒缓开“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境,斯人斯景亲切如童年。譬如浙江、福建、江西交界的山区古镇廿八都,譬如浙江、安徽、江西交界的钱江源莲花尖,譬如山西、河北、内蒙交界处的天镇——走过山西唯一一个没有门票的县城。

天镇县隶属山西省大同市,历史悠久,周为代国领域,战国时为赵地,至秦、汉皆称延陵县,金建天成县,元始称天镇。全县海拔高度在976~2016米之间,地貌特征为山区多、平原少。天镇县内风沙大、气温低,为大陆性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我到达的那个春日载我行于山路的司机师傅突然感叹“今天是个好天啊!”只因为那天没有风沙,蓝天万里阳光灿烂。我从南方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诗里的温润,和北方的苍茫、大气、宽厚,是到了边关塞外方能真切体会的。

和晋北地区其他县区一样,天镇县历史上一直地处边塞,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各个朝代修建的城堡墩台曾经担当过数百年的戍边重任。如今残留的天镇城池修筑于明朝,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砖包,公元1585年(万历十三年)整修加固,现在可以见到的遗址是断续几十米的南墙,连带着十多米土墙的北门,和位于县城相对繁华的西大街至今仍通行的西门。西门门洞高大,里侧是大街,外侧是某单位家属院。门洞里可见到完整的石桕、石插,门旁边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慈云寺”。

“天镇县城内的慈云寺,相传始建于隋朝,原名法华寺。现存建筑多为明代遗物。门票10元。”这是旅游书上仅有的介绍。哪知,抵达慈云寺的中午,却发现寺门大白天居然紧闭着。我依次趴在山门、掖门上向内张望,绕寺半圈试图趁隙而入,均未果。闲坐门口晒太阳的大叔同情心起帮我叩门,也无人应门。来天镇专为这慈云寺,吃闭门羹也罢了,偏偏这座寺庙在墙外看来惊艳无比——比邻闹市而重门深锁,自有“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的出尘气质,飞檐雕花精美,屋栋高墙沉寂,所谓古寺,如此才是贴切了一个“古”字的感觉。我在慈云寺外走来走去,走去走来,遐想寺内方物。最后,到对面移动营业厅查114后打电话到寺里,答大师傅正午睡,三点后再打来。

无奈之下,我先前往隋唐始建、明代重建的盘山显化寺。盘山距县城东南4公里,为儒、释、道三教混合寺院。寺院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毁于“文革”,现三教殿部分建筑犹存,寺外有阿育王塔。寺内有八景,最有观赏性的为两个石窟,需手脚并用沿石阶攀爬至半崖,可进得两清凉石室。小石室壁上雕有十八罗汉,雕像体态自然,衣饰流畅,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虽经岁月风蚀而色彩依然鲜明。过石桥可达另一个石室观音洞,洞顶渗水聚滴,击洞底积水回声如鼓,即为盘山八景之一的“水打鼓”。

转过显化寺回到县城,方才进入慈云寺。明代木结构建筑且保存完好的慈云寺原名法华寺,始建于唐代,辽开泰八年(1019)大修,明宣德五年(1430)重修后保存至今,并改现名,属佛教禅宗寺院。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为三进院落四重大殿对称式建筑群,被誉为“关北巨刹”。

慈云寺主殿毗卢殿内的木雕藏经阁是极为繁复精致的藏式风格,却又历经岁月的暗香沉静,立于殿内两侧,摄人心魄到不忍离去;释迦殿、观音殿、地藏殿现存100多平方米的明代壁画,为二十四诸天、天龙八部等内容;各殿殿脊装饰有华丽的砖雕、琉璃浮雕,千姿百态,色彩绚丽。最具特色的是钟楼和鼓楼,在建筑样制上吸收了塞外游牧民族的帐篷顶式样,元代风格鲜明,全国罕见,我所见仅北京天坛的祁年殿与之相若。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离京西逃,路经天镇,曾落脚慈云寺小住。回京城后,他们派专人给慈云寺送来两块木匾,慈禧的题词是“英灵万古”,光绪帝的题词是“山河闲气”,可惜,现在都已失落。开门的大师傅指着右边的一间侧殿告诉我:“这是当年慈禧太后与皇上住的屋子。”

无奈之下,我先前往隋唐始建、明代重建的盘山显化寺。盘山距县城东南4公里,为儒、释、道三教混合寺院。寺院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毁于“文革”,现三教殿部分建筑犹存,寺外有阿育王塔。寺内有八景,最有观赏性的为两个石窟,需手脚并用沿石阶攀爬至半崖,可进得两清凉石室。小石室壁上雕有十八罗汉,雕像体态自然,衣饰流畅,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虽经岁月风蚀而色彩依然鲜明。过石桥可达另一个石室观音洞,洞顶渗水聚滴,击洞底积水回声如鼓,即为盘山八景之一的“水打鼓”。

转过显化寺回到县城,方才进入慈云寺。明代木结构建筑且保存完好的慈云寺原名法华寺,始建于唐代,辽开泰八年(1019)大修,明宣德五年(1430)重修后保存至今,并改现名,属佛教禅宗寺院。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为三进院落四重大殿对称式建筑群,被誉为“关北巨刹”。

慈云寺主殿毗卢殿内的木雕藏经阁是极为繁复精致的藏式风格,却又历经岁月的暗香沉静,立于殿内两侧,摄人心魄到不忍离去;释迦殿、观音殿、地藏殿现存100多平方米的明代壁画,为二十四诸天、天龙八部等内容;各殿殿脊装饰有华丽的砖雕、琉璃浮雕,千姿百态,色彩绚丽。最具特色的是钟楼和鼓楼,在建筑样制上吸收了塞外游牧民族的帐篷顶式样,元代风格鲜明,全国罕见,我所见仅北京天坛的祁年殿与之相若。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离京西逃,路经天镇,曾落脚慈云寺小住。回京城后,他们派专人给慈云寺送来两块木匾,慈禧的题词是“英灵万古”,光绪帝的题词是“山河闲气”,可惜,现在都已失落。开门的大师傅指着右边的一间侧殿告诉我:“这是当年慈禧太后与皇上住的屋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