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生活

列表

善昭的禅教育思想(闫孟祥)

教育“善昭的禅教育思想(闫孟祥)”。善昭的禅教育思想闫孟祥《晋阳学刊》善昭(947–1024年),山西太原人,俗姓俞,年十四,剃发受具,嗣首山省念禅师,为惠能系第十一代、临济宗第六代祖师。由于其立身严谨,被尊称为“汾州”、“汾阳”,又由于其禅风凌厉,被称为“西河师子”。在中国佛教史上,善昭是一个重要人物,正如有学者说:善昭使“临济由此...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以五台山普寿寺“3+1”僧伽教育工程模式为例(释如瑞)

教育“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以五台山普寿寺“3+1”僧伽教育工程模式为例(释如瑞)”。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以五台山普寿寺“3+1”僧伽教育工程模式为例释如瑞《中国民族报》当代社会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实,与佛陀所建立的教法之间,形成了更为明显的契合,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佛教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及主客观环境的挑战,教内外智者纷纷做出敏...

佛教教育价值取向辨析(净因)

教育“佛教教育价值取向辨析(净因)”。佛教教育价值取向辨析净因《觉群》目前***佛教界已办了五所大学,大陆二十年来也办起了三十八所初、中、高三种不同层次的佛学院,香港僧伽学院即将开学。两岸三地佛教界如此热心办僧伽教育本身足以说明,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佛教教育相当重要,因为今天有什么样的僧教育,明天就有什么形态的佛教。换而言之,今天的佛教...

论古代印度佛教教育的平民性及其启示(张慧彦、郭彩琴)

教育“论古代印度佛教教育的平民性及其启示(张慧彦、郭彩琴)”。论古代印度佛教教育的平民性及其启示张慧彦∵郭彩琴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古代印度的教育主要是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与婆罗门教育的贵族性相比,佛教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平民性,因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一、古代印度佛教教育的社会基础佛教是根植于婆罗门教的宗教,它与印度河流域的土着达...

慧远佛教教育思想探微(张捷、陈旭远)

教育“慧远佛教教育思想探微(张捷、陈旭远)”。慧远佛教教育思想探微张捷陈旭远《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慧远(334一416)是东晋后期继道安(314一385)后的佛教领袖,是佛教教育走向中国化的关键人物之一。慧远,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出身世族仕官家族,13岁随舅父游学洛阳各地,“博览《六经》、尤善《庄》...

佛教教育之现代意义(韩焕忠)

教育“佛教教育之现代意义(韩焕忠)”。佛教教育之现代意义韩焕忠《觉群》佛教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其它社会现象或深或浅的影响。就现实而言,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佛教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政治保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佛教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便捷的科技手段,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活跃也为佛教教育的实...

南北朝平民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佛寺僧人(喻进芳)

教育“南北朝平民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佛寺僧人(喻进芳)”。南北朝平民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佛寺僧人喻进芳《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一从客观上说,南北朝时期,是历史提供了机会,而佛教寺僧也适时地抓住了机会,担当起教育平民大众的任务。为了说明这一点,不妨追溯一下中古时期教育的现状和历史。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制度的...

提升中国佛教公众形象关键在僧教育(张伟然)

教育“提升中国佛教公众形象关键在僧教育(张伟然)”。提升中国佛教公众形象关键在僧教育张伟然《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文集》中国佛教发展到今天,毫无疑问正面临着两千年来空前未有的变局。一方面,外部世界相比传统时代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存状态、对世界的认识都比以往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而另一方面,佛教界内部的情况也...

析《理惑论》教育思想(张捷、刘坤)

教育“析《理惑论》教育思想(张捷、刘坤)”。析《理惑论》教育思想张捷刘坤《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3期《理惑论》为东汉末三国初苍梧郡(今广西梧州)人牟子所着,全书共39章,前一章为序,后一章为跋,正文37章。正文采取自设宾主,问答式的体裁。所设“问者”是从北方来的儒者,对佛教提出疑难,所设“答者”即是牟子本人。根据对方提出的问题,引经据...

印光大师之教育内容管窥(杜钢)

教育“印光大师之教育内容管窥(杜钢)”。印光大师之教育内容管窥杜钢《法音》印光大师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代宗师,其所主张的教育内容体系主要是由道德伦常、因果报应与净土法门这三大部分所组成。这些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中佛教信众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体现出浓厚的净土宗教育的特色,从而将佛教信众的世俗生活与对净土法门的如理修学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