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寺散记

一虚子

今年立春的第二天,我应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寺方丈月照法师的函邀下江南,去参加雪寞寺在大年初一举行的“纪念弥勒菩萨圣诞法会”,粗略地看了正在修复的雪窦寺的格局,也道听了一些有关雪窦寺的传闻,拣拾了一些雪窦寺的掌故,现在捧献给有缘读者。

雪窦寺位于奉化溪口镇西北15华里的雪窦山,是弥勒菩萨的应化道场,我向来就喜爱弥勒菩萨,他,肚量大,乐观。在礼拜弥勒菩萨前,首先跳进我眼帘的是“四明第一山”五个大字。这五个大字悬挂在新修的山门上,为蒋介石的亲笔手书。原来蒋介石在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建立了“国民***”,这年秋,他回家乡溪口镇修养,专门发电报恭请在上海的民国佛学秦斗太虚法师来雪窦寺,为其原配夫人毛福梅和他本人讲授《J心经》。听完太虚法师讲经后,蒋介石就在雪窦寺内专门打扫出一间静室供毛氏诵经修行,并“御封”浙东四明山的余脉雪窦山为“四明第一山”。这块匾在文革时被砸烂,现在高悬在新修山门上的是复制品。

看完了蒋介石的亲笔手书,我来到了距山门约百米处的黄巢墓前,令我瞠目结舌。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据正史记载,公元884年他败走泰山,到狼虎谷自杀身亡。是谁把他的尸体从山东运到浙江埋葬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请看《宁波府志·仙释》上的记载,黄巢兵败后,他的外甥林言斩杀了黄巢的替身,黄巢本人从狼虎谷遁逃南下到宁波栖心寺,向心镜禅师礼拜乞度,师曰:“可往雪窦度汝。”后来.黄巢就在雪窦寺“铁衣着尽着僧衣”,成为一介与世无争的出家僧人。死后就葬在原雪窦寺天王殿的东侧。

在黄巢墓上,野草丛生,有七棵挺拔的古松直冲。蓝天,称为“含珠林”,远远望去,有一副军人派头。其实,黄巢墓的“风水”很好,为两涧汇合之处,四周被九峰环绕,因有“九龙抢珠”之称。令历史学家似笑非笑。黄巢果在此?信耶?不信耶!?姑且以雪窦寺的传说为凭。想必黄巢为军人,且有称霸的雄心,死后也就被古雪窦寺的和尚们葬在山门前,和四大天王一起作为雪窦寺的“护法神”而祭祀,或是要告诫世人,功名利禄到头来如梦幻泡影,一心学佛向善,才是人生的出路所在,有宋·智鉴禅师的诗为证,

图王争霸业,自古仗戈矛。

英气今何在?都成一古丘。敝人今步智鉴禅师原韵脚,也赋诗一首,乞读者一笑:

逐名造杀业,太平毁盾矛。

黄巢若还在,肯定做比丘。

离开了黄巢墓,回首便是正在修建中的天王殿,距新修的山门约百米之遥,这与一般的汉传佛教寺院迥然不同。一般的汉传佛教寺院,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浑为一体,一进门就有笑容可掬的布袋和尚拖着一个大布袋,露着大腹欢迎您的光临,意思是说,人活在世,要多容让着点,不要斤斤计较,高士其就说过:“笑,是人们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笑是一件大好事,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方面。”因此,进了佛教寺院的山门,遇到了布袋和尚塑像,顶礼膜拜事小,学会在生活中笑事大,每个人都学会了布袋和尚的笑,全人类就有了笑意、笑容和笑声,悲惨的世界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社会需要笑,也需要严肃认真,只有严肃认真的笑,才是会心的笑,才笑的自然。布袋和尚的笑是严肃的笑,不是苦笑,更不是傻笑。在笑得开,心的布袋和尚的后面,就站着一位全副武装的护法神韦陀将军,他表情严肃认真,铁面无私,令人望而生畏,目的是让人已生的恶断除,未生的善生长,然后才能从心里笑,笑得和布袋和尚一模一样。两侧塑着四大天王,虽然面目狰狞,但却象征着.风调雨顺。看来人不可貌相,美不在形式而在内容。城市的小姐在涂口红描眉毛,割双眼皮,露腿袒胸,追求着线条美,反而有点娇揉造作。天王殿的四大天王面目丑陋,却能使五谷丰登,流溢着自然之美。美不在形式,重在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类,有利于整个儿生态环境,也许这就是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能够享受“人间香火”的原因所在。

