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清凉寺

文∵/∵eprince∵

江苏省沭阳县境内有一座清凉寺,位于万匹乡蔡庄村。对于它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探访。去年春天,朋友早早地向我发出邀请,约我同游,当时我就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下来。然而机缘不巧,到了约定的时间,我却因为公务羁绊,实在无法抽身前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虽然那次未能成行,但从此之后我就时常在脑海里幻想它的模样,有时候,我甚至会用我所看过的其它寺院的景象来给印象中空白的它一一填形着色。前几天,朋友再次邀我同游,鼓动我去参加他们组织的文学笔会,于是欣然前往。十几个人,满满的一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真没想到,下车之后它留给我的第一感觉居然是有点失望。现实中的清凉寺丝毫没有想象中的宏伟与庄严:没有开阔的门前广场,只有不大的一片空地,连并排停上三四辆面包车都嫌拥挤局促;没有高大的殿堂,只有几间新新旧旧的砖房,除了佛像之外,屋子里空空荡荡;它是那样的普通,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简陋到前半部连围墙也没有,没有了围墙的遮挡,前殿和偏殿就赤裸裸地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之下;它混杂在民居之间,前后左右紧紧包围着它的,不是民房就是菜地。站在那里,一时间我竟然有些迷茫,这,难道就是我一心向往的清凉古寺?眼前的景象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想象与现实之间有如此巨大的落差,怕是连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吧!

然而,我的不快之情并没有维持多久,短短的半小时之后,我就彻底地改变了先前的看法。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寺里的工作人员燃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这种欢迎客人的方式,是此地乡下的最高规格。主持师傅热情地给我们敬茶,一位姓仲的居士给我们讲述本寺的历史。据说,此寺最早建于汉朝末年,曾是我国着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西五台山清凉寺的分支,在唐朝时期和清代康熙年间香火都极为繁盛。据资料记载,历史上清凉寺曾有过一次最大规模的重修。康熙十四年(1675年)前后,浙江籍进士邵岳斗任沭阳知县,调集众多能工巧匠大规模重修清凉寺,至康熙十六年(1677年)秋建成。重修后的寺院当时分为前大殿、中大殿与后大殿,寺庙结构秀美、建筑色调幽雅。殿脊统一饰以金黄色的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碧辉煌,庄严富丽。清末民初,由于战乱频繁,和尚被迫出走,清凉寺才逐渐衰败。1937年前后,前大殿因民国县***拆用砖木而被拆除,中大殿于抗日战争期间被战火毁灭。解放后,仅存的后大殿曾先后充作粮所、村部、小学,一直保存到1976年才被拆除。现在的清凉寺,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原址上多年陆续重修起来的,现有前殿、偏殿和后殿等建筑,初具旧时规模。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萨、观音大士、十八罗汉等多尊彩塑神像。品着热气腾腾的清茶,听着清凉寺悠悠千年来兴废的过程,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没想到不起眼的小庙竟然有着如许深厚的历史积淀。在说到文革时寺庙遭受到的破坏时,满头银发的仲居士口气中深有惋惜之情。面对清凉寺古往今来的种种境遇,又有谁能够无动于衷漠然处之而不感慨唏嘘呢!我不禁为我刚才对它的轻慢而羞愧了。对它,我犯了“以貌取人”的老毛病了。

关于此寺,此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一千多年以前,正是国力鼎盛的唐朝时期,也不知道是哪一位皇帝有一次赴东岳泰山朝圣。朝圣毕,皇上一时兴起,于是向南巡幸,途中正好经过蔡庄。农历2月19这一天,皇上在清凉寺降香。说来也巧,不知皇上当时许下了什么愿望,在这之后不久,居然喜得龙子。这下可把皇上给喜坏了,龙颜大悦,遂下诏册封清凉寺为“百子庙”。这则故事不知出于何处,不知是乡人杜撰还是确有历史可考,反正自此以后,清凉寺名声大振,四乡八镇的人都前来焚香礼拜、许愿发誓,农历2月19日也就逐渐演变成了蔡庄的“百子庙会”。时至今日,蔡庄庙会仍然每年一度,吸引着周边地区的善男信女。我们去的当天,虽然然离庙会还有十几天的时间,但却遇上了从淮安老子山前来进香的两位香客。与他们攀谈得知,每年的蔡庄庙会他们都要不辞辛劳地来此进香。

