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禅宗思想对秦观的影响

李∵杨∵冯晓燕

摘要:禅宗是一种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独特修持方法。它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是一种摆脱烦恼、超越现实矛盾和生命痛苦、追求思想解放和I心灵自由、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秦观一生经历坎坷,在人生的失意之时秦观是在黄老与佛学中寻求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尤其是在晚年的流放的岁月里,佛教禅宗思想给了他极大的安慰。

关键词:秦观禅宗仕途解脱

[中图分类号]:D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2-0208-01

秦观是北宋着名词人,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生于宋仁宗皇祜元年,卒于哲宗元符三年,享年五十二岁。秦观在三十岁之前,未入举场;三十岁后经人介绍拜在苏东坡门下,参加科举。屡试不第,直到元丰八年,才科考成功,进入官场。但入仕后不久,秦观就不可避免地卷入党争,他的后半生都是在放逐、贬官中度过的。

一、宗对奏观思想心态的影响

佛教寻求解脱,全部交易的归结点就是个人如何成佛,即如何由凡转圣,脱离卑俗的人生而进入绝对的境界。

首先,是禅宗“苦”观深刻影响着秦观的内心世界。秦观的是一生是“穷愁潦倒的一生”是“苦”的,内心的无法满足是比穷困更加让人困惑而无法释怀。秦观的“苦”来自于内心两股力量的强烈冲突。一股力量是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千百年来士大夫的追求,他自身也有侠气、有逸气。有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人生理想。这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对于秦观也是一个企图摆脱却又无法摆脱的人生的包袱,痛苦的根源。对仕途的追求。生命的执着与生活的矛盾造成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反差,使他时刻处于生命不能舒展的痛苦之中。

其次,禅宗“空”观也是秦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宗讲“以心为本”,禅“心”的这种虚空不执着于万物的特性决定了禅家的思想方法就是“无住为本”,“无住于心”,即心不住于物,不执着、不系念于万物。“只有这样才能超脱于万物,无论你身陷何等境地,都能淡然处之,随缘自适。中国的士大夫是很善于运用这种思想方法来调整自己的,‘随缘自适’,‘随遇而安’是士大夫们很普遍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秦观也不例外。”在面对仕途的挫折之时,秦观选择的是“日空一切”的不再执着。他的不再执着是在强迫自己内心离开人生中最在意的目标。秦观的“空”是看似超然的自我解脱,而实际上无法执着的空虚与眷恋。

最后,禅宗中的心性论也对秦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秦观影响最大的佛家典籍当属《楞严经》。《楞严经》在中国禅宗发展史曾起过重要作用。《楞严经》的迷失论和开悟论对秦观都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严楞经》以睿智深沉的思考,指出了众生迷失的缘由。洞察了迷失的缘由,运用相应的方法超越迷失,即可获得心灵的解脱。秦观非常推崇禅宗的心性论。禅宗认为修禅成佛,就是见性成佛就是用自己的心性去体认,要“虚心”和“正心”,识得自性便成佛道,便是实现了超越。与苏轼不同的是秦观并束把禅学的超越意识和对“心”的本真追求运用在了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洒脱体味、超然认识上。也就说他并未实践着自己对“心”的主张。

二、宗对秦观文学创作的影响

秦观的文学作品作大多是以我感写我心,他虽然在追求与自然万物的合二为一,可是他的心总是被外物所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士大夫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并不适用于秦观,自古以来,但凡执着于一个“我”字的人,生活无疑是悲苦的。由于禅宗思想的影响,秦观的作品中总是显示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秦观的早期作品受耕读生活的影响。已经表现出了灵动的禅意。

秦观对于自然有着本能的归属感,他将自己的灵魂投入自然,寻找着人与自然的契合点,寻找着纯净的诗歌!从自然中感悟,从感悟中审美这种禅宗式的体验过程,正是诗人们所擅长的,所以很多诗人又热衷于学禅。诗和禅便在诗人身上构成了互相催化的良性循环,秦观就是这样。

早期的耕读生活和应举之暇在扬州,楚州之地的漫游也给了秦观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的机会。所以秦观早期的作品显出清新空静的禅意,也符合了北宋末期诗与禅在文字上相互渗透的趋势。

而秦观中晚期的作品,由于当时屡遭贬谪的人生境遇和“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态,作品里多表现出了对解脱的渴望。

为了平衡和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他只能转向佛禅寻找解脱。来与苦难的人生相抗衡。在遭贬谪的岁月里习禅,在诗禅结合风气的影响下,他的作品经常寄予感伤的身世之感。

这种将生命体验融入创作的态度,使秦观的创作在人生困顿之时进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了获得了精神的解脱与自由,他的作品着重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强烈的挣扎。在表面平静的外表之下,内心是怎样的惊涛骇浪。一本诏书,一项决定完全可以使他的内心痛苦,甚至导致精神的崩溃。要不怎来那句句断肠,却又流传千古的词句。

正是因为生命的“苦”和对“空”的追求,才使得秦观的词作有巨大的情感张力。比如“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l”(阮郎归)“酒未醒,愁已先回。”(满庭芳)“人生如梦”是他词作主要表现的主题之一,“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鹪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春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留下潇湘去。”(踏莎行)

这首词用了楼台、渡口、杜鹃、斜阳等意象塑造出了寒冷,凄凉的意境。句句在写景而实际在写情,句句在写自己悲惨的命运,此词哀怨凄美,读来令人伤怀,而最后两句道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那就是从命运的摆布中得到解脱。秦观试图把禅学的超越意识运用在了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洒脱体味、超然认识上不用去思考过去如何,也不用担心未来怎样,但是他不曾成功他作品里的愁与痛苦正是对他思想里“人生如梦”的回应。

小结

“禅宗是一种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独特修持方法。它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是一种摆脱烦恼、超越现实矛盾和生命痛苦、追求思想解放和心灵自由、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

佛禅对人生和生命的玄妙认识对秦观的影响非常显赫,并对秦观文学创作和审美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出自:∵《青年文学家∵》∵2010年12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