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禅宗对诗歌的影响研究

作者:廖丹妙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南华大学文学研究所,2001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2年

【文章标题】宋代禅宗对诗歌的影响研究

【英文标题】The∵Impact∵of∵Zen∵Buddhism∵on∵Poetry∵in∵the∵Sung∵Dynasty

【文章作者】廖丹妙

【指导教师】释如念

【文章页数】224页

--------------------------------------------------------------------------------

【中文关键词】宋诗|禅宗|禅悦之风|禅与诗|以禅喻诗|诗禅交涉|活参|活法

--------------------------------------------------------------------------------

【英文关键词】poetry∵of∵the∵Sung∵Dynasty∵;∵Zen∵Buddhism∵;the∵fashion∵of∵practicing∵Zen

Buddhism∵;Zen∵Buddhism∵and∵poetry∵;∵assimilation∵of∵Zen∵concepts∵in∵poetry∵;interaction

between∵poetry∵and∵Zen∵Buddhism∵;∵unconventional∵meditation∵;∵free∵application∵of∵rules

--------------------------------------------------------------------------------

【中文摘要】禅宗在宋代广为流传,对诗歌艺术造成深刻的影响。宋代士人禅悦风气鼎盛,作为文化主体

的士人担任起诗与禅间沟通的桥梁,并为诗禅关系间的主导者。诗禅两种不同领域间的交涉,除了时代社

会等外缘因素的促进,主要建立在内在性质的融通上。在诗禅会通的基础上,宋代诗歌对禅宗思维及方法

产生借鉴与学习。因为禅学的参与,「以禅喻诗」的流行,使得宋代诗歌理论产生活参、饱参、妙悟、活

法等新的概念。宋代诗人广泛而熟悉的应用禅宗思维与禅门方法,促进宋诗论呈现不同于以往的面貌,在

实践创作上则丰富了诗歌的构思取材、意境内容。禅活泼泼的思维带来机变灵活、透脱鲜活的启发,为重

意尚理的宋诗注入机智圆活、生机活泼的因子,体现宋诗特有的风貌。

本文共有七章,除了第一章绪论与第七章结论外,主要架构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诗禅关系的外缘

,探讨诗禅外在的文化社会背景,以了解促使诗禅产生关系的外在动力,分别为第二章〈禅宗在宋代的发

展〉及第三章〈宋代士人参禅的时代风尚〉。第二部份为诗禅交涉的本质探究,亦即诗禅内在性质、思维

方式的分析,在第四章〈诗禅交涉〉中讨论。第三部份为禅学影响宋代诗歌理论与创作的事实检证,在诗

禅关系的基础上,梳理诗论与创作中受到禅学影响的情形,分别为第五章〈禅宗对宋代诗学理论的影响〉

及第六章〈禅宗对宋代诗歌创作的影响〉

--------------------------------------------------------------------------------

【英文摘要】Zen∵Buddhism∵spread∵widely∵and∵had∵a∵tremendous∵impact∵on∵poetry∵in∵the∵Sung

Dynasty.∵Intellectuals∵who∵enthusiastically∵practiced∵Zen∵Buddhism∵acted∵as∵a∵bridge∵between

poetry∵and∵Zen∵Buddhism∵and∵an∵active∵medium∵to∵bring∵the∵two∵disciplines∵together.∵The

interaction∵between∵poetry∵and∵Zen∵Buddhism,∵two∵very∵disparate∵disciplines,∵had∵the

historical∵and∵social∵backgrounds∵as∵its∵extrinsic∵catalysts∵and∵compatible∵characteristics

as∵its∵intrinsic∵catalysts.∵On∵the∵basis∵of∵the∵compatibility∵between∵poetry∵and∵Zen