漫步庭中,一只古朴的石香炉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只石香炉虽然不高,不过两尺左右,但造型古拙,腹部饱满、三足挺立,整体有一种昂然的姿态,看上去舒展大方,非同凡响。询问众人,都不知为何朝何代的遗物,但从外貌上推断,想必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吧。由于年深日久,风侵雨蚀,炉体的表面已经变得非常光滑,部分地方还有些破损。它默默地立在那儿,周身遍布着岁月的痕迹,象一位沉默的老人,静静地,什么也不说。我想,它应该是见证了清凉寺千年历史的沧桑了吧。后殿的前壁两侧镶有两块石碑,一块是重修大殿记,另一块是福田记,碑文是清朝大学士陈廷敬的手笔。两碑虽然有所残缺,其中一块还断为两截,但字迹犹在,清晰可辨。后院西北角,有一眼水井,相传乾隆皇帝曾在此饮马,并留有“一井有泉通四海,四时无雨滴天浆”的对联。

参观的间隙之中,我向寺里的主持讨了几本佛教的经典。我对佛学无甚了解,只是支离破碎地听过一些只言片语。我不信仰佛教,但是对它的某些教义和提倡的做法还是非常地赞同,如众生平等、劝人向善积德,等等。佛教中有好多深具教育意义的故事,比如地藏王菩萨为救母出家的故事。他所发下的宏愿,也令人十分的钦佩:“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四句话听在耳里,有特别震撼的力量。我一向认为,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的信仰,还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但愿这几本经典能够成为我探访佛教文化殿堂的一把钥匙。

寺南不远,相距数百米处有一座观音庵,是古时清凉寺的附庙,现名圣贤寺。相传此庵系明代冯蔡氏“节女”出家后化缘建造,毁于文革时期。现在的圣贤寺和清凉寺一样,也是在旧址上重建的,只是规模比清凉寺小了好多。院内有一株古槐,估计树龄已有二、三百年,主干已经枯死,历经风雨雷电,只剩下高约四米、直径大约一尺的一截无皮树桩,兀自傲然挺立。树干上下布满了比手指还粗的一个个洞眼。知情人说,这些洞眼都是被土蜂所蛀而成。树干虽死,但从其根部仍然不断萌生出新的枝条,最大的一枝已有直径两三公分的粗细了。其生命力之顽强、旺盛,令人叹服。

圣贤寺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电脑喷绘彩图,是扩建工程的效果图。从图上看,将来的圣贤寺布局宏大,气势雄伟。听现在的主持圣柱师太说,仅大雄宝殿就将耗资一百多万元,而这些钱,全靠她们化缘自筹。寺东的空地,就是大雄宝殿的新址,十几万元的地基已经全部埋入地下,只等天气转暖,地面部分就将开工建设。听到此处,我不禁愕然瞠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如此巨大的投入,居然全凭寺里仅有的三五个尼姑化缘而来,这其间该有多大的艰难啊!这不单需要有远大的雄心,更需要有足够的信心与坚强的决心,而且还需要有无私无我的崇高境界啊。同样的条件,假如换成了我这样的俗人,还能够做成同样的事情吗?扪心自问,只怕我连想一想的勇气也是不敢有的。

看着年事渐高的圣柱师太,我不由想起院内的那株古槐树来,想到它挺直不曲的树干与根底新萌的枝芽,我又想到这些年来为了清凉寺的发展而四处奔走呼告的主持释开通师傅。渐渐地,在我的脑海里,这两个人的影像竟然与古槐树的影子重合起来,模模糊糊的,难以区分了。



2006年3月7日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