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寺

文∵/∵小提琴手

星期天的时候,独自一人去崇安寺游逛,我在那里渡过了整个童年。而童年时的景象已消失了许多,于是每次故地重游都很感慨。城中公园的一草一木一石,我都熟悉无比,忽然感觉到这些事物的原样存在是比一个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因为它们是生命的舞台。一个曾活跃于舞台上的生命可以消亡,我们对着那个空空如也的舞台若有所思;但如果那个舞台本身不复存在的话,我们就无所面对了,自然也就彻底的忘却了一切,这叫做:毁灭。

如果现在整个崇安寺(及其建筑、一幕幕场景、文化习俗),连同城中公园、图书馆路、白水荡、圆通路……总之所有那些能够唤起我童年记忆的东西全都一丝一毫不残余的被拆毁、重建,那么我终将感到些什么呢?我的生命就没根了,我就象突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似的,游移不定如汽球,不知自身的居所何在。

一切已逝去的再向谁去诉说?有谁会来倾听、理解你的诉说?老年人在追忆着往事的时候,我们不总是忍受着不耐烦吗?而终有一天,当我们自己是一个老年人的时候,也变得絮絮叨叨,年轻人也会觉得很好笑吧。人的内心的感受是一种无法讲述的东西,当你没有感受到它们的存在的时候,你认为词不达意的讲述是年老昏花的罗嗦;而当你感受到并想讲出来的时候,你却无力将它们说清楚,使别人也理解。

然而以上所说的是在日常情绪上的,真正的人生应对此有所超越。任何一种人生都是可能的,人生从可能性到具有现实性是通过契机,什么样的契机决定什么样的可能性成为现实。如果我们仅仅是在契机的意义上看待人生,我想是狭隘的。人生可以成为一个超越的东西,它可以静观一切事物的毁灭而保持自身的永恒存在。人生中有两种东西:一是人生的形成,这是外部事物的驱动,例如崇安寺就是我人生的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事物;另一是人生的可能性,由于一切都是可能的,且人生可以提升到纯粹可能上去,人生就并不需要依赖于某一特定的外部事物,人生因此而获得了永恒性。也就是说,假设一个与你的人生有关联的事物不复存在了,这样你的人生必有所丧失,进一步假设一切与你的人生有关联的事物全都不复存在了,你的人生是否也随之空无了,如果没有,那还剩余的部分(独立于外部事物的一部分)就是永恒。具有永恒的人生才是不空虚的人生。相反,看似繁华的人生,却经不起充填它的那些事物的烟消云散。

*注:崇安寺为无锡市中心繁华地带,阿炳就在此地区长大、居住、每天卖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