Buddhism,∵poetry∵in∵the∵Sung∵Dynasty∵extensively∵borrowed∵and∵adopted∵theories∵and∵methods

of∵Zen∵Buddhism.∵Penetrated∵by∵Zen∵Buddhism∵and∵consequently∵assisted∵by∵the∵wide∵spread∵of

the∵fashion∵of∵assimilating∵Zen∵concepts∵into∵poetry,∵theories∵of∵poetry∵in∵the∵Sung∵Dynasty

generated∵new∵concepts∵such∵as∵unconventional∵meditation,∵thorough∵meditation,∵ineffable

enlightenment,∵free∵application∵of∵rules,∵etc.∵Because∵poets∵in∵the∵Sung∵Dynasty∵extensively

applied∵the∵Zen∵theories∵and∵methods∵to∵the∵creation∵of∵their∵poetry,∵there∵emerged∵new

elements∵and∵conceptions∵in∵the∵theories∵of∵poetry∵and∵new∵subject∵matters∵and∵artistic

achievements∵in∵the∵writing∵of∵poetry∵in∵the∵Sung∵Dynasty.∵The∵unrestricted∵and∵lively∵ways

of∵meditation∵in∵Zen∵Buddhism∵infused∵new∵concepts∵into∵poetry∵of∵the∵Sung∵Dynasty∵which

originally∵only∵emphasized∵the∵idea∵that∵poetry∵should∵serve∵as∵a∵medium∵for∵conveying∵the

philosophy∵of∵life.∵These∵new∵concepts∵help∵poetry∵of∵the∵Sung∵Dynasty∵to∵achieve∵aesthetic

integrity∵by∵such∵qualities∵as∵wittiness,∵liveliness∵and∵others∵and∵make∵it∵very∵unique

through∵the∵history∵of∵Chinese∵poetry.

This∵thesis∵is∵pided∵into∵seven∵chapters.∵The∵first∵one∵is∵introduction∵and∵the∵last

one∵conclusion.∵The∵main∵body∵includes∵three∵parts:∵The∵first∵part∵deals∵with∵the∵extrinsic

elements∵which∵bring∵poetry∵and∵Zen∵Buddhism∵together,∵that∵is,∵the∵cultural∵and∵social

backgrounds∵of∵the∵Sung∵Dynasty.∵This∵part∵is∵further∵pided∵into∵two∵chapters:∵Chapter∵II

The∵Development∵of∵Zen∵Buddhism∵in∵the∵Sung∵Dynasty∵and∵Chapter∵III∵The∵Fashion∵of

Practicing∵Zen∵Buddhism∵among∵the∵Intellectuals∵of∵the∵Sung∵Dynasty.∵The∵second∵part∵deals

with∵the∵intrinsic∵elements∵which∵generate∵the∵interaction∵between∵poetry∵and∵Zen∵Buddhism.

Chapter∵IV∵The∵Interaction∵between∵Poetry∵and∵Zen∵Buddhism∵corresponds∵to∵this∵part.∵It

analytically∵compares∵the∵characteristics,∵theories∵and∵methods∵between∵poetry∵and∵Zen

Buddhism.∵The∵third∵part∵deals∵with∵actual∵examples∵of∵the∵impact∵of∵Zen∵Buddhism∵on∵the

theories∵and∵writing∵of∵poetry∵in∵the∵Sung∵Dynasty.∵It∵is∵discussed∵in∵two∵chapters:∵Chapter

V∵The∵Impact∵of∵Zen∵Buddhism∵on∵the∵Theories∵of∵Poetry∵in∵the∵Sung∵Dynasty∵and∵Chapter∵VI

The∵Impact∵of∵Zen∵Buddhism∵on∵the∵Writing∵of∵Poetry∵in∵the∵Sung∵Dynasty.

--------------------------------------------------------------------------------

【论文目次】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文献探讨∵4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架构构8

