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磊寺记游

宗立法师

题外话

五磊寺是慈溪的一个名胜,15年前曾与两个朋友一起去过。现在跟朋友一块喝酒聊天的时候,他常常会提起那次旅游,并感慨着说那种感觉真好,什么时候再去一次。然而终于还是没有成行。世事沧桑,他们两个都成了忙人,一个有着自己的生意,一个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而我依然蛰居乡下,做着我的乡村教师。或许也并不是因为忙的缘故,我们的潜意识里也知道再去肯定已找不到那时候的情趣和心境了。

年轻时喜欢读书,也喜欢码字。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而后放弃了10多年。去年下半年,因为看到河网,才又重新勾起了我堆砌文字的冲动。算来已有半年多时间了,虽不勤奋,却还在坚持。前些天从抽屉角落翻出十多年前的一些练笔,发现那篇《五磊寺记游》还在,现在把它原样敲打出来,也算是对那段岁月的一种怀念吧。

五磊寺记游

早就听说慈溪有个名胜——千年古刹五磊寺,很想一游,却一直没有机会。

寒假伊始,我们应老同学之邀而至裘市(他的女朋友处),听说五磊寺就在他女朋友工作的宓家埭附近,便竭力怂恿他们两个前去一睹千年古刹的风采,以了心中夙愿。

骑自行车至宓家埭,便见杜湖。站立于堤坝,湿润的湖风迎面吹来。湖中碧波荡漾,不见船只。但见波光浩影之中,有几只野鸭翻飞,凭添了几分情趣。远处两山之间又有一坝横隔。据朋友介绍,坝里面还有一湖,称之为里杜湖,我们现在见到的是外杜湖。

因寺在山顶,我们便租了一辆“天目山”上山。车盘旋而上,驶过刚才见到的大坝,果见一湖,犹如一条狭长的飘带,沿着公路弯曲环绕,湖水清澈明净。“天目山”一路行驶,尘土飞扬,我们的衣服上,头发上,甚至胡子上都积了一层细细的黄色粉末,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禁哑然失笑。

“天目山”在山岭之间回旋盘绕了近半个小时,终于看见前方一片比较开阔的山地。一堵土黄色的围墙围着几幢同样颜色的古朴的建筑,那便是我心向往之的五磊寺了。

刚下车,便有一中年男子围上来,问我们吃饭不。时近中午,且旅途劳顿,确也该休息一下了。我们跟着他进了竹屋,里面倒也洁净(寺院外面的路边有一长溜竹屋,都是用来做生意的)。我们选了一张临窗的桌子,点了几样农家菜,然后边喝边聊。因为老同学不常见面,如今喝着农家自酿的香甜醇厚的糯米老酒,再加身处这清静幽雅的佛门之地,心情极为愉悦。

不知不觉间,近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便收拾妥当,走向寺庙大门。迎面看到的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的寺名——五磊讲寺,字迹质朴典雅。再走几步,进入前殿,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尊凸肚眯眼的弥勒佛像,两边柱子上是一对几乎人人皆知的对联:笑颜看世间,大肚容天下。弥勒佛笑呵呵地看着进入寺庙的每个人,或许他正在启示着我们:你为何而来?为虚无的名利?为今生的痛苦?还是为来世的幸福?其实只要你像他一样宽容,像他一样淡然,那么你也就能像他一样的快乐!

跨过一个不大的院落,进入大雄宝殿,比前殿宽大,但因为没多少游人,显得空旷宁静。两边塑着形神各异、惟妙惟肖的罗汉***,正中供的是眉清目秀、神态安详的观音。柱子上的联句很长,一时也记不住,不过其中的“弘一”字样倒使我想起了一则轶事:近代名人弘一法师(李叔同)曾来慈溪伏龙寺做过客师和尚。他后期的诗作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他的学生丰子恺串通了寺庙中的仆人偷出去的。当弘一法师发现此事后,便一生不再见他最得意的门生丰子恺了。伏龙寺是否五磊寺我不得而知,不过弘一法师从一个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正值人生的巅峰却突然遁入空门,做起苦行僧,却亦让人生出许多感慨。

据说如今庙内还有一位有道高僧苦八和尚,年届八十。他已在此处出家几十年,门徒无数,却只求修身养性,不为名利,与世无争。我们在大殿东侧的厢房里见到了他的几幅书法作品,古朴苍劲,行云流水,自有一番风韵。同行中有一书法爱好者,便欲讨教,但不巧的是他前往上海学生处了。

在寺内兜了一圈之后,我们从西侧小门再出行几十步,便见几块灰褐色的巨石静静地沐于阳光之中,有几缕红光闪耀,走近一看,原来是赵朴初手书的“砥柱石”几个大字。巨石下面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山、寺莫非皆因此而得名?这几块石头沐岁月之风雨,吸天地之精华,它们圆滑的轮廓,斑斑驳驳的表面记载着曾经的沧桑变幻。可它们依然静静地躺卧于山野之中,分享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份宁静。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也许心之宁静才是生命的真谛,一如弥勒,一如弘一,一如那些静卧的巨石,一如这座小小的寺庙。当我们沿小路拾级而下,再见杜湖时,已是暮色苍茫了,可我觉得今天实在是不虚此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