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列表

摄大乘论释论∵第五卷

大藏经“摄大乘论释论∵第五卷”。  摄大乘论释论∵第五卷  世亲菩萨造  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  应知胜相胜语第二之二  分别章第三之余  论曰。复次云何得知依他性为分别性。相显现而住。然非分别性体也。于名前无智即体相违故。多名有多体此相违故。名不定杂体相违故。此中有偈  于名前无智  多名及不定  同及多杂体  成就此相违  法无而可见  无染而有净  应知如幻事  亦复似虚空  释曰。如依他性中虽分别一分可见。然不成彼性...

摄大乘论释论∵第四卷

大藏经“摄大乘论释论∵第四卷”。  摄大乘论释论∵第四卷  世亲菩萨造  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  应知胜相胜语第二之一  相章第一  论曰。已说应知依止。应知相云何可见。此略说有三种。谓依他相分别相成就相。此中何者是依他相。阿梨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何者是诸识谓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受识正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恶两道生死识。此中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受识正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此等从言说熏习种子生。自他差...

摄大乘论释论∵第三卷

大藏经“摄大乘论释论∵第三卷”。  摄大乘论释论∵第三卷  世亲菩萨造  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  应知依止胜相胜语第一之三  世间净章第十四  论曰。云何世间净不成。如未离欲界欲。未得色界心。即以欲界善心修行。除欲界欲。此欲界修行心与色界心。不得俱生俱灭故无熏习。种子不成。无有色界心为过去。无量。生中余心隔故。彼静心种子不得成就。已无有故是故成就彼色界静心。由一切种子果报识。次第传来得为因缘。修行善心为增上缘。如是一切离欲地...

摄大乘论释论∵第二卷

大藏经“摄大乘论释论∵第二卷”。  摄大乘论释论∵第二卷  世亲菩萨造  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  应知依止胜相胜语第一之二  相章第四  论曰。成立此识相云何可见。略说有二种。一成立自相。二成立因相。三成立果相。于中阿梨耶识为自相。一切染法熏习。已为彼生因。摄持种子相应故。于中因相者。是诸染法。此阿梨耶识如彼一切种子。一切时现起为因故。于中成立果相者。此阿梨耶识以彼诸染法。无始已来熏习。力得生故  释曰。以如是等别名。说阿梨...

摄大乘论释论∵第一卷

大藏经“摄大乘论释论∵第一卷”。  摄大乘论释论∵第一卷  世亲菩萨造  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  应知依止胜相胜语第一  无等圣教章第一  论曰。阿毗达磨大乘修多罗中。婆伽婆前善入大乘菩萨。为显扬大乘大体故说。所谓为大乘故。诸佛世尊有十种胜相胜语  释曰。问何为造论。答为敷演。应知甚深宽大法性故。若除不承佛菩萨力。何人有能于此解释。复以何义故。此论作如此相说。若离阿毗达磨言。则不知是圣说。为此义故。又是出经名。如言十地经。今...

摄大乘论释∵第十四卷

大藏经“摄大乘论释∵第十四卷”。  摄大乘论释∵第十四卷  世亲菩萨释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释智差别胜相第十之二  论曰。有几种佛法。应知摄此法身  释曰。不为显摄法身体。故为此问。为显摄法身证得故为此问  论曰。若略说有六种  释曰。若广说有无量种。今略说故止言六种  论曰。一清净类法  释曰。灭不净品尽证得法身。名为清净法。云何得此清净法  论曰。由转阿黎耶识依故  释曰。对治起时。离本识不净品一分。与本识净品一分相应。名...

摄大乘论释∵第十三卷

大藏经“摄大乘论释∵第十三卷”。  摄大乘论释∵第十三卷  世亲菩萨释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释学果寂灭胜相第九  论曰。如此已说依慧学差别。云何应知寂灭差别  释曰。菩萨道与二乘道既有差别。由道得灭。菩萨灭与二乘灭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  论曰。诸菩萨惑灭。即是无住处涅槃  释曰。二乘与菩萨同以惑灭为灭谛。二乘惑灭一向背生死趣涅槃。菩萨惑灭不背生死不背涅槃。故异二乘。菩萨此灭于四种涅槃中。是无住处。一本来清净涅槃。二无住处涅槃。...

摄大乘论释∵第十二卷

大藏经“摄大乘论释∵第十二卷”。  摄大乘论释∵第十二卷  世亲菩萨释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释依慧学差别胜相第八  论曰。如此已说依定学差别。云何应知依慧学差别  释曰。菩萨定与二乘定既有差别。定为慧依止。慧依定得成。菩萨慧与二乘慧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以何法名依慧学。无分别智名依慧学。是无分别智差别。应知即是依慧学差别。此无分别智有三种。一加行无分别智谓寻思等智即是道因。二无分别智。即是道正体三无分别后智。即是出观智。谓道果...

摄大乘论释∵第十一卷

大藏经“摄大乘论释∵第十一卷”。  摄大乘论释∵第十一卷  世亲菩萨释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释入因果修差别胜相第五之二  修时章第五  论曰。于几时中修习十地。正行得圆满  释曰。此十地是菩萨大地。修行之时不可同于二乘。何以故。不唯为自身所济度多故。所修方便多故。所应至处最高远故。譬如王行不可同于贫人故。大小乘修行时有长短。欲显此义故问修行时  论曰。有五种人。于三阿僧祇劫修行圆满。或七阿僧祇劫。或三十三阿僧祇劫。何者为五人。...

摄大乘论释∵第十卷

大藏经“摄大乘论释∵第十卷”。  摄大乘论释∵第十卷  世亲菩萨释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释入因果修差别胜相第五之一  对治章第一  释曰。此义有五章。一对治二立名三得相四修相五修时  论曰。如此已说入因果胜相。云何应知入因果修差别  释曰。前已总说六度因果差别。在愿行位为因。在清净位为果。未约地辩修差别故。目前总说为如此。唯识智名入。三无性为胜相。六度即是唯识智。入三无性因果。欲显诸波罗蜜修习差别故。问云何应知  论曰。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