第二章∵禅宗在宋代的发展∵13

第一节∵禅宗思想的演进∵14

第二节∵文字禅的流行∵24

第三节∵看话禅和默照禅的兴起与争议∵32

第三章∵宋代士人参禅的时代风尚∵39

第一节∵宋代士人的禅悦之风∵39

第二节∵宋代士人参禅原因探微∵51

第三节∵宋代士人在诗禅关系间的角色∵63

第四章∵诗禅交涉∵66

第一节∵诗禅内在的融通∵66

第二节∵禅宗心性说与诗歌创作观念∵81

第三节∵「以禅喻诗」的潮流∵93

第五章∵禅宗对宋代诗学理论的影响106

第一节∵禅宗与诗歌本体论106

第二节∵禅宗与诗歌创作论118

第三节∵禅宗与诗歌风格论130

第四节∵禅宗与诗歌方法论139

第六章∵禅宗对宋代诗歌创作的影响155

第一节∵禅宗与北宋初中期的诗歌创作155

第二节∵禅宗与北宋中后期的诗歌创作──苏轼167

第三节∵禅宗与北宋中后期的诗歌创作──黄庭坚与江西诗人182

第四节∵禅宗与南宋的诗歌创作196

第七章∵结论∵∵206

参考书目∵217

--------------------------------------------------------------------------------

【参考文献】

﹝一﹞佛禅典籍类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台北:艺文印书馆∵1975

藏经书院编《卍续选辑禅宗部》∵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

巴壶天、林义正《校补增集人天眼目》∵台北:明文书局∵1982/04

赵迥《法藏碎金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52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释惠洪《林间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52册

释赞宁《宋高僧传》∵《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52册

普济《五灯会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53册

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台北:禅学研究学会∵1984

大藏经刊行委员会编《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释道原编撰《景德传灯录》∵台北:汇文堂出版社∵1987/06

蓝吉富主编《禅宗全书》∵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04

中国佛教丛书编辑委员会编《禅宗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李淼编《中国禅宗大全》∵高雄:丽文文化事业∵1994/05

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佛光大藏经禅藏》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12

彭绍升撰《居士传》∵《续修四库全书》1286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释志盘撰《佛祖统记》∵《续修四库全书》1287册

潘桂明释译《大慧普觉禅师语录》∵高雄:佛光文化事业∵1997/04

李中华注译《新译六祖坛经》∵台北:三民书局∵1997/11

潘桂明释译《宗镜录》∵高雄:佛光文化事业∵1999/07

﹝二﹞诗文典籍类

叶梦得《避暑录话》∵台北:艺文印书馆景印∵1966

黄庭坚《山谷题跋》∵台北:艺文印书馆景印∵1966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65

罗大经《鹤林玉露》∵台北:艺文印书馆∵1966

晁冲之《晁具茨先生诗集》∵《百部丛书集成海山仙馆丛书》

台北:艺文印书馆∵1966

刘熙载《艺概》∵台北:广文书局∵1969

黄百家编《宋元学案》∵台北:广文书局∵1971

杨家骆主编《宋诗纪事补遗》∵台北:鼎文书局∵1971/9

袁枚《随园诗话》∵台北:广文出版社∵1971/06

稽留山樵撰《古今诗话丛编》∵台北:广文书局∵1971/09

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台北:广文书局∵1971/11

胡应麟《诗薮》∵台北:广文出版社∵1973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台北:艺文印书馆∵1975

任渊注《后山诗注》∵台北:艺文印书馆∵1975

丁仲佑主编《清诗话》∵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5

赵松谷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台北:广文书局∵1977/12

魏庆之《诗人玉屑》∵台北:九思出版公司∵1978/11

清圣祖御定《全唐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12

白居易《白居易集》∵台北:里仁书局∵1980/10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台北:华正书局∵1981/12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台北:木铎出版社∵1982

何文焕编《历代诗话》∵台北:木铎出版社∵1982/02

齐己《白莲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84册∵1983

杨亿《武夷新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86册

王禹偁《小畜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86册

梅尧臣《宛陵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99册

欧阳修《文忠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02册

王安石《临川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05册

李壁注《王荆公诗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06册

苏轼《东坡全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07册

黄庭坚《山谷集》、《山谷别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13册

黄庭坚《山谷内集诗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14册

陈师道《后山集》、《后山诗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14册

张耒《柯山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15册

饶节《倚松诗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17册

谢逸《溪堂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22册

李彭《日涉园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22册

谢薖《竹友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22册

洪朋《洪龟父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24册

戴复古《石屏诗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65册

史弥宁《友林乙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78册

元好问《遗山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91册

韩驹《陵阳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33册

曾几《茶山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36册

吕本中《东莱诗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36册

陆游《剑南诗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63册

包恢《敝帚稿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78册

陈思编《南宋名贤小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63、1364册

元好问《中州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65册

杨万里《诚斋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60册

刘克庄《后村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80册

赵善括《应斋杂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461册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478册