离正在修建中的天王殿后壁约5米处,有两棵汉代白果树。汉武帝的雄姿已无法寻觅,唯有这两棵白果树供今人凭吊怀古。靠东的一棵为雄树,有四人合抱之粗,早年郭沫若来雪窦寺参观时,经过抱量后,认定树龄确实很长,并在树下摄影留念。靠西的一棵为雌树,有两人合抱之粗,每年果实累累。∵∵

这两棵白果树后面,就是雪窦寺里最为独特的建筑,——大慈弥勒菩萨宝殿。原来,汉传佛教寺院自宋代以来,进了山门,就是大雄宝殿,而雪窦寺却在大雄宝殿前加上了弥勒宝殿。这里有原因。1978年10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老居士来雪窦寺视察,听取了已故方丈光德大和尚汇报兴复计划后,根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版《佛学辞典》“四大名山”词条里的“近有主张于四大名山外加奉化雪窦寺弥勒道场为五大名山”的记载,正式确定雪窦山为中国汉传佛教第五大名山。这一说法,现在逐渐地被佛教界和旅游部门所接受。为了突出雪窦山是弥勒菩萨的应化道场,雪窦寺专门修建了这座大慈弥勒菩萨宝殿。

一进弥勒殿,一尊巨大的弥勒菩萨的化身塑像布袋和尚,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端详着布袋和尚,心里想,这不就是五代禅僧的形象么!∵∵据《宋高僧传》、《两浙名贤录》、《奉化县志》等文献记载,布袋和尚法名契此,五代后梁人,本是不详世籍姓氏的弃婴。听雪窦寺知客师讲,五代时的某一天,在奉化溪口河里,一只小船带着婴儿的哭闹声顺流飘泊而下,河边一渔民闻声出家门四处张望,原来随流漂泊的小船没有人驾驶,唯有一个初生的胖小孩一丝不挂地乱登着四肢在啼哭。渔民见此情景,悲心大发,于时就抱回家中抚养。养到三岁时,养父母领着这个小孩到附进寺庙进香,回来后便闹着要出家当和尚。这样吵吵闹闹了整整5个年头,养父母终于横下一条心,让这个8岁的小孩在雪窦寺出家当了小和尚,剃度师给他取法名叫释契此。契此和尚长大后,行动古怪,与众不同,常常扛着一个大布袋四处化缘,有人往布袋里扔死鱼烂虾,他背到河边倒进河里,鱼虾遇水便活蹦乱跳;有人把果皮剩饭扔进布袋,契此和尚拿出后便成了新鲜瓜果,送给人们结缘,拿出的剩饭烂菜,变成了美味佳肴,接济路上的乞丐;后人把断线破布头扔进了布袋,契此和尚拿出后,就变成了绫罗绸缎,送给缺衣少穿的穷人。于是,人们就称契此为“布袋和尚”。

有一天的中午宁波天童寺的僧人们云集五观堂,正准备用午斋时,只见一个肥头大耳、背着个大布袋的胖和尚破门而入,很坦然地坐在方丈的位子上,巡堂师一看,这成何体统,跑上去揪着这个胖和尚的耳朵不放,胖和尚也文丝不动,笑嘻嘻地任凭着这个巡堂师去拉,只见耳朵越拉越长,竟然一直拉到了门中。正巧和进门用斋的方丈撞了个满怀。方丈见状后大声喝止说:“赶快放手,菩萨应供来了广然后恭恭敬敬顶礼三拜,就坐在下方桌位用斋,从此以后,宁波天童寺五观堂的方丈位就一直设在正下方。

