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游记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举世无双的“佛教艺术圣地”。蜚声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戈壁绿洲,瀚海沙漠,古郡重镇,丝绸古道,关隘要塞,长城烽燧,还有鸣沙山月牙泉,它们是戈壁大漠中的一对孪生姐妹,沙岭晴鸣,月泉晓澈。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着称于世。敦煌,壮丽、神奇,是令人难忘的充满诗意的地方。我出生在巍巍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凉州,竟然没去过敦煌,早已知道《法华经》的初译者竺法护,世称敦煌菩萨。却不知道他是敦煌人氏,真是惭愧致极。出家后阅《高僧传》而知其详情。为怀古而心焉向往之,故有游敦煌之计。

沙岭晴鸣

悠悠岁月,阳关迎春,我迎着春天的脚步,从兰州出发,沿着迢迢丝路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漠敦煌。正如久别他乡的游子重逢故乡的家园。

今天游览敦煌的名胜古迹。鸣沙山和月牙泉,距城仅十华里。是日天晴,一里,沙山高耸于前,遂折东沿山南行,入沙滩,一望无际,不见草木,又二里,西向登沙,沙山环绕中,突见一泓碧波,清光接天,沿山麓向南湾,作月牙形,胸襟为之豁然,望而知为月牙泉也。泉水环抱,景亟清幽,时已上午。

官厅匾有题“月牙泉”额,两壁游人题铭甚多。有一联云;“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心,顿起烟霞泉石念;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传逸响,恍闻丝竹管弦声”。泉水名山,皆能道出,读之可想见此间胜迹。

我绕池畔西行折北,上沙岗,登鸣沙山,沙有紫黑青白诸色,盖即五色沙也,松极不易徒登。坡势又陡,用力则陷足,轻步则滑下,故山高沙软,而既造其巅,沙入罗汉鞋,脚力沉重,不觉筋疲力竭矣。远处有游人骑骆驼凳沙山,一排整齐有序,驼铃声声------

鸣沙山古名沙角山,又名神沙山。其山西起党河峡谷出水口,东止奠高窟,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广布20余公里,最高处为后山之西南峰,海拔1715米,前山主峰1240米。山之底部为砾石结构,砾石之上流沙聚为重重峰峦,山形弯环,山脊如刃。远看,似一条昂然欲飞的金龙。近视,又为巨幅锦绸横亘戈壁,景色十分壮丽。因游人登山下滑,其沙随足颓落,轰鸣作响,故称“鸣沙山”。

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称为“五色沙”。夕阳下的鸣沙山,似一串神奇灿烂的金字塔,又似大海中的波涛,涌来荡去,甚为壮观。若登此山,能看到五彩缤纷的火花,听到山与泉的和振共鸣,犹如丝竹管弦之乐,令人动魄惊心,神秘莫解而又玩味无穷。这种惊异之情并非今日才有,过去有关鸣沙山的诗作,每每对鸣沙山的神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新奇。清人雷起鸿的《鸣沙山诗》说:不信青沙如壁立,渥洼池畔一峰孤。晴时登临风俱静,鸣处惊人形却无。太古元音沉地底,钧天广乐秘山隅。徒为雷鼓冬冬韵,闻所未期说易诬。

相传,古时侯有一位将军,在此打了败仗,全军覆没,积尸数万,忽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一夜之间,吹沙覆盖成丘,后沙丘内时有鼓角声相闻,人们就称其为鸣沙山了。因其绵亘横卧,宛若游龙,形如土龙身,又称其为“白龙堆”。还相传,古时候正月十五在这里耍社火。热闹非凡。有高跷、秧歌、狮子、旱船、打狗熊、跑竹马、铁蕊子、龙灯、蚌壳舞、以及大头法师、跑驴、耍毛牛、东洋车等短小精悍的节目演出,正当内容宠杂、风格各异的社火队高度聚集时,突然狂风大作,一时间,沙山平地起。把所有社火队都压在了沙山下。后来,当沙山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时,人们就说是社火队耍社火的情景。