厉鸮《宋诗纪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484册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台北:木铎出版社∵1983/09

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台北:木铎出版社∵1983/12

陈师道《后山集》∵《四部备要》集部∵台北:***中华书局∵1983/12

徐长孺辑∵森大狂校订《东坡禅喜集》∵台北:弥勒书局∵1984

黎靖德编《朱子语录》∵京都:中文出版社∵1984/03

王文诰∵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台北:学海出版社∵1985/09

释惠洪《冷斋夜话》∵张海鹏辑《学津讨原》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1990

黄锦鈜注译《新译庄子读本》∵台北:三民书局∵1991/03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2/09

陈模撰∵郑必俊校注《怀古录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3/02

苏轼《苏东坡全集》∵台北:世界书局∵1996/02

任渊等注《黄山谷诗集注》∵台北:世界书局∵1996/10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台北:里仁书局∵1998/09

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2

﹝三﹞禅学类

张梦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禅学论文集》

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03初版

吴经熊撰∵吴怡译《禅学的黄金时代》∵台北:***商务书局∵1978

张梦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禅学论文集》

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81/07二版

阿部肇一着∵关世谦译《中国禅宗史─南宗禅成立以后的政治社会史的考证》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6/02

何国诠《中国禅学思想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04

张文达、张莉编《禅宗历史与文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12

黄敏枝《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台北:***学生书局∵1989/05

郭朋《中国佛教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06

邢东风《禅悟之道─南宗禅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09

潘桂明《中国禅宗思想历程》∵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11

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02

杨惠南《禅史与禅思》∵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04

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03

印顺《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98/01

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04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台北:佛光文化事业∵1999/09

﹝四﹞文学类

***大学文学院编《黄山谷的诗与诗论》∵台北:***大学文学院∵1972/12

胡明珽《杨万里诗评述》∵台北:学海出版社∵1976/12

吉川幸次郎着∵郑清茂译《宋诗概说》∵台北:联经出版社∵1977/04

黄永武《中国诗学思想篇》∵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9/04

刘乃昌《苏轼文学论集》∵山东:齐鲁书社∵1982/04

严既澄选注《苏轼诗》∵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高步瀛选注《唐宋诗举要》∵台北:学海出版社∵1986/08

叶庆炳《中国文学史》∵台北:学生书局∵1987/08

台大中国文学研究所主编《宋代文学与思想》台北:学生书局∵1989/08

姚瀛艇主编《宋代文化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02

欧阳炯《吕本中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06

刘石《苏轼词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07

陈永正选注《黄庭坚诗选》∵台北:远流出版事业∵1992/11

周锡选注《王安石诗选》∵台北:远流出版事业∵1992/11

刘斯翰选注《杨万里诗选》∵台北:远流出版事业∵1992/11

王洪《苏轼诗歌研究》∵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

邱少华选注《江西诗派选集》∵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04

张高评编《宋诗综论丛编》∵高雄:丽文文化事业∵1993/10

赵仁珪《宋诗纵横》∵北京:中华书局∵1994/06

袁行霈、孟二冬、丁放《中国诗学通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12

张高评主编《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号﹞∵高雄:丽文文化事业∵1995/03

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5/04

成大中文系所主编《宋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高雄:丽文文化事业∵1995/05

韩经太《宋代诗歌史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12

锺美玲《北宋四大家理趣诗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06

张高评主编《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二期∵高雄:丽文文化事业∵1996/09

程杰《北宋诗文革新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12

四川联合大学宋代文化研究资料中心编《宋代文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12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成都:巴蜀书社∵1997/01