还有一天,在宁波太守府里出现了一桩奇事:一个胖和尚在太守府的后花园里游玩,家丁不知道这个和尚从何而来急忙上去驱赶,怎么也赶不走,就把这件事报告了太守。太守一听,心里暗想门卫森严,他怎能进来?出于好奇心,宁波太守要会会这个胖和尚。太守来到后花园,只见胖和尚正在树下睡大觉,待醒后问道:“您是哪个寺里的师父?”胖和尚说:“我是雪窦寺的契此。”太守接着说:“既然是雪窦寺的师父,请到客厅吃茶。”契此听后一言不发,就跳进水池里去洗澡,并招呼太守下池来搓背。太守倒也听话,下池为契此搓背,却吓了一跳,原来在契此的后背上有一只眼睛,正笑眯眯地看着太守。不容太守多想,只见契此和尚转过头来,交给大守一封信说:“你先不要看,待我走了后再看。”话音一落,人已无影无踪。太守急忙拆开信,原来信上写着这样一首偈子:

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太守为了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专程来到雪窦寺,才知道契此和尚已经圆寂一月有余了。从此以后,契此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就在中国民间传开了。

但,《宋高僧传》和地方志等文献资料,却没有民间传说得这么富有戏剧性。这些文献上说,契此和尚,常以杖荷一布袋,把供身之具尽贮袋中,还常常拾人丢弃的废物,然后诙谐地说:“有时备无时,无用变有用。”人们也就讥笑契此和尚的布袋是垃圾袋,他听后反而哈哈大笑说,“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其实,契此和尚是位禅师,发扬百丈禅师农禅并重的遗风,因此,契此和尚是奉化出了名的插秧高手,常常下农田帮助农人干农活,曾作偈说:∵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插秧每行六株,象征佛教“六度”,“稻”与“道”谐音,农与禅,生活与六度,就被契此禅师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契此禅师在日常生活中参禅,游戏人间,也获得了神通(特异功能),但不以神通相玄耀。不过,契此禅师偶尔也用神通来劝化世人。。有一年,奉化一带大旱,某一天,契此禅师在大晴天披蓑戴笠而行,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就用下面的偈子相答:

从来物理有循环,天地仁慈信可攀。

不测风云来顷刻,吾僧今日露机关。果然不多时,乌云密布,甘霖普降,旱情解除,人人欢天喜地,称道契此和尚能未卜先知。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契此和尚在岳林寺东郎石凳上无疾坐化,葬封山(今锦屏山)的中塔。

在布袋和尚塑像的后面,为铜铸天冠弥勒,手拿天灯,端坐在椅子了,右腿屈成90’,赤脚着地,左腿赤足半跏趺在右腿上。这就是兜率内院里的弥勒菩萨的真正形象。

弥勒宝殿的东壁是普陀山和五台山的木刻浮雕,西壁是峨眉山和九华山的木刻浮雕。在这四大汉传佛教名山上,又雕着千姿百态的1000尊弥勒菩萨肖像,象征着雪窦山是弥勒菩萨"应化的道场,是汉传佛教第五大名山。这些巧夺天工的木刻浮雕还没有峻工,待将来贴上金,肯定会把弥勒宝殿庄严得金壁辉煌。

在弥勒殿后面,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四个大金字为赵朴初老居士题写。“大雄”,即伟大的英雄,是佛教徒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的颂词,前面站两侍者,年老的叫迦叶,年轻的叫阿难。迦叶在佛的十大弟子里以“苦行第一”着称,阿难为“多闻第一”着称。这一组塑像表意为:学习佛法,要解行并重,学修一体化。对佛法,不但要像阿难那样博闻强记,更重要的是象迦叶那样去亲自实践,才能获益。

在释迦牟尼佛左侧的大佛,是东方净土的教主药师佛,右手托塔,左手翻手印。此尊佛像的表意为“生”。佛教认为,人们常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就会消除灾难,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释迦牟尼佛右侧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左手托莲台,右手结印。此尊佛的表意为“归宿”,是汉传佛教净土宗学人向往的理想国度。《阿弥陀佛经》说,人们只要平时念“南无阿弥陀佛”。持五戒,行十善六度,到临终时念佛的正念不乱,阿弥陀佛就会用手中的莲台把此人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因此,阿弥陀佛又叫“接应佛”。

“大雄宝殿”内,东西两壁各塑九尊罗,汉。前门东边挂钟,西边悬鼓。雪窦寺里的十方僧人早晚就在这里做功课。早上先敲钟,后击鼓,以敲钟为主;晚上先击鼓,后敲钟,以击鼓为主。这就是所谓的“朝钟暮鼓”。