《大正藏》卷五七一史部引敦煌卷子《敦煌录》云:“鸣沙山去州十里,其山东西八十里,南北四十里,高处五百尺,悉纯沙聚起。此山神异,峰如削成。其间有井,沙不能蔽,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震数十里。风俗:端午日,城中士女皆跻高峰,一齐蹙下,其沙吼声如雷。至晓看之,峭峨如旧,古号鸣沙、神沙而祠焉。”∵

《新唐书·地理志》也记载:“鸣沙山又名沙角山,天气晴朗时,沙鸣声闻于城内。”

月泉晓澈

月牙泉在哪里呢?看不出来,一直要翻过沙山,在四山的环抱中静静地贮藏着这一池幽幽的清水……。凭栏静坐,沙壁拱抱,岸芷丛青,恍如一大花园。池水既清且冽,湛然可爱,冷然可观,悠悠焉,涣涣焉,诚渺乎不可一世也。时见又有一洼水从泉侧而显,是因三四月份地下水上涨而生小泉。更饶清趣。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一泓清泉宛如新月,故名月牙泉。有“天下第一泉”、“半规泉”、“药泉”、“神泉”之称,古今中外一奇观。其泉清似明月,水色蔚蓝,清澄如镜,宛如沙海中一颗晶莹闪光的翡翠。它的奇异之处是四周被沙山环绕,流沙与泉之间仅数十米,虽环以流沙,但每遇烈风,不为沙掩,沙流山动,水清泉静,波微沙荡,龙形悠悠,不腐不涸,神奇莫测。《敦煌杂钞》说:“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终古光音,仙灵异境,来游者留连不能去。”泉旁水草丛生,相映成趣。真所谓:“瀚海明月共潮生,万沙山中一明珠”。相传,有一年敦煌大旱,白云仙子为解人间疾苦,便到广寒宫向嫦娥借月亮,恰逢初五月亮未圆,白云仙子只好捧着弯月放进泉里,那泉便化成形如偃月的月牙泉,宽约150米,长约450米,深约5米。泉水碧波澄澈。镶嵌在沙山深谷中,清水如镜,天光星影,隐现其中。

下沙山,仍返听雷轩休息,喝一杯李广杏茶水,酸甜可口,清爽而又解渴。月牙泉古名沙井。因泉中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是较名贵的中药材,故又有“药泉”之称。

对月牙泉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人撰写的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峨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糟∵。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今古,沙不填之。人欲登峰,必步下人穴,即有鼓角之声,震动人足。”这里所记“沙井即指今日月牙泉,可见此泉在东汉时已成名胜。千百年来,月牙泉一直与鸣沙山连在一起,说鸣沙山则连着月牙泉,说月牙泉又提到鸣沙山,不少诗文也是如此一齐兼咏的。诗曰:莫寻星宿海,惟爱月牙泉。水止风波定,蛟龙正熟眠。

这真是塞外的第一奇景,当我转进沙山窝,月牙泉池畔,沙山的倒影静静地映在水中,水波无纹,澄平如镜。我静静地站立池边,泉中有鱼游来游去,此时投馍馍饵,鱼自水中争食,所获甚多。我看得入神时,不慎脚踩细沙陷入水中,衣履尽湿。望远看见一只啄鱼的鸟,像鹭鸶又像白鹭,盘旋池面,飞得很低,噎的一声钻入波里,就衔着一条鱼儿(那就是铁背鱼吧),从容地飞落一座小石矶头,悠悠地享受了美味。杜甫的“洗鱼磨刀鱼眼红,落网提网万鱼急”,也都是一片生机的憧憬,但又谁能静止杀机呢?∵

我漫步到月泉阁。这里,树术参差,沙柳弯曲,一角楼台,突出如画。我看壁上挂着一幅匾联是赞月牙泉歌的。其中写道: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游鱼数尾崩明镜,飞鹭一只破轻烟。李先生静坐在阁最前∵面,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说:“好一片蔚蓝的天!”因为沙山是银白色的,天就显得格外碧蓝,万里无云,空灵净洁。

游览到这诗情画意的圣境,如入太虚,如在梦里,我的心仿佛已升华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境界。劳劳浊世仆仆风尘的人,实在宜于在这里多休息几天。名山大川,我也游过不少,却从来没有遇着这样一个胜境,几乎在一切想象幻想之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