张梦机《古典诗的形式结构》∵台北:骆驼出版社∵1997/07

张高评主编《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期∵高雄:丽文文化事业∵1997/09

李燕新《王荆公诗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12

吴晟《黄庭坚诗歌创作论》∵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10

﹝五﹞禅与文学类

杜松柏《禅与诗》∵台北:弘道书局∵1970/04

杜松柏《禅学与唐宋诗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1976/10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台北:里仁书局∵1987/10

蔡义斌《宋代儒释调和论及排佛论之演进─王安石之融通儒释及程朱学派之排佛反王》∵台北:***商务

印书馆∵1988/08

陈香《禅诗欣赏》∵台北:国家出版社∵1990/07

洪丕谟《禅诗百首》∵台北:新潮社文化事业∵1993/06

李淼《禅宗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高雄:丽文文化事业∵1993/10

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高雄:丽文文化事业∵1994/07

孙昌武《诗与禅》∵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4/08

李淼《禅诗三百首译析》∵台北:祺龄出版社∵1994/12

张伯伟《禅与诗学》∵台北:扬智文化事业公司∵1995/01

杨惠南《禅史与禅思》∵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04

华梵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编《禅与文学论文集》华梵大学东研所∵1995/10

林永焕《苏轼禅诗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1

廖阅鹏《禅门诗偈三百首》∵台北:圆神出版社∵1996

普颖华《禅宗美学》∵台北:昭文社出版∵1996/01

孙昌武《禅思与诗情》∵北京:中华书局∵1997/08

萧丽华《唐代诗歌与禅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09

杨惠南《禅思与禅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9/01

铃木大拙着∵刘大悲译《禅与生活》∵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04

﹝六﹞其它类

黄大受《中国通史》∵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83/07

杨家骆主编《中国学术类编史记》∵台北:鼎文书局∵1990/07

周振甫、冀勤《谈艺录导读》∵台北:洪叶文化事业∵1995/05

张铁夫主编《新编比较文学教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08

【期刊论文】

龚鹏程∵〈知性的反省─宋诗的基本面貌〉,收入《中国文化新论∵文学篇二意象的流变》,联经出版公司

,1982年10月,页261~316。

韩经太∵〈中国诗学的平淡美理想〉,《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1991年,页174。

赖永海∵〈从祖师禅到看话禅〉,《中国文化》第6期,1992年9月,页45~51。

魏道儒∵〈禅宗看话禅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文化》第6期,1992年9月,页52~61。

范月娇∵〈论黄山谷之诗禅〉,《淡江大学中文学报》第2期,1993年12月,页47~64。

郑雪花∵〈「以禅喻诗」与「诗禅一致」〉,《中国文化》第229期,1994年4月,页78~103。

郑∵伟∵〈禅与诗的相互影响(上)(下)〉,《香港佛教》第414、415期,1994年11、12月,页6-10、

29-32。

黄敬先∵〈王安石晚年觅诗归自然〉,《历史月刊》,1995年7月号,页112~115。

余崇生∵〈谈禅对诗的影响〉,《中国语文》462期,1995年12月,页37~42。

王熙元∵〈从「以禅喻诗」论严羽的妙悟说〉,《中国学术年刊》第17期,1996年3月,页233~254。

林碧珠∵〈苏东坡禅诗的形成〉,《中国文化月刊》第224期,1998年11月,页104-113。

蒋力余∵〈诗歌禅境美感特征初探〉,《国文天地》15卷6期,1999年11月,页42-47。

锺美玲∵〈苏轼禅诗山水意象的表现〉,《中国文化月刊》第246期,2000年9月,页44-62。

王源娥∵《黄庭坚诗论微探》,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3。

徐裕源∵《黄山谷诗研究》,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6。

郑文倩∵《苏轼艺术思想研究》,***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1/12。

盖美凤∵《活法与江西诗派的形成》,国立***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6。

黄青萍∵《宏智正觉禅学研究》,国立***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杨佩琪∵《苏轼杭州诗研究》,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谢惠青∵《宋代僧人词研究》,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林湘华∵《禅宗与宋代诗学理论》,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蔡雅霓∵《黄山谷赠物诗研究》,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