三尊大佛像的后面塑海岛观音,左为善财童子,右为七岁龙女。大雄宝殿后门东侧为文殊菩萨塑像,座狮子,手持宝剑。宝剑象征着智慧,意谓智慧能斩断各种烦恼而获得涅架。西侧为普贤菩萨塑像,座白象,手拿莲花。普贤菩萨塑像的表意是,佛弟子要有渡生的十大愿力,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佛法,才能象莲花一样出自污泥而不染。智慧如狮子吼.愿力如大象走路那样去脚踏实地的践行,智行一体,方能成佛,朝钟暮鼓,不就是智行圆满而成佛的呼唤吗?

出了大雄宝殿后门,往前走就看到两株苍翠的楠木树,这就是有名的江军楠。原来张学良将军在1937年l~9月被幽禁在雪窦寺西侧仅一涧之隔的原中国旅行社期间,常到雪窦寺散步,和知客僧又新法师一起种了楠木四棵,今存其二,已有57年的树龄。今人根据古时雪窦寺前桥畔有一古松,大可数抱,明朝隆庆年间姓高县尹要把它砍去,被一名官为翰林的本县人力劝而止,从此,本地人就把这棵古松称为“翰林松”的故事,便把张学良将军当年手植的这两棵楠木,称之为“将军楠”了。

雪窦寺景物依旧,殿堂新修,僧人年轻有为,诸如方丈月照法师就是汉传佛教寺院里最年轻的方丈,也是中国佛教协会最年轻的理事。1968年生于哈尔滨市,13岁开始茹素,16岁受三皈五戒,成为正式佛教徒,17岁在哈尔滨极乐寺受菩萨戒,20岁在浙江温州市乐清县清莲禅寺出家为僧,剃度师为式悟大和尚。在清莲禅寺仅住了三天,就被式悟大和尚送到闽南佛学院深造,随妙湛老和尚精研佛学四年多。在闽南佛学院读书期间,又到福建浦田梅峰光孝寺爱三坛大戒。92年农历正月初四,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上海龙华寺方丈,临济正宗第41代传人明旸法师正式传法给月照法师,成为临济正宗的第42代传人。原来,一个正式出家僧人,要有三师,才算出家功德圆满,一为剃度师,二为得戒师,三为传法师。月照大和尚在20多岁已得三师,对佛法的体验已和明畅大和尚心心相应,成为临济正宗第42代龙象。从月照大和尚走路时两腿略呈八字形来看,也许他在夜间参禅晏坐在3小时以上。当我问起月照大和尚今后打算时.他告诉我:

一、振兴古刹,恢复禅堂,开办汉语系高级佛学院,造就法门龙象。

二、建立老年安养院,大量吸收在家居士,在此共度晚年。修持佛法。

三、建立弘法大楼,从事印刷、流通、赠送佛经书刊等活动。

在离开雪窦寺前往宁波时,我搭乘宁波人事局长的车,在路上该局长告诉我,月照大和尚为兴修雪窦寺呕心沥血,前往香港,募化了500万元建设资金。我听后,为雪窦寺有这样一名年轻有为的方丈而自豪,雪窦寺肯定能在最近几年,恢复成为一座禅宗道场。

雪窦寺里的僧人,年轻僧人占了多数,值得一提的有位诗僧了空法师,1969年生于安徽农村,没有上过高中,但自学了高中课程,1988年到洛阳打工时,开始接触佛法。后在五台山出家为僧,1993年到闽南佛学院学习。自修厦门大学文学系课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曾在《人民日报》、《延安文学》、《南洋佛教》等国内外30多家报刊上发表诗作、散文,现为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雪窦山佛教》主编,雪窦寺副持。

在兰州写此文时,雪窦寺的情景,月照、了空等年轻僧人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希望,中国佛教能否保持三大优良传统,就要看最近l0多年各级佛学院毕业的学僧了。他们是中国佛教的青春,他们所从事的佛教事业,是关系到中国佛教事业的大事,“出家如初,成佛有余”,但愿,中国青年僧伽能够不蜕变成日本、韩国式的佛教徒,学修一体,把丛林建设成学院,禅农工商并举,适应时代,而不世俗。1994年3月25日于兰州七里河妙莲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